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南起王屋山,北接燕山,绵延400多千米,最高峰海拔3000多米,素有“天下之脊”的美称,又有“得太行者得天下”的说法,足见其重要性。 太行山脉是个天然屏障,在地理上分隔了山西和河南、河北,八百里太行,绕行的路途实在太远了,所以很久之前古人就在山间寻找通道,并命名它们为“陉(xíng)”。 太行八陉是太行山脉中八条东西向的天然通道,它们连接着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相互往来的咽喉要道,也是重要的军事关隘。以下是太行八陉的具体介绍,包括它们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和事件、影响力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 轵关陉(第一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点河南济源轵城镇 → 向西穿越王屋山与中条山之间的峡谷 → 经山西垣曲县古城镇 → 沿亳清河向北 → 终点山西侯马市。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连接河南济源市轵城镇与山西侯马市,横跨太行山南端,是晋南通往中原的核心通道。
陉道沿王屋山与中条山之间的峡谷穿行,地势险要,扼守晋豫交界。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通过轵关陉控制中原,魏国曾在此设防抵御秦国东扩。魏国在轵城(今济源)设关,控制秦军东进。公元前290年,魏国割让轵关陉以北土地给秦国,导致此陉成为秦东扩跳板。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北朝时期,东魏与西魏多次争夺轵关陉,以控制洛阳与河东的联系。公元537年,东魏高欢派兵经轵关陉突袭西魏洛阳,被宇文泰伏击于邙山,史称“邙山之战”。
济源至侯马的现代公路(如S312省道)仍沿用古陉道走向,是晋煤南运的通道之一。 沿线有济源王屋山(道教圣地)、五龙口风景区等旅游资源。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 太行陉(第二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点山西晋城天井关 → 向南经羊肠坂(今泽州县晋庙铺镇) → 穿行太行山脊 → 过碗子城(唐代石砌关隘) → 终点河南沁阳常平村。
北起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南至河南沁阳市,全长约40公里,以“羊肠坂”险道闻名。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陉道狭窄曲折,天井关(又名“太行关”)为咽喉要地,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曹操北征:公元206年,曹操率军经羊肠坂北上太行,讨伐并州刺史高幹,途中作《苦寒行》,描述“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天井关之战:公元883年,唐将李克用与黄巢军在此激战,阻断起义军北上太原。
晋焦高速(晋城-焦作)部分路段沿古陉修建,促进晋豫两省经济联系。 天井关、羊肠坂遗址成为历史爱好者探访的热点。 3. 白陉(第三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点河南辉县薄壁镇 → 向北沿黄水河峡谷 → 经“七十二拐”盘山道(今辉县上八里镇) → 过双底村 → 登黑毛沟大峡谷 → 终点山西陵川县横水村。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从河南辉县薄壁镇向北延伸至山西陵川县,全长约50公里。
以“七十二拐”盘山古道为标志,最高点海拔约1200米,现存部分石砌古道路基。
晋卫之争: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借道白陉联合秦、齐伐卫,成就城濮之战前哨战。 明清商道:陵川铁器(如犁铧)、辉县药材(连翘、柴胡)经此陉交易,日通行骡马达千匹。
辉县万仙山景区(含郭亮村)将白陉古道开发为徒步路线,吸引户外爱好者。 陵川锡崖沟挂壁公路的修建,部分借鉴了古陉道的工程技术。 4. 滏口陉(第四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点河北邯郸涉县索堡镇 → 向西经玉泉岭 → 穿滏口隆峡谷 → 过东阳关(山西黎城) → 终点山西长治潞州区。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于河北邯郸涉县,经山西黎城县至长治市,因滏阳河发源于此得名。
陉道两侧为峭壁,中部滏口隆(峡谷)宽仅数百米,是太行山中部最便捷的东西通道。
高欢建齐:公元534年,高欢从邺城经滏口陉进入晋阳(太原),挟持北魏孝静帝建立东魏,为北齐奠基。 潞州之战:公元907年,朱温遣将攻潞州,李克用派李嗣昭死守滏口陉,拖住梁军一年。
