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坏小子逗你玩呢 2025-05-24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图上左三好像是74师51旅旅长陈传钧

1947年5月29日,孟良崮战役刚刚结束,陈毅在山东沂水县坡庄召开的华野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发表《关于山东战局与军队建设问题》的讲话,里面提到孟良崮战役后,华野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出现了对已经放下武器的74师俘虏的自由杀害现象,还有华野的重伤兵杀俘虏泄愤的现象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陈毅讲话提到:华野出现自由杀害放下武器的虏现象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陈毅讲话提到:华野出现重伤兵杀俘虏现象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陈毅反对随便释放俘虏尤其是对6纵放走74师一个团长一个副团长表示批评

同样地,粟裕曾经在内部讲话中也提到,华野上上下下对74师极端仇视(对74师的战斗欲望,可以接近恨之入骨,灭此朝食了)。

为什么华野部队对74师这么仇视?孟良崮战役后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

恐怕都要从整编74师的顽固、凶狠、死打硬拼、抵抗到底,乃至丰富作战经验、极其诡诈的战术对华野造成的伤害之大上找原因

从苏中苏北一直到鲁南,正式因为被74师打疼了,被74师撵的难受了,所以才会这么恨74师。

陈毅在讲话中尤其是对华野6纵放走一个团长一个副团长(应该是74师的)进行了点名批评。因为陈毅认为,国军嫡系精锐部队的团级军官年富力强,最反动顽固,白白释放无异于纵虎归山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鲁南战役后陈毅在缴获的快速纵队坦克上

事实也确实如陈毅预言的那样

抗战中后期,74师60%
的军官系黄埔军校毕业生
,并有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1946年整编时,编余军官多达200多名。投入内战后,干部伤亡惨重,如攻打淮
阴、淮安时,阵亡团长2名、营长6名,连排军官伤亡更多,老的经过军校训练的下级军官越来越少,连长一级最多只有1/ 3是军校出身。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下级军官,指挥能力更差。

孟良崮战役74是全军覆没之后,华野一共俘虏74师军官5127名,其中校级军官154名,尉级军官4973名。如果按照1/ 3是军校出身比例,那么孟良崮战役一战,74师就损失军校毕业的基层干部1641名。干部的损失,可能比士兵的损失对74师的打击更大。这些有实战经验、在74师系统里成长起来的连排干部,是维持74师战斗力的主要抓手,甚至可以说,是短期内不可再得的。

孟良崮战役时的74师51旅副旅长王梦庚,151团团长王奎昌,151团团长王克己,57旅170团团长冯继异,58旅172团长李仁俊逃回国军阵营之后,全都成为重建后的74军的骨干军官。

王梦庚成为新74军的51师师长,冯继异成为57师师长,王奎昌成为58师师长,原58旅172团长李仁俊成为新74军参谋长(作为幕僚长辅佐邱维达),王克己伤愈后也升为新74军的团长。这帮死硬分子在后来的淮海战役和74军2万多人一起,给华野造成了新的杀伤。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重建后的74军,在淮海战场整体表现要远好于70军、72军、12军、41军、47军,63军、44军、100军,55军、68军、14军、85军。即便和李弥的8-9两军、和18军扶持出来的第10军比,也毫不逊色。

如果把战斗作风和忠实卖命程度加入考量的话,新建的74军甚至要比邱清泉一直不舍的拿出来的第5军还要好(5军在徐州的时候比74军苟,在陈官庄的时候比74军耸,也比74军早崩溃,1月9日突围前,200师都投降了,而74军58师在奉命掩护51师撤退,在刘集顽固抵抗到了1月10日下午,是整个包围圈最后一支被消灭的部队)。

重建后的74军在整个淮海战役的表现,可能仅次于18军、25军、64军。稳居前五,差不多第四的样子

以上是74师的资深少壮派中高级军官,逃回国军阵营后带着一帮训练不到一年的新兵(重建后的74军新兵比例占80%)打出来的水平那么由此反推,就可以知道抗战刚刚结束的时候,74军老官带老兵(抗战中后期),是什么战斗力水平了。

