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识背景与目的
· 背景: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作为非同轴内镜技术,具备视野清晰、操作灵活等显著优势,但在国内普及程度较低,且在命名、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存在争议。
· 目的:为推动该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学组组织专家编写此共识。
二、📊共识制订方法学
· 方法:遵循改良Delphi法,涵盖文献检索、证据质量分级、专家评估与数据分析流程。
· 文献检索:于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4篇。
· 专家评估:邀请60位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参与问卷调查和圆桌讨论。
三、🔖技术定义与命名
· 定义:通过棘突中线同侧两个独立切口,分别建立观察通道和操作通道,完成内镜辅助下脊柱手术。
· 命名:建议命名为“(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英文“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biportal endoscopic spinal surgery”,缩写“UBE/BESS”。
四、✨技术特点
· 通道:观察通道与操作通道相互独立,无硬质管道限制,视野变换及器械操作极为灵活。
· 视野:在水介质环境下,视野开阔,组织结构辨认清晰。
· 器械:常规开放手术器械可用于内镜操作,降低手术器械精细度要求。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
 六、🩺手术过程(以腰椎左侧入路为例)
· 体位:患者俯卧于手术台,腹部悬空。
· 切口:操作通道切口约10 mm,观察通道切口约5 mm,间距20 - 30 mm。
· 通道建立:逐级置入扩张套管,观察通道内置入内镜,操作通道内置入半套管。
· 手术空间建立:冲洗术野,清理椎板及黄韧带表面软组织。
· 减压:扩大椎板间隙,处理增生关节突关节,切除黄韧带进入椎管。
七、🔑手术关键问题
· 麻醉方式:首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特殊情况可选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 手术入路:经椎板间和/或经椎间孔入路,遵循减少组织损伤原则。
· 内窥镜镜头:推荐使用30°或0°镜头。
· 灌注系统:建议采用重力灌注系统。
· 止血器械与材料:椎管外推荐等离子射频电极,椎管内推荐双极射频电极。
八、⚠️并发症处理与预防
· 主要并发症:硬膜囊撕裂和/或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 预防措施:保持视野清晰,规范镜下操作,仔细止血并进行闭水试验。
九、🌟总结
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是同轴脊柱内镜技术的有益补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共识旨在规范推进其临床应用,为医务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