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宋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遇上晚清林则徐的刚劲笔触,一幅跨越五百年的书法神作就此诞生——林则徐小楷《正气歌》,凭何担起“千古辟邪第一书”之名? 1279年,文天祥狱中写下《正气歌》,以齐国太史简、汉朝苏武等先贤事迹,铸就“舍生取义”的精神图腾。1837年,鸦片肆虐,林则徐挥毫临摹,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信念注入笔端。两年后,虎门销烟壮举,正是他对笔下正气的践行。 林则徐的小楷,结字稳如泰山,运笔刚柔并济。起笔如出鞘利刃,行笔似江水奔涌,收笔若金石落地。字里行间气韵相通,每一笔都是他数十年功底与家国担当的凝结。 这幅作品超越书法本身,成为民族气节的象征。从文天祥的牢狱到林则徐的虎门,正义与担当代代相传。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气,既在金戈铁马时,也在笔墨流转间。凝视这些字迹,浩然正气,永照心间。 ![]()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