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军一般指的是傅作义的绥军系统,脱胎于晋绥军,以下是关于绥军的详细介绍:
发展历程
· 早期发展:绥军的原始基干是第35军,傅作义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执掌这支部队,并长期经营绥远。全面抗战初期,第35军仍在晋绥军体系内,曾南调山西作战。
· 独立发展:1938年底,傅作义就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后,率第35军北上绥远,脱离了阎锡山的节制,成为绥西的地方实力派。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所部将势力范围拓展到察哈尔、北平、河北等地,部队规模不断扩充。
主要战役
· 绥远抗战:1936年,日本关东军支持伪军侵犯绥远,傅作义奉命率部进行绥远抗战,取得了绥东反击作战的胜利,并奇袭百灵庙,重创伪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 绥远战役:日本投降后,傅作义的部队自归绥大举东进,意图夺取张家口,控制平绥路。晋察冀部队发动平绥战役进行阻击,此次战役对双方在华北地区的战略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部队特点
· 战斗力较强:绥军以第35军为核心,该军战斗力较强,在傅作义的经营下,绥军在军事训练、战术运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且具备摩托化行军能力,在战场上具有较强的机动性。
· 地域特色明显:绥军长期盘踞在绥远、察哈尔等地,部队成员多来自当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较为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部队的作战和后勤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