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站区智慧运行中心平台在成都北站成功落地应用,标志着西南地区铁路站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迈入新阶段。 成都北站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重要货物集散地,承担着大量的货物编组和运输任务,日最高办理车21215辆。编组站技术作业过程环节复杂,涉及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多单位联劳协作,站区各单位生产计划间存在大量信息交互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站区整体运输效率,研究设计院集团联合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对成都北站进行数字化“焕芯”升级。 站区智慧运行中心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成功打破站区各单位间生产信息壁垒,实现“站区联动高效、安全管控有效、数字赋能提效”的新型数字化站区管理模式,提升站区安全生产指挥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 一站统管,打造站区数据决策大脑。通过站区生产计划一体化编制,有效解决站区各单位生产信息不畅通、缺乏平台支撑等难题,实现站区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生产信息共享,强化运输生产与施工维修的有机融合,打造站区数据决策大脑。 智联孪防,提升站区安全管控水平。通过接入数字孪生安全管控平台、CIPS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构建站区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站区作业人员、设施设备、生产作业、施工维修的实时盯控及安全预警,确保作业安全,提升站区安全管控智能化水平。 数评一体,实时监测站区生产效率。利用平台信息共享数据采集优势,构建站区技术作业达标评价标准体系,实行站区一体化考核办法,以站区关注的解体作业、编组作业、货检作业、列检作业、一分钟发车等核心评价指标为抓手,实现站区生产作业效率的实时监测。 AI融合,探索站区业务智能决策。基于车站生产数据,通过多维度特征提取与数据清洗构建高质量训练集,深度融合机器学习、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的自动生成和智能优化,有效解决传统人工编制耗时问题,提升编组站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开启探索站区业务智能决策新路径。 未来,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将深化合作,进一步强化站区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携手开启智慧铁路新篇章。(中国通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