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治疗感冒方8篇

 qiangk4kzk8us4 2025-05-24

感冒是指百姓所说的“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多呈自限性。大多散发,冬、春季节多发,季节交替时多发。

仅供参考学习,治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

一、内服方

1. 治感冒鼻塞

配方及用法:蒜瓣25~30克,葱白25~30克,鲜生美25~30克。各物洗净吹干后放入一个合适的器皿里,捣研成糨糊状(切成片或块亦可,但效果稍差),加水250毫升煎煮,煎好后将成品分成6/10和4/10两份。首次温服6/10,服后需注意保暖,用不了1小时,即会满身大汗湿透,立感两鼻畅通,全身舒爽,时隔五六小时后再服4/10。两份为1剂,一般连服2剂即可痊愈;初患者服1剂即可解决问题;儿童剂量减半或减去2/3也可,婴幼儿最好别服。此方一般无副作用,服后如有短暂的不适感,喝些醋或冷开水即可缓解。

2. 冬青汁治疗感冒

配方及用法:取冬青叶少许榨汁,每次饮用3毫升,日服3次。

3. 感冒特效方

配方及用法:核桃10个,银花10克,生姜20克,冰糖30克。

将核桃去壳取仁与银花、生姜、冰糖一起加水煎熬,熬至冰糖全部溶化为止,然后取桃仁、银花、药汁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2剂。

4. 贯众感冒方

配方及方法:贯众30克,加水600-800毫升(水位平药)煎至300毫升左右过滤,加人糖精0.15克,或加人适量糖,装人瓶中(备用汤剂须加防腐剂,同时加热)。

每天3次,每次100毫升左右,连服2天。

5. 茵陈防流感方

配方及用法:茵陈蒿全草6~10克(1人用量),加水熬至药液相当于生药时的3~4倍时即成。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日次,连服3~5日。如作治疗用,每日2次。

6. 特效感冒方

配方及方法:防风18克,细辛5克,白芷18克,黄芩18克,川芎18克,羌活12克,苍术18克,生地35克,水煎服。

一般用药1剂即愈。此方经多年使用,已治愈千余人,非常有效。

7. 感冒散验方

主治:感冒初起轻症,头痛、鼻塞、流清鼻涕,或微恶风寒者,均可用之。

配方及用法:鹅不食草9克,春砂仁6克,辛夷花、公丁香、香白芷、薄荷各3克。

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取本散1~15克,用药棉裹之,交替塞人鼻中,每日3次;或取本散少许,交吹人鼻中,每小时1次。

疗效:曾治数百例,通常均在用药1~2次见效。

8. 祖传感冒方

配方及用法:双花30克,连翘30克,芥穗18克,薄荷叶18克,黄苓30克,川贝15克,石菖蒲18克,藿香18克,神曲12克,白蔻12克,木通15克,滑石48克,大黄30克,菊花30克。

上药共为粗末。一般用药15~18克,重者不超过50克。将药放在盖碗内,用开水冲人盖好,浸至适当温服,1日2剂,小儿酌减一般1剂即愈,重者不过3剂。

9. 解热合剂

配方及用法:紫苏、荆芥各1500g,大青叶、鸭跖草、四季青各3000g。

上方加水约25000ml,浓煎或每毫升内含生药4g的合剂,日服3~4次,每次50ml。如病重发热甚者可3~4小时服药1次。

本方有清热解毒,发表祛风之功。主治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头痛、咽痛等症。

10. 荆防饮

配方及用法:荆芥3~6g,防风6~9g。

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或开水泡服。

加减:发热加柴胡、薄荷(后下);

头痛加白芷、藁本;全身酸痛加桂枝、羌活;

咽痛加银花、连翘;颈项痛加桂枝、葛根;

鼻塞流涕加辛夷、苍耳子;

咳嗽加桑白皮、陈皮;

痰多加黄芩、桔梗;

声音嘶哑加蝉衣、薄荷;

喘息加麻黄、杏仁;

便加大枣、神曲;如见婴幼儿常加钩藤、蝉蜕;

老年人加黄芪、白术。

本方主要适用于感冒初起的治疗。

11. 葛根升麻汤

配方及用法:葛根、赤芍、香附各10g,升麻、陈皮、川芎、白芷各6g,紫苏7g,麻黄、甘草各3g。

日1剂,水煎服。

如夏天发病者加藿香;

秋天发病者加黄芩;

冬天发病者加银花;

