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对糖尿病并不重视,认为糖尿病没什么症状,根本不用在意。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当身体出现以下 8 个表现时,可能意味着糖尿病已进入较为危险的阶段,符合任意一个都需及时就医。 一、血糖持续居高不下 血糖监测是评估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指标。如果空腹血糖测量持续超过 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超过 11.1mmol/L,且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以及规范用药后,血糖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表明糖尿病可能正在恶化。 原因:可能提示药物失效、胰岛功能进一步衰退,或存在感染、应激等问题。 风险: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如冠心病、脑梗死等。同时,高血糖环境还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二、频繁出现低血糖 与高血糖相比,低血糖同样危险。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感强烈等低血糖症状,即使及时补充糖分后症状能够缓解,也需警惕病情加重。 原因: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紊乱、用药不当或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所致。 风险:频繁的低血糖发作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三、'三多一少' 症状加重:口渴、尿量增多 '三多一少' 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果原本症状已经得到控制,却突然再次加重,如饮水量大幅增加,每天超过 3000 毫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24 小时尿量超过 2500 毫升,同时食欲亢进,但体重却在短时间内持续下降,这往往提示糖尿病病情在恶化。 原因: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出现严重障碍,机体不得不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下降。 四、视力急剧下降 糖尿病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并发症。当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视物变形等症状,且视力下降速度较快时,说明眼部已经受到严重损害。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新生血管形成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五、手脚麻木、刺痛感加剧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烧灼感等感觉异常,通常从脚趾和手指末端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感觉减退、肌肉无力、行走困难等情况,说明神经损伤在不断进展。神经病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等严重问题,因为感觉减退会使患者对足部的损伤不敏感,容易引发感染和溃疡,甚至可能需要截肢。 六、伤口愈合缓慢且易感染 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导致伤口愈合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小的伤口,如割伤、烫伤、蚊虫叮咬等,长时间不愈合,甚至出现红肿、化脓、渗液等感染症状,且感染难以控制,这是病情加重的重要信号。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足部、皮肤褶皱处等,严重的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危及生命。 七、排尿异常,出现蛋白尿 肾脏是糖尿病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当病情加重时,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会出现排尿异常,如夜尿增多、尿量减少等,同时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质,即蛋白尿。早期可能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因此,当发现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八、出现呼吸困难、心慌等心脑血管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慌、胸痛、胸闷、头晕、头痛等症状,可能是心脑血管病变加重的表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等引起的,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甚至危及生命。 当出现以上任何一个表现时,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尿常规、眼底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范用药,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各项并发症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