青兰高速(G22)和邯长铁路穿越滏口陉,成为晋冀鲁豫物流大动脉。 沿线有娲皇宫(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 5. 井陉(第五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点山西平定县固关 → 向东经井陉故道(今娘子关) → 过东天门(秦皇古驿道) → 穿井陉盆地 → 终点河北井陉县天长镇。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西起山西平定县,东至河北井陉县,全长约70公里,是太行八陉中保存遗迹最丰富的陉道。
古称“井陉”因其地形如井,四周环山,中央低陷。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位于此。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背水之战:公元前204年,韩信率汉军3万,在井陉口(今微水镇)背靠绵蔓水列阵,诱赵军20万出击,派奇兵夺其壁垒,斩杀赵将陈余。 正太铁路:1907年法国工程师埃斯布拉耶设计正太铁路(窄轨),因井陉地形限制,最大坡度达33‰,被誉为“穿山蚰蜒”。
G307国道、石太铁路沿用古陉走向,仍是晋煤外运主干道。 苍岩山、秦皇古驿道、娘子关(“天下第九关”)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6. 飞狐陉(第六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点河北蔚县宋家庄镇 → 向南经北口村(飞狐峪入口) → 穿行黑石岭 → 过马蹄梁 → 终点到达涞源。(说法二:上段再向东延申经拒马河、紫荆关,到达河北易县,也就是南段的蒲阴陉。两段合称飞狐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北起河北蔚县,南至涞源县,因传说中狐狸飞跃悬崖得名。
陉道蜿蜒于恒山与太行山之间,最高点黑石岭海拔2000米,有“四十里飞狐七十二道弯”之称。
宋辽对峙:公元986年,北宋杨业(杨家将)在飞狐口(今蔚县)与辽将耶律斜轸激战,因援军未至兵败被俘。 张库商道:清代晋商经飞狐陉将茶叶、绸缎运至张家口,换蒙古马匹、毛皮,年过货值超千万两白银。
张石高速(张家口-石家庄)部分路段沿飞狐陉修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蔚县暖泉古镇、空中草原景区成为影视取景地(如《亮剑》《走西口》)。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点河北易县紫荆关 → 向西经涞源县走马驿镇 → 过插箭岭 → 穿驿马岭 → 终点涞源县。蒲阴陉也就是飞狐陉的南段,北段叫飞狐陉,也就是上面介绍的。(说法二:蒲阴陉就是灵丘道,就是上图的山西灵丘→倒马关→河北顺平县,在北面有蒲阳河,山北水南叫做阴,所以称为蒲阴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从河北易县向西穿越紫荆岭,至涞源县,是太行山北段的重要通道。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紫荆关(“畿南第一雄关”)扼守陉口,拒马河穿行其间,山势陡峭。
土木堡之变:公元1449年,瓦剌也先挟明英宗攻紫荆关,守将孙祥血战三日,关破后自刎殉国。 黄土岭战役:1939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涞源黄土岭设伏,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为抗战首次歼灭日军中将。
张石高速、108国道经此陉连接河北与山西,促进环首都经济圈发展。 紫荆关长城、白石山玻璃栈道(涞源)为热门旅游地。 8. 军都陉(第八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起点北京昌平居庸关 → 向北经青龙桥 → 过八达岭 → 穿岔道城 → 终点河北怀来县鸡鸣驿。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北起北京昌平居庸关,南至河北怀来县,是太行山与燕山的分界通道。
居庸关至八达岭段峡谷称“关沟”,长约20公里,自古为华北平原通往蒙古高原的咽喉。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元大都防御:元代在居庸关云台(过街塔)设千户所,屯兵3000人,扼守大都(北京)西北门户。 京张铁路:1909年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越关沟,青龙桥车站保留民国机车库与詹公铜像。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京藏高速(G6)、京张高铁贯通军都陉,助力京津冀与内蒙古经济联动。 八达岭长城、居庸关云台(元代过街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太行八陉的现代综合价值 1. 交通动脉:多数陉道被现代公路、铁路沿用(如G307、京张高铁),仍是区域经济命脉。 2. 文化传承:古道、关隘、碑刻等遗迹成为研究古代军事、交通史的重要实证。 3. 生态旅游:依托陉道开发的景区(如万仙山、白石山)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 4. 战略地位:部分陉道(如军都陉、井陉)在国防和能源运输中仍具关键作用。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