华野调查显示,抗战中后期,七十四军老兵占90%,一年以内新兵占
10%。1946年整编以后抗战前的老兵还占85%。

据57师当了10年连长的李怀胜口述回忆,74军1946年整编的时候,汰弱留强,整编后留下的士兵需要丰富的作战经验(他说十年以上,恐怕不确),他虽然已经当了10年连长,但整编后也只能在57旅169团当一个连长言下之意,在74师当这么一个连长也于愿已足了)。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由此可知,抗战胜利后,刚刚整编的74师,兵员干部质量之高。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74师的美式75山炮,旁边是74是宰杀的马尸

莱芜战役之后,74师又补充了湖南、福建籍新兵。由此,孟良崮战役的时候连队新兵占60%以
上,老兵不足40%,加之不停地行军作战,
减员大,战斗力进一步被削弱。
但即便老兵只占40%,74师仍然体现出了非常让华野印象深刻的作战经验和战术、技术等军事水平

粟裕曾不止一次比较过5军、整编11师和整编74师的战斗力,与这三支部队都交手多次的华野实际负责人一直认为整编74师战斗力要高于5军和整编11师。

陈毅也在与74师被俘将校座谈的时候“贵军的战斗力亦堪为国军之冠”。

而74师打了败仗之后,19680多名俘虏对此次失败也同样并不服气

纷纷将失败原因归结到“是主帅无能,把全师置于绝地,发挥不了美式装备的战斗力,英雄无用武之地;解放军打仗不按规矩,晚上偷偷摸摸地
来(我军于黄昏发起战斗),打得自己昏头转向,而如果在白天拉开阵势,对方肯定输;我们抗战时打过日本人,多次较量过,把日本军队都打败了,也曾和美军、英军一起作战过,
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如第74师。以上种种,致使他们骄傲、狂妄,目中无人”。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孟良崮战役之后74师的俘虏

华野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吴宪曾总结说:“在训俘工作上,应当承认第74师在战斗力上是国民党军中最强的部队,在现代化装备部队中也是佼佼者。他们在战术上有三大特点:小兵团战术,以班、组为单位,可以独立作战;夜间战斗;善于进行迂回作战。这是事实,无可否认。不承认这一点,不仅俘虏不服,我们也不智

事实上,整编第74 师士兵普遍受过正规训练,其中不乏参加过抗战五六年、七八年的老兵,抗战后期接受过美式训练的也不少连炮兵营拉大炮的骡马都受过半年以上的训练。他们战斗经验丰富、战术意识强、精通各种步兵轻武器和火炮的使用,经过思想改造以后可迅速成为华野可靠的战斗力。

对于吸收和处理74师的俘虏,华东野战军进行了审慎的研究。最后确定,在原有俘虏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两条特殊政策:一、所有被俘官兵提高一级待遇;二、俘虏不能自由地放, 轻伤兵在内,一个不放

野各部队非常重视这些有技术有经验的俘虏兵,都抢着吸收入自己的部队。

而且华野面对这些整编第74师的俘虏,非常谦虚,通过对74师战俘的调查、座谈、访谈,既形成了《蒋军七十四师调查报告》又让74师这个老对手,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华野当时在战斗战术上的缺点。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这些缺点,实质上也就是华野不如74师的地方。现存资料当中可见的有这么几条:

1.步兵班排进攻时,以纵队队形前进,过于密集,如果中间落下炮弹,3 个班就要受损失。

2.排长指挥进攻,前进时高举帽子,后退时放下帽子,这种方式太简单,不能适应战场上迅速变化的情况

3.在战斗中不善于保护自己,如卧倒后应该挖简单的卧射坑,隐蔽后进行射击。伪装应注意与周围环境一致,这次在山地进攻,有的人把花草绑在帽子和皮带上,与土色不一致,连飞机都看得出来,有时不伪装就是伪装。

