听很多人说,人是群居动物,社交是需求,群居才是常态。 这话无论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来说都有道理。人需要社交来共情,进行信息交流,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 这让我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社恐。 平时看上去还算灵泛的我,进了聚会场合或酒场就会头脑麻木迟钝,嘴又拙又笨,不知道说啥好。常常羡慕那些在场面上游刃有余,既会调动气氛,又周到全面的人。 好像在这方面我天赋不高。 ‖ 业余时间,我喜欢独处。一个人的时候才最舒服、最惬意。无需迎合、无需压抑、无需委屈、无需掩饰。 可以让思绪任意的飞,让身体自由的舒展,脸上的纹路是最自然的,想笑就笑,想松就松。 脸色黄没关系,不用涂粉去掩饰。 皱纹像花也没事,那是岁月开出来的。 想坐就坐,想站就站,想躺就躺,想跳就跳,想舞就舞,全身没有一处是被约束着的。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每天读什么书看心情,所以我的很多书都是半拉子工程,陆续“开工”,都没“竣工”。 床上专门划出一个区域摆书,那是睡前的催眠曲。 读书到精彩的地方,会朗诵起来,出声朗诵时,文字的优美揉在声音里,会有别样的美。 独处时世界似乎很小,但又很大,在书中可以和古人对话,可以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各种人产生共情,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和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同角度,丰富而深邃。 ![]() ‖ 铺下瑜伽垫,支起小桌子,打开笔记本电脑,记录心情和生活,也是我惬意的时候。 想起什么记什么,没有规划,没有设计,没有规格,也没有标准,指尖敲在键盘上,思绪顺着指尖自然流淌。坐着累了,就金刚坐跪在瑜伽垫上,晒着后背,有边敲字边瑜伽的感觉。 ![]() 这时厨房往往煮着点什么,老火水、老火粥或老火汤,时不时我会过去看看,用勺子搅搅,肚子被炉火照得暖暖的,砂锅里的水泡咕噜噜冒着,飘着水香、米香或肉香,我便陶醉于这烟火气中,满足而丰盈。 偶尔朋友聚会,一起聊天吃饭,掼掼蛋,也很开心,但也只能偶尔,聚会一多我就会觉得疲惫,想逃回家去。 粗茶淡饭已成了日常,肥甘厚味胃会本能抗拒。 ‖ 学了中医后,我了解了原因,除了性格差异外,有个很重要的身体因素。 每个人身体的能量不一样,有的人能量充足,社交是释放,有的人能量较低,独处是养护。我显然属于后者。 作家张爱玲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独处是一个双面镜,一面照见自己的内心,一面反射出浮躁的世界。 当你享受独处的欢愉和自由后,再不担心“岁月漫长,何以自处”,孤独是美好的。 是群居还是独处,找到你最舒服的状态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