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子贡遇见了一个奇怪的小男孩。他全身的衣服都是绿色的,两只眼睛的距离非常宽。而男孩问的问题更是可笑:“一年有几个季节?”子贡道:“当然是四个季节。”男孩却急了:“你瞎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孔子的学生遍天下,而他的学堂也是美名远扬,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向孔子请教。这些人中有达官显贵,也有普通百姓,甚至还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小孩子。 这天,又有一个小孩来孔子的学堂请教了。 这个小孩的穿着打扮非常奇怪,头戴绿头巾,身穿绿长袍,连脚下的鞋袜都是绿色的。小孩的两只眼睛,间距非常宽,跟普通人很不一样,远远看去,简直就像是一只大号的蚂蚱。 不过小孩的行为举止却非常成熟稳重,看起来就像成年人一样。 只见他进门时先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然后才询问道:“请问孔先生在吗?学生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 当时正值午饭时间,孔子和学生们都去食堂吃午饭了,只有子贡在学堂里面值班。 于是子贡赶紧迎了上去,说道:“你有什么问题先告诉我吧,待会儿我转达给先生。” 小男孩点了点头,随后表情严肃地问道:“麻烦您问一下先生,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子贡一听这话,差点笑出了声,心想:“我以为是什么深奥的问题呢,这么简单,我就能回答了。 于是他脱口而出:“一年四季,一年当然是有四个季节了。” 不料,小孩听了这话,竟然气得直跺脚:“你瞎说,一年明明有三个季节!我还以为孔子的学生有什么了不起呢,原来跟普通人一样,也是个糊涂蛋!” 子贡是三千弟子中,做事最认真、最负责的。认真的人总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孔子对子贡的这一性格也十分赞赏。 不过,认真是一把双刃剑,认真的人往往会对事情非常较真,哪怕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会争论不休。 遇到眼前这种情况,子贡心里那股较真的劲儿又上来了。他掰着手指头对小孩说道:“一年就是有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小孩也来劲儿了:“就是三个季节。春季、初夏、盛夏!” 子贡伸手指向外面的大树,尽量耐着性子解释道:“你看现在就是盛夏,大树上的叶子绿油油的,等到秋季,叶子就会变黄,并且从树上落下来。” 小孩争起来:“树叶是长在大树上的,怎么可能会落下来?” 两人争着争着就吵起来,越吵越激烈,最后子贡累得气喘吁吁。 这时孔子已经吃完饭回来了,看到眼前的场景,就询问缘由。 子贡像是盼来了救星,赶紧对孔子说道:“先生,您可来了!这个小孩硬说一年有三个季节,您快跟他解释解释!” 不料,孔子竟然对着小孩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小童子,你真的很博学,一年确实只有三个季节,是我的学生孤陋寡闻了。” 小孩顿时乐得哈哈大笑,随后对着子贡吐了吐舌头:“你的学问太浅薄了,以后还是不要盲目自大了。” 子贡对于孔子的行为非常不理解,小孩走后,他就问道:“先生,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您为什么要说谎呢?” 孔子抬手指向了小孩离去的背影:“你看那童子,全身都是绿色,像不像一只蚂蚱?蚂蚱春天生,入秋就死了,一生只有三个季节。所以这种人就是三季人,根本理解不了四季的事情,你跟他费多少口舌,都是没有用的。不如随了他的心意,省下来的时间读书、劳动,哪怕出去郊游,也比做无谓的争论有意义。” 子贡听了这段解释,不禁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当天晚上,孔子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境中出现的正是白天的那个小孩。 他笑着对孔子说:“在你们的世界,所有人都认为一年有四个季节,不理解一年三季是怎么回事?你是唯一一个认可一年三季的人。作为奖赏,我要带你看看我们的世界。” 话音刚落,一道刺眼的白光射出,照得孔子睁不开眼睛。等世界再次清晰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样子。 那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绿色的,绿石头、绿房子,绿色河水,绿色云朵,连太阳都是绿色的。在那里,树叶是不会变黄,也不会落下的,一年只有三个季节——春季、初夏、盛夏…… 故事出自《子贡问时》。 故事中的孔子认为,三季人是个思想固执,没有见识的人。但实际上作为四季人的他,也没有见过三季人的世界,相对于三季人而言,他也是一个思想固执,没有见识的人。 所以很多事情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庄子曰:“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人们常常会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认知有局限性的人。 但实际上,见过四季的我们或许能够理解冰的含义,但却很难沉下心来,仔细观察整个夏天。相反,那些只在夏天存活的虫子,对于夏天的认知要比我们深刻多了。 井底之蛙或许没有见过更广阔的海和天,但却能够清楚地知道,这口井里面有几颗石头,有几根小草,泥土是干燥还是潮湿。 所以,见识多的人会有更开阔的眼界,而见识少的人却能够把握细节。我们无法看透别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没有权利对任何人评头论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