4.炮兵在孟良崮作战中发挥威力,但山炮阵地选择很不恰当。有一门山炮设在小高地两棵树中间,这个高地低于第74 师阵地,如果当时被第74 师炮兵发现,很容易被击中。炮兵阵地最好选择在村落中,在民房墙上挖开一个洞就可以

5.在打扫战场时不注意收集有价值的物资,如阵地上遗弃的美制新式无线电话机,我军战士问俘虏这是什么,俘虏告诉了他,他仍把电话机丢弃在地上。第74 师拖大炮的骡马都经过半年以上的训练,如果放在步兵营中驮普通物资,是一种浪费,应该集中使用。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到1947年6月的时候,《大众日报》报道,74师被俘士兵已经有1400多人加入了华野。

1947年底,陈毅到陕北见毛主席。毛主席让陈毅谈一下华野改造用俘虏兵的经验。

陈毅说:“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养非常好。有一次打敌人一个据点,连长冲着机枪手说“打打打”,机枪手是一个俘虏兵,说“你让我往哪儿打”?连长说不知道。俘虏兵说怎么怎么打,连长说好,就这么打。你看,俘虏兵就是比我们的连长水平还高。

“解放军过去缴获国民党的炮,当时主要是山炮,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块儿推到阵前,推到离前沿还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从炮筒里往前看目标,叫“直瞄”。被俘虏的国民党炮兵看着解放军的炮兵笑,说你们这是拿大炮拼刺刀。他们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没有射不准的。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钟期光(1909-1991)

据时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回忆说,妄图组织整 74 师部分战俘暴动的指挥者,竟然是一名普通班长。 可见,当时74师上上下下,接受的反共思想教育有多深。

另据原18军11师33团任营长,后来逃到台湾任过特战司令的廖明哲回忆,他参加沂蒙山区战斗的时候,遇到一个74师被俘加入华野的士兵,看到国军来了,临阵反水,从一个山口跳出来,一手一个手榴弹,声言要和华野同归于尽,给孟良崮上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原18军老虎团营长廖明哲

廖明哲在回忆录里说,抗战时军委会校阅全军小部队攻击,18军仅次于74军。当时18军中下级干部多有不服,经此一战后,廖明哲对74师心服口服

最后,再补一个细节,孟良崮战役之后,华野对照歼敌数字发现与编制数相差较大,继而发现的隐伏于山谷之中的7000残兵正在集结,准备等华野撤出战场之后,突围逃脱。这7000残兵能在那么激烈的战局和万分紧张的战场环境之下,自发集结,隐蔽待机,也从侧面说明了74师官兵的高度组织性和战场纪律

要知道,当时74师的建制早被打烂了,这7000人并不是任何一个成建制的完整的旅,74师三个旅长,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被俘,58旅旅长卢醒自杀。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周志道回忆录里贴的张灵甫(右)和蔡仁杰的合影

是谁组织了这7000人?这7000人又凭什么在全师已经覆没的败局下,没有选择个人的四散逃窜,无头苍蝇一样炸窝?而是听从了某个或某几个临时的具有号召力的军官,完成了集结、隐伏、在极度的战场高压下捏着鼻息,紧张埋伏?

要知道顽固如邱清泉,在陈官庄最后时刻都疯了一样乱跑,嚷嚷“共产党来了,共产党来了”。(这7000人隐伏待机的事情,后来没有见到任何回忆资料说是谁领头谁织的,只能认为是基层自发这还是74师老兵只剩40%的情况下,体现出的基层自组织能力。

结合上文提到的淮海战役中重建的74军由王奎昌、王梦庚等老军官带着80%的新兵打出的战场表现,我们可想而知,在60%以上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且富有作战经验,官兵对蒋介石甚为信仰,士兵层面90%都是抗战老兵,马夫勤杂兵都训练有素,连炮兵营的马匹都经过半年以上训练的巅峰74军,战斗力会有多强

整编74师的老兵到底是什么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