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士铨:《藏园九种曲》简说

 jxyslza 2025-05-24 发布于江西

蒋士铨(1725年—1785年),字心余、心馀、苕生,号藏园、清容居士,晚年号定甫,江西铅山人,清代戏曲家、文学家。今年是蒋士铨诞辰300周年,逝世240周年。作为铅山人,纪念家乡先贤,有必要了解先贤。知道蒋士铨是清朝中叶著名戏曲家的人很多,但了解蒋士铨戏曲作品的人很少。主要原因是蒋士铨的作品,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戏曲作品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舞台演出,而不是作为文学作品流传。在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国家逐渐凋敝,文化也随之衰落,蒋士铨的戏曲作品的影响力也大受影响。

这种传播困境背后,还藏着更深层的时代语境 —— 当昆曲雅部在花部兴起的浪潮中渐趋式微,蒋士铨严守格律的文人剧作,虽在案头文学层面达到 “语语本色,却又语语尖新” 的高度(梁廷楠(1796~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是清朝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戏曲家及戏曲理论家。),却难以在市井舞台与通俗戏曲争胜。加之清代文字狱阴影下,《冬青树》中 “山河换主寻常事,城郭人民半是非” 这般借古讽今的喟叹,难免让统治者心生忌惮,进一步限制了其作品的公开演出。

但历史的尘埃终难掩明珠光彩。今日重溯《藏园九种曲》,会发现其价值恰在于用戏曲笔法构建了一个多维的精神世界:《空谷香》里顾云仙 “生为才人妇,死为才人鬼” 的刚烈,突破了传统闺秀叙事;《香祖楼》以 “兰因絮果” 的双线结构,探讨命运的偶然性与伦理的困境,这种对人性幽微处的勘探,较同时代剧作更具现代性光芒。

站在蒋士铨诞辰三百年的节点回望,纪念蒋士铨的意义已超越地域先贤崇拜的范畴。从铅山河口古镇的青石板路,到洪都新府的藏园楼阁,延续当代剧场的追光灯下,蒋士铨留下的不仅是九部剧作,更是一种文人以戏载道的精神范式。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在蒋士铨的家乡,其作品中那些凝结在曲牌中的家国忧思、生命哲思,也很少有人去解读 —— 或许,我们今天从故纸堆中重新翻找出这九部剧作,才是对这位 “中国戏曲史上最后一位全才型作家”青木正儿语)的最好纪念。

【注:青木正儿(1887-1964),日本著名汉学家、文学博士、国立山口大学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中国文学戏剧研究家青木正儿语】


在杂剧、传奇日趋衰落的清朝中叶,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清代戏曲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戏曲这一艺术形式在当时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后世戏曲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当时就有很多人对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有人称它 “逼真玉茗四梦,为国朝院本第一”,说它 “真得《还魂》(即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神髓”。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1734-1803年,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人。】也评其曲为 “近时第一”。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蒋士铨在戏曲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清代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蒋士铨创作的剧本主要收录在《藏园九种曲》中,包括杂剧《一片石》《第二碑》《四弦秋》和传奇《空谷香》《桂林霜》《雪中人》《香祖楼》《临川梦》《冬青树》,以下是对这些剧本的内容简介:

杂剧

【具备完整的戏剧结构,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戏,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以唱为主,宾白为辅。题材广泛,涵盖历史故事、爱情婚姻、社会现实等诸多方面】

    《一片石》 :主要讲述了宁王朱宸濠的王妃娄氏,在宁王叛乱失败后投水自尽,其墓在数百年后被人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忠义和节烈的故事与感慨,剧中歌颂了娄氏的贞烈。

    《第二碑》 :是《一片石》的续篇,进一步讲述了有关娄妃墓的故事,包括对娄妃事迹的传颂以及后人对其的敬仰和纪念等,再次强调了忠义节烈等价值观。

    《四弦秋》 :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此剧忠实搬演白乐天之《琵琶行》,摈除了元马致远《青衫泪》及明顾大典《青衫记》中所虚构的白乐天与琵琶妓情事,力求表现白乐天真面目,刻画人物细腻动人,较为成功地表达了琵琶女的怨苦郁愤和诗人白居易抑郁感慨。

