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青弋江大道驶出,开车到千亩栀子花海,一路上的风景,不亚于皖南川藏线。 我在想,古泉换流站的另一端,是新疆昌吉。那我们能不能打造一条古泉新“疆线”? 何况,我们的千亩栀子花海和新疆的万亩棉花海,异曲同工。 不远处的大风车,辛勤的转动着,一刻不停,仿佛要把这栀子花香溢满整个宣城,乃至江南,乃至新疆。 ![]() 家乡人,是勤劳的,也是智慧的,为了这栀子花海,他们打造了观景台。 登上观景台,俯瞰栀子花海,心旷神怡。 不擅煽情的我,也不由得掏出纸笔,赞美这情这景。 远眺栀子花海,仿佛看见云絮坠入山谷,将整片丘陵染成流动的雪原。 晨雾初散时,最是惊艳。露珠缀在花瓣褶皱里,宛如银河碎钻撒落人间,朦胧中,竟似花海浮着粼粼波光。蝴蝶是这里最奢侈的工匠,它们把阳光织进花蕊的金丝,又蘸着蜜糖在花瓣边缘描摹银边。偶有戴蓝印花布头巾的采花人经过,竹篓里盛着的不是花朵,而是将散未散的晨雾与鸟鸣。 正午的炽烈,让花海显出新奇面貌。原本温润如玉的花朵在强光下透出冰裂纹般的肌理,让人想起宋代哥窑瓷器的开片。 最动人的,是雨后初霁的景象。积水尚未褪去的青石板路上,漂浮着完整的花朵,恍若给大地别上一串珍珠胸针。此时整片花海都在蒸腾水汽,每片花瓣都成了玲珑的水晶灯罩,将贮存的雨水折射成细小彩虹。几位穿汉服的少女提着竹篮拾花,衣袂扫过处带起香风阵阵,让人顿悟杨万里“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的绝妙——原来八百年前诗人便在此地预支了灵感。 我将脸埋进花丛,深深呼吸,仰头长吁,忽然觉得草木亦有磅礴的语言。单朵栀子似小楷工笔,千亩花海却是狂草写就的天书,每一道起伏的浪痕都在诉说生命的壮美。 家乡古泉千亩栀子花海,是大自然馈赠的诗篇,它用浩瀚的洁白与馥郁的芬芳,诉说着生命的热烈与纯粹。 置身其中,方能悟道,原来美到极致,是这般令人屏息,又这般让人甘愿沉醉,流连忘返,不知归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