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公元291年—306年)的一场宗室内战,参与者主要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子孙及宗室亲王。
1、汝南王司马亮
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司马懿第四子,司马师、司马昭之弟。
初期掌权,后被楚王司马玮所杀。
2、楚王司马玮
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的弟弟。
杀司马亮后掌权,不久被贾南风设计处死。
3、赵王司马伦
司马懿第九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弟弟,母为柏夫人。
一度篡位称帝,后被齐王司马冏击败赐死。
4、齐王司马冏(jiǒng)
晋武帝司马炎之侄,司马昭之孙。
推翻司马伦后掌权,后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
5、长沙王司马乂(yì)
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之弟。
击败司马冏掌权,后遭河间王司马颙围攻,被烧死。
6、成都王司马颖
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之弟。
一度被立为皇太弟,后被东海王司马越击败,逃亡途中被杀。
7、河间王司马颙(yóng)
司马懿三弟司马孚之孙,司马瑰之子。
联合司马颖对抗司马乂,最终被司马越所杀。
8、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司马泰之子。
八王之乱最后胜利者,毒死晋惠帝,专权至死。
 八王实际是三代宗室(司马炎叔父、兄弟、儿子、堂兄弟等),权力争夺引发长达16年的混战。
内乱导致西晋国力崩溃,为后续“五胡乱华”和永嘉之乱埋下祸根。
八王并非同时参与,而是通过联姻、结盟、背叛等方式轮番登场,最终司马越成为暂时的赢家,但西晋已名存实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