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气,张仲景第一大药!桂枝加附子汤,鼓动阳气,驱邪千里之外

 mxb08 2025-05-24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方剂学》、《仲景方药古今应用》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们把目光投向两千年前的医圣,张仲景。

作为中医学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人物,仲景先师的很多东西,我们可能学一辈子,也学不完。他的很多理念,我们琢磨一生,也难以看得透彻。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他对于阳气的重视。而这种对阳气的重视,又贯穿了整个中医发展的历史。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去领会张仲景的很多东西,可能就便捷得多。

太多理论上的话,暂且不提。你看我讲下面这段故事。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86岁,是一个农民。

怎么回事呢?前一段时间,她感觉脑袋疼,发热。有医生诊断,这就是感冒了。于是,给予了一系列疗法。很快,患者发烧头痛的现象消失了。

但是接下来,患者出了新毛病,这就是流汗特别多,恶风。就为了这个毛病,家里人带患者去看中医了。

按说,出汗恶风,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为啥患者急着看中医呢?可是到了门诊这儿,医家仔细一看,情况果然严重。只见,这患者浑身上下不停地冒虚汗,而且严重恶风,稍有风就难以忍受。同时,患者食欲差、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细略数。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赶快书方一首。但见: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2遍,合药汁大约500毫升,每日3次温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出虚汗、恶风的现象就基本消失了。生活一切如常。这是刊载于专著《仲景方药古今应用》里面的一段验案。医家姓张。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我给你梳理一下。

你看,这个患者的主诉,就是不断地出汗、恶风。对此,我们应该想到卫气的不足。体表阳卫之气虚弱,所以固摄失常,不能抵御外邪,患者就恶风和出汗。结合患者当时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细的状态,我们更可以肯定,她阳卫之气的虚弱,是非常明显的。

那么,这个患者的阳卫之气,为啥会如此虚弱呢?换句话说,我们在为她补益、提振阳卫之气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些什么呢?


结合患者当时的年龄,86岁,快90了,我们应该想到,是阳气虚弱。阳卫之气,是阳气的一种表现。肾阳不足,则阳卫之气必然亏虚。而且,你想啊,此患长时间不断出汗,津能载气,所以日久必然重伤于阳啊。

因此,对这个患者来说,她的发病缘由就找到了:素体本来阳虚,发汗后又重伤其阳,导致阳卫之气亏虚,故而渗汗不断、恶风。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温补阳气,调和营卫。所谓调和营卫,就是提振其卫气,同时敛汗和营。

医家怎么做的呢?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各10克。

这个方子,初一看是非常眼熟的。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这是桂枝汤。桂枝汤能干啥?就是调和营卫啊。桂枝和生姜散寒解表,提振卫气。白芍和大枣敛汗养阴血,和营气。甘草和桂枝搭配,辛甘化阳补卫阳。甘草和白芍搭配,酸甘化阴补营阴。

接下来,还有一味药,这就是炮附子。这可不得了。炮附子大补脾、心、肾之阳,是补阳第一品药。有了它,阳卫之气就得到源源不断地补充。

这样一来,患者就阳气充足,肌表固摄,津液不在化汗而出。这就给营阴的恢复和补充,创造了先决条件。最终,患者营卫调和,病告痊愈。

读者朋友,你记住啊,医案里这种桂枝汤加上附子的用法,就是我们今天想讨论的,桂枝加附子汤。

这个方子,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记载,是桂枝三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功效,就是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主治,是“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可见,这是患者阳气不足,外邪袭表。桂枝加附子汤,就专门应对这个事儿,对内大补阳气,对外调和营卫,解表邪。

由此可见,在这个方子里,张仲景充分认识到阳气虚弱这个根源,把补充阳气看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仲景先师对阳气的重视,可见一斑。

当然,桂枝加附子汤,也未必仅仅是治疗多汗的方剂。你想啊,阳气不足,营卫不和,这可以引起的病太多了。业界有一案很著名。说一个男孩,才3岁,患荨麻疹7天,咳嗽、喷嚏,流眼泪,疹出不畅。求中医治疗,见面色无华,精神萎靡,爱睡觉没精神,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疹子呈淡白色。


怎么回事啊?医家判断,是小孩子体内阳气不足,没办法把疹子鼓出去,这就导致外邪始终郁滞肌表,疹出不畅。怎么办?内补阳气,外散邪气,调和营卫。当时用的方子,也是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白芍、附子、党参、生姜各3克,炙甘草2克,大枣2枚。结果,患者第二天见好,三天后疹子就出透了。这是1985年,于《新中医》上刊发的验案。医家姓李,是当时河南的一位中医前辈。

可见,桂枝加附子汤,补助阳气,调和营卫,固护肌表,的确是很有特色的方子。对这样的经方,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应该认真研习,牢记在心。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和你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