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背痛如针刺?董氏奇穴“病位放血 双穴合璧”一招解困局

 zgrzwd 2025-05-24
胸背连痛,痛如绳缚,或如针刺,或如重石压胸,呼吸不畅,转侧不利?此乃中医“胸痹”“背痛”之症,多因气血瘀滞、经络闭阻所致。董氏奇穴以“简、验、便、廉”闻名,刘红云老师临床应用病位放血与重子穴、重仙穴,直击病机,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患者开辟新径。本文将从病因、病位放血、穴位应用等方面,揭示董氏奇穴的独特解法。

一、胸连背痛:气血瘀滞,经络闭阻

中医认为,胸背为心肺所居,经络纵横,气血运行之要道。若因外感风寒、内伤情志,或劳倦过度,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闭阻,则胸背疼痛难忍。

气血瘀滞:气滞则血瘀,瘀血阻络,不通则痛。

经络闭阻: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等经络受阻,胸背疼痛连及肩胛。

董氏奇穴以“病位放血”疏经通络,以“双穴合璧”调和气血,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二、病位放血:祛瘀生新,通则不痛

操作思路

胸背疼痛若见局部瘀斑、条索状结节,或压痛明显,多为瘀血阻滞之象。刘红云老师常以病位放血为先,直取瘀滞之处,以针尖破皮,轻挤数滴瘀血,令邪随血出,经络自通。

适应症

急性胸背扭伤,痛处固定,瘀斑明显。

慢性劳损,局部肌肉僵硬,条索状结节。

风寒痹阻,痛处喜暖畏寒,遇寒加重。

注意事项

放血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出血量以瘀血尽出为度,不可过度。

放血后需避风寒,忌生冷,以免复感外邪。


三、重子穴:宣肺理气,通络止痛

定位:重子穴位于掌面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距虎口约一寸五分处。取穴时拇指与食指并拢,虎口处肌肉隆起最高点即为其后凹陷处。

功效:

宣肺理气:重子穴属肺经,可疏通肺气,缓解因肺气郁闭引发的胸背疼痛。

通络止痛:针刺重子穴可直达病所,疏通胸背经络,缓解因瘀血阻滞引发的刺痛。

临床应用

胸背痛连及肩胛,痛处固定,夜间加重。

咳嗽、气喘引发的胸背牵扯痛。

四、重仙穴: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定位:重仙穴位于重子穴上一寸处,即掌面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上方。取穴时自重子穴沿掌骨向上量取一寸即得。

功效:

活血化瘀:重仙穴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化解瘀血,缓解因瘀血阻滞引发的疼痛。

散结止痛:针刺重仙穴可松解粘连,消散结节,缓解因劳损引发的肌肉僵硬。

临床应用

胸背慢性劳损,痛处固定,按之如石。

风寒痹阻,痛处喜暖畏寒,遇寒加重。


五、重子+重仙:双穴合璧,标本兼治
配穴思路

重子穴与重仙穴同属肺经,上下呼应,一宣一散,一通一化。重子穴宣肺理气,重仙穴活血化瘀,二者合用,可直取胸背疼痛之根本。

操作要点:

针刺方向:直刺0.5-1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泻,留针30分钟。

动气针法:针刺期间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或轻微活动胸背,以动气针法激发经气。

配伍其他穴位

痛连肩胛者,加配肩中穴、建中穴。

风寒痹阻者,加配风市穴、阳陵泉。

气血不足者,加配足三里、三阴交。


六、胸背痛日常调护

避寒保暖:风寒湿邪为胸背痛之根,日常需注意胸背保暖,避免久居潮湿环境。

饮食调养:多食山药、薏米、红枣等健脾益气之品,忌生冷油腻,以免损伤脾胃,助生痰湿。

适度运动: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可通经活络,增强正气,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情志调摄:保持情绪平和,避免肝气郁结加重气血瘀滞,影响疗效。

结语

胸连背痛非一日之疾,治疗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本。病位放血直取瘀滞,重子、重仙双穴合璧,以其精准的定位与显著的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中医外治的独特方案。刘红云老师常言:“针道贵在灵活,配穴贵在精准。”愿诸位病友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善用董氏奇穴,重获胸背灵动,身心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