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东海 王孟英医案浅注(116) 老年腹胀便秘案 沈东屏年逾八秩,患腹胀便秘。孟英诊曰:耄年脉实,天畀独厚,证属阳结,法宜清火。与西洋参、石膏、白芍、知母、花粉、桑皮、杏仁、橘皮、枳壳、甘草,送更衣丸,四剂而愈。设投别药,势必迁延而败,人亦谓其天年之得尽,断不料其药治之误也。后四年始殁。 夏间,汪湘筠明府因食肉病胀,医谓老年气弱火衰,辄投温补,直至腹如抱瓮,始延孟英视之,弥留已极,不可救药矣! 医案梗概:一八旬老翁,患腹胀便秘。王孟英先生诊曰:耄年脉实,天赋独厚,证属阳结,法宜清火。与西洋参、石膏、白芍、知母、花粉、桑皮、杏仁、橘皮、枳壳、甘草煮水,送服能泻火通便的更衣丸,四剂而愈。设若投别药,势必迁延而败,人亦谓其天年之得尽,断不料其药治之误也。后四年始殁。 夏间,汪湘筠明府因食肉病胀,医谓老年气弱火衰,辄投温补,直至腹如抱瓮一般大,这时才请王孟英先生视之,弥留已极,不可救药矣! 注:便秘分虚秘实秘,另也有气秘之名。老年人便秘多属虚秘,此其常也。知常达变,良医之必修课, 不可执泥年老不可用清火重剂。案后又补充一例证明:实证误做虚证而治致危,犯“实实之误”。 老妇气逆案 张孟皋少府令堂,年逾古稀,患气逆殿屎,烦躁不寐。孟英切脉滑实,且便秘面赤,舌绛痰多。以承气汤下之霍然。逾年以他疾终。 医案梗概:一年逾古稀的老妇人,患气逆殿屎,烦躁不寐。王孟英先生切脉滑实,且便秘面赤,舌绛痰多。以承气汤下之霍然而愈。一年后以他疾终。 注:症状表现与脉象,全然一派实秘证。用承气汤开路于前,后再续用养阴滋液的药力善后,患者应将更受益。某些病愈后阳气大伤,某些病愈后阴分大亏,这些都需要医者在平时临床中观察思考总结的。 痛吐案 黄履吉患痛吐,孟英已为治愈。冬仲复发,他医药之,已七日不进谷矣。二便秘涩,形肉遽消,再托孟英诊之。与旋、赭、茹、苓、萸、连、柿蒂、楝实、延胡等药,一剂知,三剂愈。 医案梗概:黄履吉患痛吐,王孟英先生已为治愈。仲冬复发,他医药之,已经七日没有吃饭了。二便秘涩,形肉遽消,再托王孟英先生诊之。与旋覆花、代赭石、竹茹、茯苓、吴茱萸、黄连、柿蒂、楝实、延胡等药,一剂知,三剂愈。 注:胃部疼痛而吐,土受木克而上冲,用药制肝木之横,助胃气之顺降,理法方药,无有不妥。 痰嗽案 毕方来室,患痰嗽碍眠,医与补摄,而至涕泪全无,耳闭不饥,二便涩滞,干嗽无痰,气逆自汗。孟英切脉,右寸沉滑,左手细数而弦。乃高年阴亏,温邪在肺,未经清化,率为补药所锢,宜开其痹而通其胃。与蒌、薤、紫菀、兜铃、杏、贝、冬瓜子、甘、桔、旋、茹之剂而安。逾二年以他疾终。(亦少善后之法) 医案梗概:毕方来妻,患痰嗽碍眠,医与补摄,而至涕泪全无,耳闭不饥,二便涩滞,干嗽无痰,气逆自汗。王孟英先生切脉,右寸沉滑,左手细数而弦。判断为高年阴亏,温邪在肺,未经清化,率为补药所锢,宜开其痹而通其胃。与蒌、薤、紫菀、兜铃、杏、贝、冬瓜子、甘、桔、旋、茹之剂而安。逾二年以他疾终。(亦少善后之法) 注:“温邪在肺”,只此一语,揭开此疾病根源。就是在当前大部分痰嗽病例上,也是比较妥帖的。疏通清化其邪才是正务,庸医初学者横亘于胸中的永远只有健脾补肾扶阳,虽挂着“中医”之名,实未望见传统中医之门墙。 尿闭案 运粮千总马香谷,患溺秘欲死。所亲赵春山司马,延孟英视之。脉坚体厚,口渴苔黄。投知、柏、栀、楝、犀、菀、蒌、茹之药,送当归龙荟丸而瘳,竟不复发。 医案梗概:运粮千总马香谷,患尿闭欲死。亲属嘱延王孟英先生诊视。脉坚体厚,口渴苔黄。投知母、黄柏、山栀子、川楝子、犀角、紫菀、蒌仁、竹茹之药,送服当归龙荟丸(由当归、芦荟、青黛、黄连、黄芩、栀子等组成)而愈,竟不复发。 注:单纯的大便不通, 尚能忍受多日;若是小便不通,则痛苦难耐情况危急;若是大小便都不通,则可以说危在旦夕。此湿热壅塞气化不行之证,用清化疏通之药而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