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宣统三年壹角银币的铸造背景, 参数和收藏价值

 天府源泉 2025-05-24 发布于四川

一、铸造背景

      1.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

      宣统三年(1911年)正值清朝末期货币体系混乱时期,各省自铸银元导致成色、重量不一,且受外国银元冲击。为统一币制,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颁布《币制则例》,清政府试图以"--"十进制体系取代传统银两制度,是新政背景下的币制革新。确定以为单位,铸造主币为壹圆(重七钱二分,含银90%),辅币包括伍角、贰角、壹角三种,以十进制流通的系列银币,即为此改革的最终成果。

       天津造币总厂据此设计并试铸了这套包括壹角的系列银币,旨在完善小额交易需求,体现现代化货币理念,规范货币流通并抵制外币渗透。  

       2.历史动荡下的短暂存续

      该币实际铸造于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随着清王朝覆灭,原计划的大规模发行未能实现,多数辅币未及大量流通,仅少量银币作为军饷流通,多数被回收熔毁。现存实物多出自天津总厂试铸,部分带有明显样币特征,成为帝制时代最后的标准银辅币。因此,存世更为稀罕。

       3.设计与技术革新

       银币由天津造币总厂聘请的意大利雕刻师鲁易·乔治(Luigi Giorgi)设计并雕刻银币模具。他采用西方机械雕刻技术,龙纹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的宣三“大清银币壹圆"蟠龙"模式,在辅币上首次采用更具立体感兼具艺术性与象征意义的"立龙"造型(龙纹环绕币面,龙珠位于左上角)。壹角银币虽为小面值辅币,仍保持主币的精工标准,见证了晚清铸币技术的最高水准和巅峰技艺。

二、钱币参数

       1.物理规格

      a.尺寸:直径约18.5-19.8毫米,厚度1.0-1.2毫米。

     b.重量::2.6-2.8克(库平七分二厘。理论值,实际存在±0.1克公差)。

       c.材质:含银量80%-90%,其余为铜合金。

      2.铸造工艺:部分样币因钢模初铸压力充足,龙鳞清晰可见;流通版因磨损或铸造工艺差异,可能出现细节模糊。

       3.版式与图案

       ①正面:中部珠圈内铸大清银币四字,珠圈与外缘内齿之间的1点到11点位镌刻宣统三年汉文,下部4点到8点位镌刻十枚换一圆字样,左右3点,9点位镌刻两点珠状立柱。

       ②背面:中央竖书壹角字样,外围立龙图案。  龙身向左环绕币面,直径达3mm内含上圆旋纹的大颗龙珠位于左上角,龙珠左,右侧有祥云环珠。

       龙角为坚挺的戟角,上有倒刺。

      龙眼有珠,双目炯炯有神。龙口大张,口内舌前还有一小珠。两龙须环抱龙珠,与大龙珠,祥云配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四龙腿粗壮,龙爪均为五爪,与大面额银币壹圆不同,整币无英文。

      龙尾为七尾,内齿为长条或短条齿。

      银币外缘边高于地章和龙纹字面(保护措施,较少对钱面的磨损)。外轮边齿为橄榄齿,凹凸齿深竣,据说有170道(不好数,也没数过。但它是典型防伪设计)。

       ③包浆:传世包浆,有原光泛银色。

       ④版别:

       - 样币版:镜面底板,深打龙鳞,边齿锐利,常见于PCGS-SP63以上评级。

       - 流通版:压力稍弱,龙纹细节略模糊,存世罕少。

       - 齿边变异:偶见宽边窄齿试验版,可能为模具调试产物。

       - 龙纹细节差异,如龙尾是否触碰内齿。

       -  * 另外,通过问答deepseek,问答说:

        “有乔治签字版壹角银币,在龙尾第三鳞片处隐藏极细微"G"字暗记,为乔治签名缩写,借助20倍放大镜可辨识,系鉴别真伪关键依据

        但我拥有三枚一角藏币,用6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无果。自deepseek问世以来,目前已发现多次问deepseek关于古钱币的答案多是打胡乱说,不可置信!

       这是deepseek的不足或缺陷。它尚未建立有关中国古钱币的大数据库。所以在鉴定和品鉴古钱币时感觉吃力,它的答复不值得信赖,更不能囫囵吞枣地转载应用。实际上,国内外已出版的大清银币图谱中也确实没有任何关于宣统三年铸造的壹角银币有签字版的记录。

      ⑥实币1.带原光流通币。外缘廓偏打,币左面有浅裂纹。直径19.4mm厚度1.0mm2.72g






    实币2.带原光流通币,外缘廓偏打。直径19.4mm厚度1.0mm2.84g







三、收藏价值和风险

        1.历史与文化价值

       作为唯一带有完整清代年号的十进制辅币,其存在证明清廷在灭亡前仍在推进货币现代化,对研究中国货币制度改革具有实物佐证价值。

       大清角银币是清末中央统一币制改革的实物见证,反映了中国从传统银两制向近代银元制过渡的历史进程。

       其立龙设计独特,是清代银币中罕见的十进制辅币,具有重要的金融史研究价值。

      2018年北京金融博物馆曾以该币为核心展品,再现"辛亥前夜的金融改革"专题。       

        2.稀有性与市场表现

      存世量极低:据评级数据,壹角银币存世量不足万枚,样币更稀少(如立龙伍角样币仅存数枚)。

      拍卖纪录:近年拍卖中,高品相评级币价格屡创新高。例如:

      2018年,英国拍卖中,品相极佳的立龙壹角银币曾拍出25.5万元。

       2024年上海泓盛拍卖会上,一枚PCGS MS62评级的壹角银币以5.98万元成交;

      品相与版别溢价:特殊版别或高分评级币(如PCGS MS65)价格可达数十万元。

     - 原光未流通品(MS级以上)存世不足20枚,每提升1分评级价格增幅达40%

     - 带墨戳的流通币因承载历史使用痕迹,在专题收藏中溢价30%以上。      

       投资潜力

      品相与评级:品相是决定价格的核心因素,原味包浆、无磨损的高分评级币(如MS65以上)溢价显著。

      ⑤市场供需:随着收藏群体扩大,壹角银币的稀缺性使其成为高端收藏市场的热门标的,长期升值空间较大。

       3.风险提示 

       近年高仿品采用真银镀层技术或用铝铜合金铸造,令钱币几何物理参数不符,含银量偏低,币重不足。还有龙眼瞳孔雕刻力度不足,有的是有眼无珠。边齿齿槽角度偏差0.5-1度。需注意鉴别。

结语

      宣统三年壹角银辅币作为清末货币改革的缩影,兼具历史、艺术与收藏价值。其铸造背景的特殊性、参数设计的精细度及存世量的稀少性,使其在钱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其承载着封建帝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特定历史记忆,其精工铸造与昙花一现的流通经历,使之成为机制币收藏的标杆品种,已是一币难求。

      随着清末民初货币史研究的深化,该币种的学术价值与市场地位将持续提升。

                          2025524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