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才
彩云讲穴位
2025年05月05日 09:44
湖南
 四诊 四诊即望、闻、问、切。中医籍此对病人进行系统地诊察, 结合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相关理论, 将其所得综合分析,从而找出病因, 施以医治。 切脉,一般都切手太阴肺经所经之地的“寸口”,而肺为气血流注和营养脏腑﹑四肢、百骸的重要器官,所谓“肺主气朝百脉”﹐故可借以测脏腑、经络、气血等病理变化。 切脉时,宣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使血流通畅。 中医习惯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象﹐右手切病人左手脉象。 方法是先用中指按在病人腕后骨(桡骨头)内侧的关部,然后用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关前、关后、关前为寸部、关后为尺部。 切脉时,医生用其手指的末端很轻地触诊病人脉象,即是“浮取”; 以较重的指力触诊病人脉象(有时须按至骨上),称为“沉取”; 介于“浮”与“沉”之间的即是“中取”。三部各用浮、中、沉切诊遍,称为九候。医生的三指,可同时切脉(此为总按),也可分别切寸、关、尺(称为单诊)。 切脉前,医生应预先调匀自己的咳呼吸,才能准确地算出病人脉搏每息的至数,时间不宜少于三分钟,以免为假象所惑。 首先要掌握正常的脉象,也即“常脉”或“平脉”、“缓脉”。常脉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 其一息(一呼一息)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参伍不调)、有根(尺脉候肾,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切脉时还应注意各种因素,以免误断。如以年龄而言,脉象小儿快于成年,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另外,当长途旅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饮酒﹑饱食、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 气候对脉象也有影响,如舂天脉象微弦(春弦);夏季脉象微洪(夏洪);秋季脉象微浮(秋毛);冬季脉象微沉(冬石)。 浮脉:浮皮肤,轻按即得,重按反弱,主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多见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初期。 沉脉: 沉居筋骨,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主里证。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沉细为里虚,沉实为里实。 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不满四至(一分钟不到60次),主寒证或阳虚。 数脉: 脉来快速,一息五至以上,主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主见于热证。 虚脉:指下空虚、脉搏无力,主虚证(机体功能衰弱,对疾病反应性降低),可分气、血、阴、阳四虚。 实脉:应指有力,长大而坚,主实证。邪气盛而正气不虚,病邪与正气相捕,以至脉道坚满,三候有力。 洪脉:大而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主热盛、暑证(浮大有力为洪,浮大中空为芤)。 细脉: 脉来如线,细直而软,主诸虚劳损,尤主阴虚、血虚(细弱为血虚,细数为阴虚),或见于水湿内阻。 滑脉:往来滑利,如珠走盘,主血盛﹑妊娠、痰饮﹑食积。女性经止而有此象时,应考虑是否怀孕。 涩脉: 短细不畅,如刀刮竹,往来滞涩,主见于血少、气滞、精少诸证。脉来滞涩是气血运行不利所致。 弦脉: 长而有力,指下端直,如按琴弦,主肝胆、气郁、痰饮﹑痛证、症疾﹐亦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紧脉: 脉来绷急﹐状如车绳转索,弹指有力﹐主寒﹑主痛。浮紧为外感风寒,表实;沉紧为里寒痛证。 结脉:迟缓脉中止,止无定数(不规则的脉搏间歇),主气郁、寒痰﹑瘀组。 代脉:脉有规律间歇﹐止有定数,良久腹动,主惊悸﹑病痛﹑脏气衰弱﹑气血不足(见于多种心脏病); 促脉:数(快速)脉中歇,歇无定数。主盛实热(多种心桩病)、气血郁结、痰饮、食积。促而有力为津伤气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