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种气血双补类中成药在临床上的运用(上集)

 人生未必美好 2025-05-25

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典、古今经典名方及中国目前已有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以其命名的科学性、组方的合理性、临床疗效的确切性、使用时的安全性等项为遴选标准,筛选出31种气血双补类中成药。本文内容丰富,科学性与实用性强。可供中医、西医等各级医师和乡村医生临床用药参考,也是家庭保健自选中成药的良友,药材经营部门和医院药房采购经销的参谋,生产厂家交流信息的桥梁,中药店业务人员交流学习的参考资料。

气血双补类中成药是指具有补益气血功效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的症状。这类药物通常由多种中药材组成,旨在通过中药的相互作用,达到补血与补气的双重效果。在使用气血双补类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饮食调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心情愉悦、适当运动、避免与药物相冲突的食物和药物、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促进康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下面介绍31种气血双补类中成药在临床上的运用,供选药用药时参考:

1、八珍丸——虚劳、贫血、月经不调、胁痛、肝炎、失眠症、习惯 性流产

【药物组成】人参、炒白术、茯苓、白芍、当归、 熟地黄、川芎、炙甘草。

【方义分析】本方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组成。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补气的方剂, 常配补血药;补血的方剂,则每配以补气药。这是根  据阴充阳旺,阳生阴长的理论为指导的,所以本方即 为补气补血药相配的气血双补之剂。方中人参、熟  地黄为君,以甘温益气养血。辅以白术苦温,以健脾  燥湿;茯苓甘淡,以益脾渗湿,二者相合,协助人参补 脾肺之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当归辛苦温,白芍酸  苦微寒二者养血和营,协助熟地黄,以益心生血,调  和肝脾,炙甘草和中益气,川芎活血行气,此四药相  合,共为佐使药。全方共奏补气养血之功。

【临床运用】气血双补剂,具有补气益血功效。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方中四君可以补气,四物可以养血。补气可以生血,所以本方统治一切气血两虚的病证,亦为治疗气血两虚的基本方。常用于病后失调,久病失治,失血过多及一切慢性消耗性疾病。选用本方的主要指征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周身无力, 语声低微,头晕心悸,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者。临床上适用范围很广,故有“八珍”之誉。常用于:

(1)虚劳 由于体质虚弱,正气不足,久虚未复, 或积劳成疾,病久失养,均可形成虚劳病。临床表现为体质瘦弱,倦怠乏力,不耐劳作,食欲欠佳。或有低热、盗汗、闭经、遗精等症。西医之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妇女产后失血过多等病,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均可使用。

(2)月经不调  由于气血两虚冲任受损,再加上禀赋虚弱而表现为身体瘦弱,倦怠无力,经水不能按 时而下,或经来量少,血淡如水,腰酸背疼,食少腹胀,赤白带下等均可按气血两虚辨证,以此方治之。

(3)胁痛  表现为胁肋隐痛,绵绵不休,口干心烦,时觉燥热,头晕目眩,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软,舌淡脉细。西医之迁延性肝炎、 慢性肝炎、慢性胆道感染等见上述症状者,即可应用本方。

(4)其他   西医之胃肠神经官能症、失眠症、习惯性流产,以及疮痈久不收口等有气血两虚见症者,亦可选用本药。

【制剂与规格】 ①大蜜丸:每丸重9克;②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克;③颗粒:每袋装8克;3.5克(无糖型);④胶囊:每粒装0.4克;⑤膏剂:每瓶装250克;⑥液:每支10毫升,每瓶装160毫升、500毫升;⑦袋泡茶:每袋装2.4克。

【用法与用量】 ①丸剂:水蜜丸一次6g, 大蜜 丸一次1丸,一日2次;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 次;③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④胶囊: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⑤膏剂:口服,一次15  克,一日2次;⑥液: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次;⑦袋泡茶:开水泡服,一次2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伴有湿、痰、饮等邪实不宜服用。忌过劳、寒凉、慎房事。体实有热者忌用。

