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学通识讲义:我就是活得这么逻辑清晰

 平凡女子游书海 2025-05-24
(图片来源:当当网)

  

翻开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作者发出的一个提问:究竟是什么让17世纪之后的人类文明按了加速键?

之后,又是作者的那句“身边总有人说云里雾里,模棱两可的话怎么办?”

对于一个普通的人类来说,不管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思考,还是对于身边那些说话两面三刀的人的识别,都让我不得不打开吴军老师笔下的这本《逻辑学通识讲义》,看完之后,我更认同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得懂点逻辑学。所以,我按照作者的思路,能详细地把这本书看完。

看完之后,我在只能说,一门严肃的学科,吴军老师用了通俗易懂的话语把它讲明白了,举的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然而,读懂之后的应用,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具体实践的。从虚幻的角度看,我们总说,人生不要活得太清醒。可是,我却偏向于,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太多的人事物,总会把我们的节奏带乱,我们更需要对事情发展的逻辑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 我们为何要了解逻辑学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内容中,作者讲到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逻辑关系。可以说,这样的逻辑关系,我们其实是很常见的。只不过我们很少会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逻辑学扯上关系。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生活中的蕴涵关系。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那句话“因为……所以.......”,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

举个例子,“水的温度到达100℃就会开”,这样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我们把它进行进一步的逻辑关系拆解。为什么水会开啊?因为我们把它加热到100℃了。所以,正常情况下,水的温度被烧到100℃就是条件,只要这样的描述是正确的,那么开了就是结果,这个结果也是对的。

当然,也有可能水烧到100℃,它也依旧开不了。也有可能地处海拔比较高的地方,所以无论这水如何加热,它的沸点都无法到达100℃。但是,这些特例我们是会在进行描述的时候,加上特定的条件的。

那么,我们了解逻辑学的内容,有何作用。就拿上面的这个蕴涵关系来说吧,我们可以对生活中的情况进行推导。也能够根据对条件的推导,看看描述的结论是否正确。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辨别思维的形成,是一种十分重要能力。

这样的逻辑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的我们为何会出现错误的判断。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喜欢从错误的条件来论证结论,这样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他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很久,结果始终讨论不出什么结果,甚至有时候就变成一种诡辩。

特别是做研究的人,更是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逻辑错误,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你花了很长时间研究的问题,结果依旧是错的。

打个比方,当我们回看历史,我们始终觉得历史是遗憾的。然后就有人会提出疑问,假如当时不曾发生某些事,历史是不是就不一样了。虽说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这样的一种换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但是,这些都只仅限于假设,如果上升到研究层面,那就没必要了。因为这样的因果关系,从一开始的条件就是错的,因此,后面的结果也就不具备价值了。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为何要学习逻辑学的原因之一,目的是让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建立在正确的因果逻辑之上,而不是一味地钻牛角尖或者是为了证明而证明。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 从逻辑的角度看,人为什么会吵架

既然每个人都有思考的能力,也有能够运用逻辑的能力,那么。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依旧会好奇一件事:为什么我们会吵架呢?

有的人会说,既然事情是建立在大众的理解之上的,凡事又可以用逻辑来推导。那么,推导到最后,真相只有一个。那又何必争吵呢?

用作者的观点来说,吵架的原因就是以下三个:根据立场判断是非,语言能力的限制,逻辑论证出现错误

关于第一个原因,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会发生争吵。举个例子,今天天气晴朗,有的人会说,天气很好,因为他喜欢阳光。有的人会觉得,太热了,受不了。

如果这样的两个人针对这天气的感受来聊天,估计聊着聊着就吵起来了。

而第二个原因,语言能力的限制,直白地说,就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沟通的难度。打个比方,中国人见面的时候喜欢问“吃饭了吗?”西方的文化里,人与人之间见面却经常会说“今天天气如何?”

所以,当你不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时,如果让两方进行沟通,那么就会很僵硬,聊着聊着就聊不下去了。

最后一个,是逻辑论证上的错误。这和每个人的思考方式有关。打个比方,我们很多时候会先入为主地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产生看法,当事实出现与我们印象不同的场景时,我们就会从我们原本的认知里来看问题,甚至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见,吵架这个小小的话题,其背后也是包含着很多的知识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避免类似问题的多次发生,我们就需要去思考事件背后的逻辑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从逻辑学的角度解释骗子是怎么骗人的

对于刚了解逻辑学的人来说,其实我们会发现,在简化逻辑推理的过程中,从理科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是用逻辑定律来推导。就好像我们在做几何题的时候,我们也是习惯于用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定理来论证每一个结论。

往好的方面说,这是对知识的验证。往不好的方向说,很多时候,骗子也是通过逻辑定律来骗人的,而且把我们骗得团团转。

打个比方,有些人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人设,说“我是一个优秀的人”,对于这样的自我评价,如果不是离得很近,我们实在是很难辨别真假。

而立人设的人也觉得这样子缺少说服力,于是他再提供了下面的信息:

“我在大学期间拿到了奖学金;

我成功考上了985的研究生;

我毕业后将会继续读博;

我未来将成为一个科学家。

这样的信息,其实是立人设的人为了维持人设提供的论证,他可以当作一种证据,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论证来验证人设的真伪。

虽然看着是有关系的,但是细品之下,我们发现,大学期间拿到奖学金,很多人都是可以的。如今在这个学历贬值的年代,考上985的研究生也好像并不是很难。那些继续读博的人并不代表他们是优秀的,重点是要攻克人类的难关。至于成为一个科学家,就要跟“优秀”挂钩,其实也是有点怪的。

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细细辨别,然后给出真伪判定,之后再考虑这个人的人品。

所以说,逻辑学其实真的是用来防骗的。

从个人的认知来说,每一门学科都是人类智慧的沉淀,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要点,之后我们需要把它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毕竟,当你有能力不活在别人的局里,你又为何要装醉沉迷其中呢?

人活一世,开心,自得,清醒,才是最重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