传奇

【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期的 “南戏”(如《琵琶记》),明代中期经魏良辅改良昆曲声腔后,形成成熟的 “传奇” 体制,盛行于明中后期至清前期,无固定折数,多为 “出”(少则二三十出,多则五六十出),如《牡丹亭》共 55 出,结构更宏大,情节更复杂。】

    《空谷香》 :描写了姬人顾氏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遭遇和情感经历,展现了她的善良、聪慧以及在困境中的挣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人情世故和家庭问题,歌颂了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品德。

    《桂林霜》 :以清初广西巡抚马雄镇及其家人在吴三桂叛乱时坚守气节、宁死不屈的事迹为蓝本,塑造了马雄镇等一批忠君爱国、坚守正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道德感染力。

    《雪中人》 :讲述了乞丐铁丐吴六奇与查继佐之间的故事,吴六奇得到查继佐的赏识和资助后,发迹成为广东提督,后来在查继佐遭难时出手相助,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恩义以及世事的变幻,歌颂了友情和知恩图报的品质。

    《香祖楼》 :通过对官宦家庭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爱情的悲欢以及社会的种种现象,探讨了人生的命运、道德伦理等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纯真情感的向往。

    《临川梦》 :以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主要事迹为题材,结束时使汤显祖进入梦境,同汤剧作中的淳于棼、卢生等人物相会,通过对汤显祖生平事迹和创作精神的展现,表达了对汤显祖的敬仰和对戏曲艺术的热爱。

    《冬青树》 :以南宋灭亡为背景,讲述了文天祥等爱国志士抗击元军、坚守气节的故事,剧中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歌颂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悲剧色彩。

蒋士铨作为清代戏曲大家,其《藏园九种曲》在戏曲创作领域成就斐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题材丰富多样


  • 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相结合
        《藏园九种曲》中,既有如《冬青树》《临川梦》《一片石》《第二碑》等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蓝本的历史题材剧作,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演绎,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评价;也有《空谷香》《香祖楼》这样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性的复杂。
  • 广泛涵盖各类主题
        这些作品涉及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忠臣义士的壮举、文人的坎坷遭遇、爱情婚姻、世态炎凉等多个主题。如《冬青树》歌颂了文天祥等抗元英雄的民族气节,《临川梦》展现了汤显祖的人生遭际和才华抱负,《四弦秋》则通过对白居易《琵琶行》的改编,刻画了诗人的抑郁心境

思想内涵深刻


  • 弘扬传统美德
        作品以典型的 “忠孝节义” 之士为主人公,歌颂他们堂皇正大的伦理意识和义无反顾的道德壮举,宣扬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 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批判
        蒋士铨在剧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如《空谷香》隐含了对黑暗势力的批判以及对被排斥的忠义之士的同情,《临川梦》中也寄托了作者自身的忿懑,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困境和社会的不公

艺术风格独特


  • 追步汤显祖,融合多种风格
        蒋士铨追慕汤显祖的艺术风格,同时谨守吴江派的规矩,又融合了诗词的清婉风致2。他的作品既有汤显祖作品中那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和奇幻的想象,如《临川梦》中让汤显祖身入梦境与 “四梦” 中人相见,充满了离奇变幻;又有吴江派注重音律和谐的特点,以及诗词般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 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其曲词精雕细琢,无语不炼,无意不新,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表现力。如《四弦秋》中的 “送客” 一折,情词凄切,十分感人,传唱不休

结构安排巧妙


  • 情节跌宕起伏
        剧本的情节设计巧妙,注重故事的起承转合,有许多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使剧情充满张力和吸引力。如《雪中人》中铁丐吴六奇从落拓江湖到屡立奇功的人生转变,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 人物关系复杂多样
        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通过对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的描写,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待续】

图片
第255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