【配方来源】《薛氏医案 ·丛书类整体类要》。中国药典。

2、十全大补丸——贫血、眩晕、月经失调、疮疡、自汗

【药物组成】 人参(去芦)、当归、黄芪(蜜炙)、 熟地黄、茯苓、白芍、白术(麸炒)、川芎、甘草(蜜炙)、 肉桂(去粗皮)。

【方义分析】 十全大补为补养气血之剂。具有温补气血功效。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方由四君子汤、四物汤加黄芪、肉桂而成。四君子汤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功效,是治疗脾胃气虚,运化乏力的良方;四物汤是补血调经的常用方剂,具有补血而不滞、活瘀而不破血的功效。加用黄芪补气升阳, 固表止汗;肉桂温补命门,填培真元。纵观全方,养气育神,醒脾健胃,温暖命门,养血调经,其效不可具述。

【临床运用】本方为气血双补之剂。临床指征 为:面色苍白,气短心悸,食欲不振,头晕自汗,体倦乏力,月经失调,四肢不温,以及疮疡气血虚弱,溃疡 脓液清稀等。

(1)贫血  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目眩,体倦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2)眩晕  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或有耳鸣,或有心悸,或仅有视物昏花不清,伴有四肢不温,脉沉缓无力等。

(3)月经失调   月经期或提前或衍后,量多或量 少,质稀色淡,行经时少腹隐隐作痛,舌淡苔薄,脉沉弦无力

(4)疮疡  凡疮疡由于气血双虚而不能透发,或 疮疡溃破后脓液清稀日久不愈者,亦可选用本方治疗。

(5) 自汗  病人常有自汗出,伴有畏风寒,或时有伤风感冒,用一般解表药不能治愈者,亦可用此方扶 正以祛邪。

【制剂与规格】①蜜丸:每丸重9克;②糖浆制剂:每瓶100毫升;③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克;④片剂: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克;⑤口服液:每瓶  10毫升、100毫升装;⑥颗粒剂:每袋装15克、30克;⑦酒剂;⑧膏剂。

【用法与用量】口服。①蜜丸:成人一日3次, 一次1丸;②糖浆、口服液:一次10毫升;③浓缩丸:一次8~10丸;④片剂:一次6片;⑤颗粒剂:一次15克;⑥酒剂:一次15~30毫升;⑦膏剂:一次10~15克。

【注意事项】内有实热者不宜服用。

【配方来源】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国药典。

3、当归补血丸——发热(劳倦内伤,或大脱血后引起之发热)、疮疡久不愈合、出血

当归补血丸,补养气血。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两亏。临床指征为:面色苍白,气短心悸,食欲不振,头晕自汗,体倦乏力,月经失调,四肢不温,以及疮疡气血虚弱,溃疡、 脓液清稀等。

4、归脾丸——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紫斑、肌衄、齿衄、鼻衄、血虚萎黄、贫血、失眠、头晕、心悸、健忘

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虚不能统血、生血之出血病变及血少不能养心之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5、人参健脾丸——食欲不振、厌食症、慢性胃及十二指肠炎、溃疡病、泄泻、疳积、营养不良 

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本方系健脾养胃剂。多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泻等病症。运用本丸的基本指征为:身体虚弱,精神倦怠,面色萎黄,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或嘈杂泛酸,肠鸣泄泻,舌淡胖苔白,脉虚弱。这些指征体现了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的病机。

6、人参养荣丸——惊悸怔忡、虚劳、骨痨、术后疮疡破溃不收口

气血双补剂,具有温补气血功效。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本方系补气补血、宁心安神之剂。多用于气虚血亏,失眠怔忡,疮口久久不敛等病。运用本丸的基本指征为:形瘦神疲,食少无味,惊悸健忘,虚热自汗,小便赤涩,皮肤干燥,或毛发脱落,或 溃疡气血不足而寒热不退,疮口不敛,舌淡胖苔薄白,脉虚弱。这些指征体现了脾肺气虚、营血不足的病机。

7、人参鹿茸丸——虚劳、遗精、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滋肾生精,益气,补血。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目暗耳聋,腰腿酸软。本方对气虚血亏,病后虚损及各种慢性病、妇女月经不调、胎产崩漏、子宫寒冷等属气血两虚者极为合适。多用治疗虚劳、遗精、腰痛、 月经不调、带下等病症。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精神不振,形寒肢冷,目暗耳鸣,遗精盗汗,腰膝酸软, 月经延后,子宫寒冷,崩漏带下,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等。这些指征体现了脾肾虚衰,精血亏损,阳气不足的病机。

