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1260篇原创文章
『赤脉』这个商标,老板自己喜欢,消费者愿意买单,就是好的品牌名。『真龄』呢,咋回事?啥意思? 一开始,仁怀产区的同行对赤脉的这个定位和说法,感到莫名其妙。 原因不难理解,『真龄』跟『年份酒』不同,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还需要二次解释的生造词汇。 当然,经过赤脉这么多年传播,加之你读到这里,恐怕已经知道了答案:所谓『真龄』,就是『真实酒龄』嘛。 赤脉,可能是酱香酒行业最早提出『酒龄』概念的品牌之一。 赤脉真龄作为贵州茅台镇的酱香酒品牌,提出『真龄』概念,目的在于,以区别于传统『年份酒』的表达方式,强调酒体真实年龄与品质的关联性。 这一概念的提出,既是对酱酒市场同质化竞争的突破,也是对消费者认知的重新塑造。 那么,『真龄』真的产生了这么大的威力了吗? 首先,『真龄』无疑是一个差异化的定位。毕竟,传统『年份酒』概念已被广泛使用,甚至存在虚标年份的现象,消费者信任度直线下降。 『真龄』通过强调酒体真实年龄,能够建立更高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例如,赤脉真龄明确标注每一瓶酒的基酒真实储存时间,并通过技术手段(如区块链溯源)增强可信度。 其次,『真龄』也是个性化的品质背书。酱香酒的核心价值,在于时间沉淀带来的风味提升。 『真龄』概念,直接关联酒体储存时间与品质,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高品质的认知。 ![]() 例如,赤脉真龄突出『真龄』酒体,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酯化反应、氧化反应等科学原理,增强消费者对『真龄』价值的理解。 第三,『真龄』匹配了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要求的提高,『真龄』概念迎合、满足了『喝少一点、喝好一点』的消费趋势,吸引注重品质的高端消费者。 但是,正如开篇时我写到的,赤脉真龄运营这些年来,其定位的劣势也逐步暴露出来: 『真龄』一词,不能不言自明,必须二次解释。 可见,消费者对『真龄』的认知门槛较高。『真龄』是一个新概念,消费者需要时间和教育成本,才能理解其与『年份』的区别。如果宣传不到位,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或误解。 例如,部分消费者可能误认为『真龄』只是『赤脉』的一个副品名。 即便厂商合力传播,也难以让消费者产生与『年份』关联的正面联想。直白点说,『真龄』迄今并没有形成赤脉的品牌记忆点。 我们必须承认,传统『年份酒』概念已深入人心,赤脉真龄需要通过大量市场教育(如广告、品鉴会、专家背书)来推广『真龄』概念,初期投入极大。 这一点,赤脉一直坚持在做。假以时日,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 赤脉真龄率先发掘运用了『酒龄』概念,还可不可以往前一步走呢?我认为,有可能。 比如,可以通过强化『真龄』的科学性与透明性,来增加『真龄』的可信度。 中国高端酱酒消费者这个群体,他们对酱酒文化的了解程度,完全不亚于我们行业内的一些品牌和营销工作者。所以,在品牌定位上务必要『客观的真实』。 ![]() 郎酒之前提出的『两大』,是基于其老名酒的历史底蕴,具备真实性和可信度。步郎酒后尘,一下子涌现出很多的『贵州两大、三大』『高端酱酒品牌』之流,可能就是无效的定位。 那么,赤脉真龄究竟怎么办呢? 一是采用区块链溯源,或者其它消费者可以可信、可感、可知的创意表达方式,让一瓶赤脉酒的储存时间、酿造工艺等信息,真实可见,以增强信任感。 二是科学解读,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向消费者科普『真龄』酒体,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酯化、氧化),以及这些反应如何提升酒体风味。 在此基础上,打造『真龄』体验场景。比如,举办『真龄』主题品鉴会,邀请消费者对比不同『真龄』酒体的风味差异,直观感受『真龄』带来的品质提升。 比如,推出『真龄』对比套装(如5年真龄vs.10年真龄),让消费者通过实际品尝,理解和感受『真龄』的价值。 比如,以『时间酿造美好』为主题,讲述赤脉真龄酒体,在储存过程中如何沉淀岁月精华,赋予『真龄』的情感价值。 或者通过广告片或社交媒体内容,将『真龄』与消费者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如结婚、升职)关联,增强情感共鸣。 或者与高端茶叶、雪茄等品牌联名,推出『真龄』主题礼盒,吸引注重品质生活的高端消费者。 或者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邀请KOL和消费者分享『真龄』品鉴体验,形成口碑传播。进而建立品牌会员体系,定期推送『真龄』相关知识、优惠活动,增强用户粘性。 赤脉的『真龄』概念,在差异化定位和品质背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确实也面临消费者认知门槛高、市场教育成本高等挑战。 以上,是『山荣说透酱酒年份』之九,也是周要火个人的一点思考。是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