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越鞠丸—千古治郁名方究竟是方还是法?
中医自古以来都很重视情绪对人的影响,有很多“疏肝解郁”“疏肝理气”的传世名方,越鞠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越鞠丸也是个古方,出自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创始人,非常重视滋阴,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善于应用降火的药物,因为他注重滋阴,所以被称为滋阴派。
这小小的越鞠丸到底有何绝妙之处,是如何打开肝的郁结,如何让人变开心的。
越鞠丸的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等份各10克。
肝郁必然会气滞,肝郁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肝郁日久则郁而化火,气滞日久进而会血瘀。
我们先看一下越鞠丸的汤头歌诀,分析一下它的组成与配伍特点: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栀曲,理气舒郁法可钦。
君药: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这里恰恰体现了朱丹溪的高明之处,因为香附不但能疏肝,还有强大的行气理气的功效。香附还被称为“气中之血药”,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可以带动血液运行。
臣药:川芎辛温入肝胆,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入脾胃,消食导滞,以治食郁。
这五味中药组成一个方剂之后,却能调理“六郁”,也就是“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六种郁症。其实越鞠丸应该看做一个治六郁的“法”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方”。让我们回到《丹溪心法》的原文。
越鞠丸方出自朱丹溪编撰的《丹溪心法·六郁》,原文如下:
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上为末,水丸如豆大。
在原著里,“越鞠丸”的上方,朱丹溪还有一段话,但经常被人所忽视,原文是这样的:
气郁:香附(童便浸),苍术(米泔浸),抚芎。
湿郁:白芷,苍术,川芎,茯苓。
痰郁:海石,香附,南星(姜制),瓜蒌。(也有的刊本没有南星、瓜蒌,却有苍术、川芎、栀子)。
血郁:桃仁(去皮),红花,青黛,川芎(抚芎亦可),香附。
食郁:苍术,香附,山楂,神曲(炒),针砂(醋炒七次,研极细)。春加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从以上原文可知,越鞠丸应该是一个针对治疗诸郁的基础方,也可以说是治疗心法,需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症状,以及在不同的季节气候里,随症加减用药,而不是一丸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