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看法︱一场旅行或许能够治愈你的伤,如果不够,那就加上吃

 新西兰导游天舒 2025-05-25 发布于新西兰

俗话说,破财免灾,治愈伤心的法子多得很,旅行是其一。若旅行不够,便吃;若吃不够,便在新西兰吃。

南半球的吃食,向来被人看得轻了。世人只道法国大餐、日本料理,殊不知新西兰的厨子们,也在暗地里用刀叉较着劲。他们的本事,是将粗粝的食材,整治得颇有几分意思。

初到新西兰的人,往往先被"炸鱼薯条"撞个满怀。此物看似粗鄙,却暗藏玄机。鱼要当日从海里捞起,薯条须现切现炸,油温更要恰到好处。吃时挤些柠檬汁,蘸些塔塔酱,外酥里嫩,竟能吃出几分豪迈来。本地人吃此物时,往往坐在海边长椅上,任海风吹拂,薯屑落在衣襟上也不甚在意。这般吃相,倒也洒脱,而我更稀罕那大张多层包裹的纸,每次都恨不得展展平折叠妥当带回家去。

牛羊肉是此地的看家本领。新西兰的羊,据说比人还多,日日啃食青草,肉质自然不差。当地人烤羊排时,只撒些海盐和迷迭香,烤至五分熟便罢。刀切下去,肉汁横流,血色犹在,嚼起来竟有些清甜。洋人食客多嫌血腥,殊不知此中真味,正在这半生不熟之间。

至于"帕夫洛娃",名字听着像位俄国女郎,实则是道甜点。蛋白酥打底,上堆鲜奶油和各色水果,看似浮夸,入口却轻盈得很。此物争议颇大,澳洲人与新西兰人常为它的归属吵得面红耳赤,倒让旁观者觉得好笑——横竖都是糖和蛋白,争它作甚?

奇异果在此地身价大跌,尤其当季时,价格便宜得不像话。对半切开,勺子一挖便是一汪酸甜。有人用它拌沙拉,有人打成果汁,更有甚者拿来腌肉,说是能使肉质软化。这毛茸茸的小东西,竟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

海鲜市场里,生蚝论打卖。撬开壳,挤些柠檬汁,仰脖一吸,海的味道便在口中炸开。本地人吃生蚝时,必要配杯长相思白葡萄酒,说是可去腥味。我看他们不过是找个由头喝酒罢了。

咖啡馆的早餐,常有"蘑菇吐司"一道。蘑菇用黄油炒得喷香,铺在酸面包上,再卧个水波蛋,刀一划,蛋黄便汩汩地渗下去。吃这等早餐,须得有闲,最好再配份报纸。现代人生活太匆忙,能坐下来慢慢吃顿早餐,竟成了奢侈事。

新西兰的吃,谈不上精致,却自有一股生猛活力。这里的厨子不爱摆盘,食客也不重形式,只求食材新鲜,滋味纯正。吃饭时常见窗外雪山皑皑,海浪滔滔,食物便也沾了些天地的灵气。

伤心人若来此地,大可不必急着寻访名厨大店。随便找家街角小店,要份炸鱼薯条,坐在海边吃。看浪花拍岸,海鸥争食,再沉重的心事,也会被微咸潮润的海风吹淡几分。若还不够,便再去吃顿烤羊排。肉汁混着血水淌下时,你会忽然明白:原来伤心和饥饿一样,都是能被咀嚼吞咽的东西。

对了,最近又到了布拉夫生蚝上市的季节,啥也不说了,收拾收拾,看海去!

前一篇:《云知道︱新西兰什么季节去哪里?且看NZ-12时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