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上最好的7味“补药”,哪里不足补哪里

 qiangk4kzk8us4 2025-05-24

谢灵运诗云:“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掌握调理身心的秘术,补养气血,方能活到百岁天年。

而世上最有效的7味“补药”,其实就是最简易的7个养生妙招。

不花钱,不费力,哪里不足补哪里。看完记得为家人朋友收藏转发!

1. 补阳的药:梳头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气向上向外生发,是保卫身体最坚固的屏障。

若是失调,连寿命都会受到影响,阳气充足,方可祛病延年。

而头部是诸阳之会,手三阳和足三阳的经脉都汇聚于此。

经常梳头,可以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流通,对提振阳气大有裨益。

每天用牛角梳或木梳早晚梳头百余下,长期坚持下来,阳气便会日渐丰盈。

2. 补阴的药:早睡

《素问》中讲:“阴虚则内热。”

阴气亏虚,破坏阴阳平衡,人便会内热血燥。

出现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进而诱发更多疾病。

夜晚属阴,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是顺时补阴的黄金时段。

若是熬夜晚睡,一直消耗阴血,身体必然会每况愈下。

所以,一定要坚持早睡,最好在11点之前,使阴液得以恢复和滋养。

3. 补气的药:走路

名医扁鹊在《难经》里写:“气者,人之根本也。”

气,即元气、真气,是维持人体活力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

它内行于脏腑,外行于经络,升降往来与身体状态息息相关。

如果气虚,体弱乏力、呼吸急促、自汗频繁,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

正所谓,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久坐不动,最是耗气伤身。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强身健体,推动气血运行,才是补气的最佳法门。

但气虚的人不适宜剧烈运动,而是要选择温和、有节奏、有持续性的运动方式。

走为百炼之祖,老少皆宜,每日行走七八千步,调息补气,便可活力满满。

4. 补血的药:多食

清代喻昌《医门法律》说:“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

血虚的人,大多都形体偏瘦、口唇苍白,容易头晕眼花、肢体麻木。

药补不如食补,饮食数量充足,营养均衡丰富,便能转化生成为新血。

平日里,不妨多吃些菠菜、黑木耳、红枣、肝脏、红肉等补血的食物。

多食不等于暴饮暴食,而是要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素。

如此方能补益气血,维持身体健康。

5. 补钙的药:晒背

常言道:“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慢慢走下坡路。

首当其冲的,便是因钙质流失引起的骨质疏松、腿脚不便。

关节僵硬疼痛,还会导致活动受阻,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

古人认为,太阳是天地间的精华,对人体有极大的补益作用。

天气晴朗时晒背,也被称为“负日之暄”,是极为简便的养生秘方。

不止如此,晒背虽不能直接补钙,但可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

老年人、孕妇等人群,对钙质需求量大,则要多摄入牛奶、豆制品等食物。

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晒背30分钟左右,紫外线较弱,不至于损伤皮肤。

6. 补脾的药:喝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

进而指出喝粥的好处: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清晨起床,空腹喝上一碗粥,就是最好的饮食补养之道。

粥,温和软糯,易消化吸收,与脾胃相合,尤其适合脾胃功能不佳的人。

尤其是粳(jīng,一种水稻)米粥,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增强脾胃运化。

还可以因人制宜,在粥里加入不同食材,让养生事半功倍。

糖尿病人则要注意,粥可能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应少食或不食。

7. 补肾的药:踮脚

《医学正传》有言:“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

肾气足是生命旺盛的根源,肾虚则是疾病多发的主因。

人的寿命长短,与肾气紧密相关,补肾是延年益寿的关键。

清心寡欲,则能养肾固元,同时还可以多练习踮脚的动作。

足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联通体内与体表的肾经。

踮脚时,恰可以刺激到涌泉穴,使得肾经气血通畅,从而温补肾阳。

建议每日早晚各做一组,用前脚掌支撑身体,三五秒后缓缓落下,重复15次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