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伟天英 2025-05-24

走出晋祠公园,方识晋祠真容。

跨入正门,仿佛推开了一扇古老的大门,宋代的风华茂然袭人。

门,红墙碧瓦,肃穆而壮观;陈毅题写的“晋祠”匾额, 庄重而雅致。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大门石狮,一个歪头咧嘴,似痴非痴,傻傻的;一个点头哈腰,似笑非笑,萌萌的。两个石狮,笑看风尘,默守千年,迎接着八方游客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古树参天、碧草如茵,簇拥着一座“趣美”的建筑—水镜台。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水镜”,“清如水,明如镜”。《汉书》云“清水明镜,不可以行逃”。

水镜台,每年六月十五的晋祠河会、七月初二的圣母会,九月初六的晋王会,都要在此戏台上,迎神赛社、酬神演戏,祭拜圣母。从北宋延续至今,上演着千年风花雪月的故事。

远观后台,这不是61年动画片《大闹天宫》、86版电视剧《西游记》和现代网游《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吗?

屋身,圆形花窗,犹如人眼,颇为灵动;方形正门,恰似人口,甚是生动。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各施本领,各显神通。孙悟空变化成一座土地庙,口是门、眼为猴性好动,偷看对手,被二郎神识破,枪刺花窗,迫使悟空现出原形。

门楣,清康熙武举人杨廷翰所题“三晋名泉”的匾额,字体清秀,笔力遒劲,书写着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涌出了难老、善利两泉的文思。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门柱,清末贡生宁惇德所作“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的楹联,好一处晋祠胜景。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铁狮,铸于明代。右侧母狮,狮口紧闭,身下依偎小狮,柔情似水;左侧公狮,大张其口,脚下踩蹬绣球,玉树临风。两只铁狮,刚柔相济,阴阳和谐。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为什么母狮闭着嘴,公狮却张着嘴呢?”老张卖关。

“那是因为古代是男权社会,女性低位卑微,没有话语权,只能闭嘴啦。”老张得意。

“闭嘴!”女同胞齐声。

“我闭嘴,谁来导?”老张张狂。

“该闭闭,该导导。”众人戏谑。

老张无语,一阵笑声。

绕过后台,来到前台。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正额,清乾隆书法家杨二酉所题“水镜台”,“秀丽之笔”,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龙形斗拱”,龙鳞、龙鳍、龙首雕刻丰富。虽经百年的风风雨雨,龙体已是斑斑驳驳,但形象逼真,龙威尚在。大龙吐小龙、小龙吐龙珠,意味代代相,世世传承,暗含着戏戏教人,曲曲化人。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龙门雀替”,龙身盘曲有力,龙首上昂,出神入化,与周身的卷云融为一体,飘逸洒脱,充满灵性。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梁房彩画,讲述着周文、武王任用姜子牙,灭商建周的故事,焕发着伟大君王的阳刚之气。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隔板彩绘,是民国补绘的四幅画作,再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共抚瑶琴的唱和场景、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夕佳节长生殿的唯美画面、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壮丽情景,王昭君远嫁塞外的感人情结,流溢着杰出女性的阴柔之美。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台前南端,孙猴子的尾巴呢?旗杆呢?

取而代之的是一株千年“唐槐”。它是晋祠古树中最繁茂的一株,正值暮春,树绿荫浓,遮天蔽日。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台下两侧,各埋八口大缸,两两相扣,和鸣共振,环绕立体。人们不管身在晋祠的何处,都听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不是“余音绕梁”,而是“余音绕园”,是我国较早的扬声器。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水镜台之趣,在于匾。

杨廷翰与杨二酉,一伯一侄、一武一文,一前一后,一康一乾,同为盛世,同台共匾,平添了几分趣味。

水镜台之美,在于形。“横看成岭侧成峰”。环绕一周,楼、台、殿、阁,然一体,增添了十分美感。

晋祠游记四 趣美水镜台

东看,后台建于明代似楼似殿,上部重檐歇山顶为楼,下部为殿;西看,前台清代补建,似台似阁上部单檐卷棚顶为阁,下部为台。侧看,屋檐勾心斗角,相融统一;四周明柱、勾栏、望柱,巧妙多变,组合精妙,好一个和谐!

我们站在戏台前,眼前浮现着演员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将入相出;耳畔回响着锣鼓声、唱腔声、喝彩声,好一番热闹!

社会何尝不是戏台,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我们何尝不是演员,化着妆容,带着面具,扮演着喜怒哀乐的角色!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