8、薯蓣丸——虚劳、肺结核、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调理脾胃,益气和营。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之虚劳,胃脘痛,痹症,闭经,月经不调。本方配伍药性和平,不寒不热,既善于调气血,又能益气健脾,实为疗虚损诸症之佳品。临床可广泛用于治疗虚劳、胃脘痛、痹证、闭经、 月经不调诸病。其运用基本指征为:身体瘦弱,易患外感,自汗畏风,咳嗽气短,痰中带血,精神倦怠,四  肢麻木,健忘失眠等。这些指征体现气血两虚、脾肺不足的病机。

9、大补元煎丸——头痛、小儿五软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亏,精神疲惫,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四肢酸软。本方系补益元气、滋阴养血的强壮之剂,临床多用于治疗久病元气不足,阴血亏少所致头痛,或因用心过度,思虑积久,暗耗阴血所致的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少食懒言,腰膝酸软,遗泄阳痿,耳聋目眩等症,以及小儿发育不良或迟缓,身材矮小,智力动作迟钝,骨骼痿软等症。

10、两仪膏——萎黄、眩晕、虚劳

补益气血。用于面色不华,头昏目眩,心悸失眠,体瘦气短。本方为气血双补之剂,可用于气 虚血亏所致的一切病症。运用本膏的基本指征为:面色不华,头昏目眩,心悸失眠,神疲气短,形体消瘦,舌质浅淡,脉象细弱等。凡见前述临床表现之诸虚病证,皆可用之。

11、归芍六君丸—— 咳嗽、支气管炎、眩晕、梅尼埃病、低血压、贫血、痞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

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用于肝脾不和,脘胀腹痛,食少体倦,呕吐。本方是补益气血,兼理气化湿之剂,临床常用于气血不足,肝脾不足所致腹痛,脘胀, 呕恶,头晕等病。运用本方的指征为:头晕目眩,食少纳减,胸闷脘胀,呕吐痰涎,体倦少神,舌质淡脉弱。乃气血不足,气滞湿阻之兆。

12、金鸡虎补丸——四肢浮肿、麻木、腰痛、遗精

补气补血,舒筋活络,健肾固精。用于四肢麻木,腰膝酸痛,夜尿频数。本药临床运用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所致之四肢浮肿、麻木,筋骨软弱。腰膝酸痛, 夜尿频数,梦遗滑精等症。

13、益髓颗粒——痿病、脊髓空洞症、 截瘫、小儿麻痹症、痹证、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具有益精填髓,补肾壮阳的作用。用于脊髓空洞症及其它脊髓疾患等症引起的腰酸腿软,肌肉痿缩疼痛,冷热感迟钝,目眩耳鸣等症。本方益精填髓,补肾壮阳,直补肾脏、兼以活血通络,适用于肾阴阳两亏,筋脉痹阻之痿病、痹症骨髓空洞症及其他骨髓疾患等症引起的  腰酸腿软,肌肉痿缩疼痛,冷热感迟钝,目眩耳鸣等症。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腰膝酸痛,头晕耳鸣, 四肢乏力,夜尿频多或小便频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14、血速升颗粒——萎黄病、贫血、月经不调或闭经

益气温阳,养血活血。用于气血亏虚引起的贫血。本方系养血活血,益气扶正之剂。适用于气血亏损之萎黄病、月经不调气血亏虚引起  的贫血及各种失血疾患等病症。运用本方的指征为:面色萎黄不华,倦怠乏力,心悸失眠,手足或肢体麻木,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沉弱。

15、芪枣颗粒——虚损、神经官能症、白细胞减少症、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慢性肾炎、贫血、糖尿病

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体虚,肝脏亏损所致的免疫力下降等症。本方系补益之剂。多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体虚、脏腑亏损所致的免疫能力下降等症。运用本剂的基本指征为:头晕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畏寒、脉细或细弱无力。这些指征体现了脾 虚、气血虚弱的病机。

限于篇幅,以上补阴滋阴类中成药的药物组成、方义分析、临床运用、制剂与规格、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配方来源等详细内容请阅读药品说明书。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用药讲究个体差异。处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凭处方购买。OTC非处方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请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以上药物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使用需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