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螳螂甲和螳螂乙的两晋级

 新用户3175fYmd 2025-05-24 发布于河南

走进大自然

作者//我们仨

人的喜爱有许多种,但总有一种是情有独钟。

就像我们对于昆虫、对于各种动物,那是无论什么都无法居其上的偏爱。

相比于其它游戏、娱乐、爱好,我们更热衷于走进大自然,与飞鸟走虫共处。

(图片源自网络)

螳螂甲和螳螂乙的两晋级

据知广斧螳生命力较强,相对好养,故而我根据家里的饲养设备和条件,大胆的从一众“绿小鲜”中仅留下4只,用以喂养观察。

妈妈说:“你确定只留这几只?万一……”

我不知该如何应答。其实我心里也没底儿,但看它们的造化了。

征得妈妈的同意,我用她手机从网上下单一瓶果蝇作为小螳螂的食物。哥哥教我将饲养盒里放入一个浸了自来水的纸团,用来保持盒内空气湿润。

三天之后,有两只小螳螂悄悄夭折在它们的一龄期。我带着些许难过向妈妈感叹道,“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拣择果真是丝毫不爽,死去的两只没有一点进食的知觉和欲望,就算将食物送到嘴边都不知道张口,它们的淘汰虽有遗憾,也在所难免。”

另两只倒活泼,就叫它们“螳螂甲”和“螳螂乙”吧。每次放进去小果蝇,很快便了无踪迹、片甲不存。吃饱喝足后,它们便在各自的塑料盒里到处攀爬、探索。

哥哥说的果然没错,小广斧大概10天左右会蜕一次皮,经历7次蜕变进入成虫期。514日晚上放学回家,我一进门便直奔楼上,一眼接收到螳螂乙由一变“二”的惊喜。其中一只玉色透明、一动不动趴在盒壁上的,是白天褪下的螳衣;而另只仿佛脱胎换骨般轻盈如飘的绿色“小仙子”,是挣脱了旧衣束缚的新生螳螂乙。

第二天一早,螳螂甲也已于夜里成功晋级为二龄小螳螂,正倒伏在瓶盖下方用更加舒展的肢体触探这个并不陌生的环境。

这次蜕变距离螳螂出鞘刚好9天、不满10日。

它们看上去依然柔弱,颜色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过身体有了可见的增长。我找来尺子,但由于腹部上翘,只能粗略测量出它们的体长大约在11mm左右,比一龄期增加了约4mm

两只二龄小螳螂对于食物的欲求似乎越来越迫切,每次刚刚将果蝇投放进去,便如风卷残云般入了螳腹。妈妈说,“它们肯定是饿坏了吧?是不是该给它们增加食量了?”

我虽疼惜瓶内日渐减少的食物,却还是给甲乙两螳螂每日额外各添一只果蝇,以满足它们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

这一日,我刚打开饲养盒,螳螂乙早已翘首以待,“嗅”到扑鼻而来的果蝇味道,一跃而起,一“手”一个抱在怀里、送到嘴边,一副急切而又豪横的模样。

螳螂甲也不逊色,同样的迫不及待且豪横,逗得我和妈妈忍俊不禁、相视而笑。

521日晚,螳螂乙一反常态,对果蝇视而不见、不肯进食。我跟妈妈说,“它们可能又到了蜕变期,就在今晚或者明天。”

果其不然,次日清晨,我睁开朦胧的睡眼,跳下床飞奔向饲养盒——欧耶!螳螂乙第二次晋级成功!

螳螂甲也不甘示弱,晚上放学,它也已蜕去羽甲,再次晋级,成为三龄若虫。

脱去外衣的小螳螂,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身子长了,也不再是触目的纤细。尺量加目测,展开的体长约为15mm,体色仍如前。

小螳螂一天天见长且活跃,虽是方寸小盒子,却内设“绿草地”、假山峰,甚至还有我专门悬挂上去供它们攀爬的网格纱布,所以它们大概也不会觉得太无聊吧。

我试着将捉来的小蚱蜢分别放进螳螂甲和螳螂乙的饲养盒,观测它们的反应。也许是目前的体格尚不足以支撑它们的勇猛,面对身形大小相仿的蚱蜢,它们并未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短暂的相持、互探之后,便淡然走开,各耍各的。

瓶子里的小果蝇已经见底儿了。妈妈问:“要不要再买点食物?”我有点犹豫,对于眼下的小螳螂,果蝇似乎有点像小零食的感觉,面包虫好像更适合它们食用。然而妈妈特别反对家里引进面包虫。哥哥也说,面包虫不易消化,还是小型飞虫更好。

相距前一次蜕变,中间隔了8天时间,周期缩短了1天。可惜哥哥完美错过它们两次晋级的精彩时刻——实际上呢,我也因为在校上课,只是事后发现而非亲眼目睹它们是怎样一点一点脱去羽衣,变身新螳螂。

我又想起去年的“绿衣宝宝”,叹惋它们连最后一只也未走出二龄的生命线,没能等到一睹它们像绿衣妈妈那样彩衣起舞的精美表演。

期待着螳螂甲和螳螂乙的第三次、第四次,以及后续的每一次晋级。

(本文讲述:霖;科普指导:松;成文:彩云归。)

2025523日于郑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