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大多数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主动脉夹层、血栓栓塞症等。 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主要发生于腹主动脉附近的肾动脉起始部,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发生于肾动脉的远段部。
图1:右肾动脉与腹主动脉解剖图 肾动脉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占1%~5%,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最后造成肾萎缩和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正常参数:正常肾动脉PSV<180 cm/s;加速时间(AT)<0.07s;肾、主动脉比值(RAR)=PSV肾动脉/PSV主动脉<3.5。 有关肾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尚未达成一致,以下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仅供大家参考: (1)内径减少≥60%的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①肾动脉湍流处峰值流速≥180cm/s;②RAR≥3 注:①腹主动脉峰值流速小于50cm/s或大于100cm/s时,不宜使用RAR标准,此时肾动脉峰值流速≥200cm/s可提示≥60%的肾动脉狭窄;②严重肾动脉狭窄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可在正常范围内。 (2)重度肾动脉狭窄(内径减少≥70%或80%)的诊断标准:除(1)的表现外,还包括①肾内动脉小慢波改变,表现为收缩早期波峰消失,频谱低平,收缩早期频谱倾斜;②收缩早期加速时间≥0.07秒。 (3)肾动脉闭塞的诊断标准:①肾动脉主干管腔内既无血流信号也未能探测血流频谱;②肾内动脉小慢波改变;③肾脏长径小于8cm往往提示肾动脉慢性闭塞。 来源:超声技术与诊断 超人明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