春天发病者加荆芥。

本方有发表解肌作用,主治感冒。

12. 感冒平

配方及用法:黄芪、板蓝根各25g,藿香15g。

水煎服或制成冲剂。连服三天为一疗程。

本方主治感冒。

13. 银黄山桔汤

配方及用法:银花10~30g,黄芩、山豆根、桔梗各10~15g,荆芥6~10g,生甘草3~6g。

日1剂水煎服,日2次。病重者可日服2剂。

若高热加板蓝根10~45g,生石膏18~90g,芦根10~45g;

鼻塞流涕明显加辛夷、苍耳子各6~10g;兼挟湿邪者加香10~12g,苡仁20~60g;

咳甚加前胡、杏仁各10g;

午后或夜间发热加青蒿10~30g。

本方有清热解表、宜肺利咽之功,主治风热感冒。

14. 青紫解毒汤

配方及用法:大青叶、紫草各30。

将上药温水浸泡30~60分钟,然后用文火煮沸后3~5分钟即可,早晚各服一次。本方能清热、解毒、凉血。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经本方治疗86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2剂而愈,少数3~4剂而愈。

15. 湿感汤

配方及用法:藿香、法半夏、杏仁、淡竹叶各10g,防风、川厚朴、桔梗各6~10g,茯苓158,慧苡仁20g,白蔻仁6g。

日1剂,水煎服。

寒重加荆芥、苏,热邪偏胜加桑叶、菊花或银花、连翘;

里热盛加黄芩、石膏;

口干、痛、咳嗷甚加牛蒡子、沙参;

小便黄加芦根、山栀。

16. 辛凉解表汤

配方及用法:大青叶、连翘各12g,牛蒡子、金银花各18g,贯众15g,荆芥、豆豉、桔梗、杏仁各9g,薄荷、苏叶、前胡各6g。

水煎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日服2剂。

本方有辛凉解表、消热解,兼以辛温通散之功。

17. 石膏银花汤

配方及用法:生石膏30~60g,银花10~30g,薄荷、蝉衣各5~10g,生甘草58。

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重者日股2剂,分4次温服。

18. 柴桂芩芍汤

配方及用法:柴胡、桂枝各6g,黄芩9g,白芍8g,党参10g,半夏3g,生姜2片,甘草2g。

日1剂水煎服。

加减:肢节疼痛偏甚。去党参,加生芪12g,防风6g;

口干去半夏,加麦冬10g;

咳痰黄粘,去生姜、半夏,加竹茹、枳实各8g。

本方能和解表里,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主治流感,经治多例,一般服2~3剂而愈。

19. 复方退热清暑饮

配方及用法:香薷、滑石各10g,生石膏25g,金银花15g,连翘、板蓝根各12g,薄荷6g,甘草3g。

上药共为粗末,装入速析纸袋,每袋8g,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可搅拌2~3次,每隔2~3小时服药1次,昼夜频服,每日平均服药6~8次。

20. 感冒灵

配方及用法:桂枝、白芍、紫苏叶各10g,山豆根、桔梗、防风各12g,沙参、板蓝根、连翘各158、甘草5g。

日1剂水煎服。1~3天为1疗程。

加减: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减去板蓝根、连翘剂量,加羌活10g,干姜6g;

兼气血虚弱者,加黄芪12g,大枣4枚,高热汗出、咽喉疼痛者,加银花18g,黄芩10g;

兼咳嗽、气喘、痰盛者,加杏仁、白前、浙贝各10g。

本方主治流感,

二、外治方

1. 一贴灵:麻黄、香薷各15g,板蓝根、公英各10g,桔梗12g。

上药共为细粉备用成人一般用3.5g,小儿用1g,将药粉填入脐中,用胶布贴数固定。

2. 涂鼻膏:地榆提取物10g,大蒜泥10g,食醋精10ml,冰片4g,薄荷2g。

上药加羊毛脂、凡士林、香料等制成药膏涂于鼻腔,对感冒防治有一定作用。

3. 银翘外敷方:银花、连翘各4.5~9g,山栀、黄芩、豆豉各4.5~6g,荆芥3~6g,薄荷1.5~3g,钩藤4~9g,甘草1.5~3g,牛蒡于(?似为"子")、板蓝根各3~6g,马勃2.5~4.5g。

若心烦口渴可加天花粉、竹叶各3~4.5g,石膏10~20g。

上药共为细末,分成两包,每包药末用一只鸡蛋清拌入,加少量白蜜、生姜(捣烂),另用芦根合大枣适量同煎滚汤,调和上药成饼外敷神阙穴包扎固定,12小时后更换第2包药。

4. 雄黄3g,贯众9~15g,苏叶9g。

上药共研细末,用香油适量调和,可取少许涂抹鼻孔,可预防流行性感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