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尿症、尿床症,用这个穴位,大多一次可愈

 阅海书馆 2025-05-24

作者:孙树刚

遗尿症的症状除了夜间尿床外,部分患儿在日间还常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线细等症状 。

对于尿床、遗尿症,中医有一个经外奇穴可专治它,该穴位于足小趾底部末端横纹中 ,名叫遗尿穴,见下面图片。

图片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遗尿症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最为关键。

肾,被誉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司二便,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膀胱则主要负责储存和排泄尿液,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肾气的固摄和温煦 。

当肾气不足时,就如同堤坝的根基不牢固,无法有效地约束膀胱的开合,从而导致尿液不自主地排出,出现遗尿症状。

此外,脾肺气虚、肝经湿热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引发遗尿 。但总体而言,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是遗尿症的主要病机。

刺激遗尿穴之所以能够治疗遗尿症,正是基于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通过针刺遗尿穴能够补肾纳气,使肾气充足,增强对膀胱的固摄作用,从而恢复膀胱正常的开合功能,达到治疗遗尿症的目的 。

同时,这种刺激还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全身的气血运行,为身体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让患儿采取俯卧位,在足小趾底部末端横纹线的中点处准确找到遗尿穴,进行常规消毒后,用 1 寸毫针直刺 3 - 5 分 。

进针后,行捻转手法,通过均匀地来回旋转针体,以激发经气,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

待患儿出现酸胀感后,留针 30 分钟,在这期间,每 5 分钟需行针 1 次,以保持对穴位的持续刺激 。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只针刺一侧穴位即可;而病史较长、病情较重的患儿,则需要针刺双侧穴位 。

在实际操作中,手法的轻重和频率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年龄较小、体质较弱的患儿,手法要相对轻柔,避免过度刺激;而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儿,则需要适当加大刺激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针刺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疼痛、晕针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不会针灸的人,可按压手部的夜尿点也有效果,它位于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见下面图片。

图片

针刺遗尿穴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据相关临床案例统计,多数遗尿症患儿在接受该疗法后,尿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

在一组对 15 例遗尿症患儿的治疗中,除 1 例复发,1 例两次治愈外,其余均一次治愈 。

另有案例显示,15 岁的女生张某,夜间经常梦中遗尿 3 年余,有时一夜遗尿 2 - 3 次,且尿后很难入睡,还伴有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

经过在遗尿穴隔日针刺 1 次,两侧交替针刺,共治疗 5 次后,张某的遗尿症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当然,针刺遗尿穴并非对所有遗尿症患儿都能一次治愈。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严重的患儿,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部分患儿可能还需要配合其他疗法,如艾灸、中药调理等,以综合调理身体机能,提高治疗效果 。

而且,个体差异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不同患儿对针刺治疗的敏感度不同,其恢复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手部的夜尿点也可采用针刺,其方法是:采用30号0.5寸毫针,直刺“夜尿点”,用轻捻转手法,使患者局部有酸胀感,留针30-45分钟,每隔15分钟行针一次,隔日或隔两日针一次。
个人经验,足部的遗尿穴效果好于手部的夜尿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