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淤堵本质:气血运行的“河道危机”《黄帝内经》言:“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将人体比作纵横交错的江河网络。所谓淤堵,实为气血津液在经络脏腑间流动受阻,形成“气滞、血瘀、痰湿”三大淤塞类型: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通淤三法:天地人合一的“清道之术”(一)气滞:疏肝理气破郁结▶ 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二)血瘀:活血化瘀荡浊阴▶ 经典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三)痰湿:健脾化湿通三焦▶ 经典方剂:二陈汤合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防淤之道:日常养护的“四时通衢法”
四、古医智慧:通淤不伤正的“平衡之道”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警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醒治淤需遵循:
![]()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五、让身体重现“清阳出上窍,浊阴归下窍”《素问·生气通天论》描绘的理想状态:“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正是人体气血畅通的至高境界。调理淤堵非简单“暴力疏通”,而要像治理黄河般“疏浚-固堤-植树”系统调理。当您清晨舌苔薄白、午后手足温暖、夜间安卧无梦时,便是体内“江河安澜”的明证。 养生锦囊: |
|
来自: 紫霞照我 > 《中医二2025030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