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风+羌活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二者联用能增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能力。适用于外感风寒夹湿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如裹、肢体酸痛等,也用于风湿痹痛等证型,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2、苦杏仁+桔梗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二者联合,桔梗宣肺祛痰有利于肺气通畅,使苦杏仁更好发挥止咳平喘作用。可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胸闷不畅等证型,在治疗支气管炎、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有良好效果。 3、钩藤+天麻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二者合用,能增强平肝息风的作用,用于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 4、丹参+川芎 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者搭配,增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效果。适用于瘀血阻滞的胸痹心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型,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女性瘀血内阻的月经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蝉蜕+薄荷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二者配伍,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的功效显著增强。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痛,以及麻疹初期、疹出不畅等证型,在治疗小儿风疹、麻疹初期及风热外感引起的咽喉肿痛等方面较为常用。 6、山茱萸+熟地黄 山茱萸补益肝肾;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二者合用,增强滋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盗汗等证型,在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应用较多。 7、三棱+莪术 三棱破血行气,莪术行气破血。它们联合使用可以增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等证型,在治疗闭经、子宫肌瘤等妇科瘀血病症和一些瘀血内阻的腹部疼痛疾病中有应用。 8、附子+干姜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二者相须为用,可增强回阳救逆的功效,同时干姜能增强附子温阳散寒之力。主要用于亡阳证,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也用于阳虚阴盛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证,像某些急慢性心衰出现心肾阳虚的危重症候或虚寒性的胃肠疾病可应用。 9、人参+白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二者合用,增强补气健脾的功效。人参侧重于补元气,白术侧重于健脾气,相互配合能更好地治疗脾胃气虚证,用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在治疗久病体虚、脾胃虚弱的营养不良、慢性泄泻等疾病中有重要应用。 10、金银花+连翘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二者联用,清热解毒之力大增,且疏散风热之功亦强。常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燥、咽喉肿痛等,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外感风热疾病是常用的配伍。 11、大黄+芒硝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芒硝软坚泻下、清热消肿。二者配伍,芒硝能软坚润燥,促进大黄的泻下作用,使泻下之力更强。可用于治疗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等证型,如胃肠实热导致的便秘、肠梗阻等疾病,能有效清除肠道内的积滞,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12、茯苓+薏苡仁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它们联合起来增强了利水渗湿和健脾的作用。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证型效果良好,在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脾虚泄泻等病症时,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改善消化功能。 13、木香+槟榔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二者搭配后行气消积、导滞止痛的能力更强。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痢疾里急后重等证型,在治疗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病引起的腹胀腹痛以及痢疾等肠道疾病中有应用。 14、牡蛎+龙骨 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二者合用,增强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和镇惊安神的作用。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以及遗精、盗汗、失眠等阴虚阳亢、滑脱不禁的证型,在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伴有上述症状时发挥作用。 15、鹿角霜+紫河车 鹿角霜补肾助阳;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二者联用,加强补肾壮阳、益精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引起的腰膝冷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等证型,在治疗男性不育、女性不孕以及肾阳虚衰导致的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中有作用。 16、紫苏叶+生姜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二者合用,解表散寒之力增强,同时能更好地和胃止呕。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证型,在感冒初期伴有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