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你舅舅要来省城看病,能在你那住几天吗?”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带着恳求。
“行吧,让他来。”我爽快答应了。
舅舅到来那天,他提着两袋家乡特产,脸色苍白却倔强:“住宿费我会付的。”
二十天里,我们从生疏到熟悉,他的胃病似乎好转了许多。
“舅舅,明天我带您去复查。”我在晚饭后提议。
“好。”他点头微笑。
第二天下班回家,屋子空荡荡的。舅舅只留下一张字条:“不想麻烦你了。”
半个月后,一个没有署名的快递包裹送到我家。
拆开的瞬间,我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01
舅舅已经五年没来过省城了,这次突然说要来看病,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周五下午,我提前下班去火车站接舅舅。
站台上人来人往,我远远就看到了舅舅瘦高的身影。
他穿着一件褪色的深蓝色夹克,手里提着一个旧帆布包,另一只手拎着两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
“舅舅!”我快步走过去,伸手想接过他的包。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舅舅微笑着后退一步,执意自己拿着行李。
他比我上次见到时又消瘦了不少,脸颊凹陷,眼窝深邃,但精神看起来还不错。
“怎么带这么多东西?”我指着那两个编织袋问道。
“都是些家乡的土特产,你不是爱吃我们那的东西吗?这是腊肉,这是红薯干,还有你小时候喜欢的酸豆角。”舅舅打开一个袋子给我看。
我心里一暖,舅舅记得我小时候的口味。
回家的路上,舅舅不停地看着窗外高楼林立的景象,偶尔问几句关于省城的变化。
“这几年没来,省城变化真大啊,到处都是新楼盘。”舅舅感叹道。
“嗯,发展挺快的。”我简单地回应着,目光时不时瞥向后视镜里舅舅的脸,想从中看出些什么。
“对了舅舅,您这次来是检查什么啊?严重吗?”我终于问出了心里的疑问。
舅舅摆摆手:“没什么大事,就是这两年胃不太舒服,镇上医院看了没什么效果,他们建议来省城大医院看看。”
他的语气轻松,但我注意到他说话时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腹部。
到家后,我带舅舅参观了一下我的小三居。
“你住主卧,我住这间客房,另一间是我的书房,你就住这间客房吧,床是新的,卫生间就在对面。”我打开客房的门说道。
“这太好了,比宾馆还舒服。”舅舅放下包,环顾四周,露出满意的微笑。
晚上,我叫了外卖,准备了些清淡的菜肴。
“小军,我这次来可能要住一段时间,检查和治疗要一段日子,我不能白住你这里,每个月给你房租。”舅舅边吃边说,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
“舅舅,您说这话就外道了,咱们是亲戚,住多久都行,什么房租不房租的。”我连忙摆手。
“不行,我得按规矩来,不能因为是亲戚就占便宜。”舅舅固执地把钱放在桌子上,“这是一千块,先付半个月的。”
我知道舅舅性格倔强,也就不再多说,只是在心里暗暗决定以后找机会把钱还给他。
饭后,我帮舅舅整理房间,又给他准备了干净的毛巾和洗漱用品。
“舅舅,明天我陪您去医院吧。”我在门口说道。
“不用了,你工作忙,我自己去就行,你就告诉我怎么坐车去省人民医院。”舅舅婉拒了我的提议。
“那怎么行,第一次去人生地不熟的,我请半天假陪您去。”我坚持道。
舅舅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隔壁房间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心里有些不安。
舅舅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省城治疗?
这些疑问在我脑海中盘旋,直到我迷迷糊糊地睡去。
02
周六一早,我和舅舅就出发前往省人民医院。
人民医院是省里最好的三甲医院,每天人流如织,即使是周末也不例外。
“舅舅,您之前在老家做过什么检查吗?有没有带报告来?”排队挂号时,我问道。
“做过胃镜,医生说可能是胃溃疡,但不太确定,建议我来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舅舅从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几张检查单。
拿到号后,我们在消化内科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才见到医生。
医生是个中年男性,戴着眼镜,看起来很专业。
“胃部不适多久了?”医生一边查看舅舅带来的检查报告,一边问道。
“大概有半年多了,一开始以为是普通胃病,吃药没见好,近两个月经常疼得睡不着觉。”舅舅回答。
医生皱了皱眉,认真查看了舅舅带来的胃镜片子:“这个需要重新做个胃镜,还要做腹部CT和几项血液检查。”
“这么多检查啊?”舅舅脸上闪过一丝忧虑。
“必要的检查还是要做的,不然无法确诊。”医生解释道。
我看了看检查单上的金额,低声对舅舅说:“别担心费用,咱们先把病看好。”
舅舅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一整天,我们在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奔波,做了一系列检查。
舅舅全程没有抱怨,即使是做胃镜这种痛苦的检查时,也只是紧握拳头,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检查结束后,医生告诉我们结果需要等三天才能出来。
回家的路上,舅舅显得很疲惫,但仍然坚持要去超市买些生活用品。
“小军,我想买点菜,明天给你做顿家乡菜。”舅舅提议道。
“您别忙活了,休息一下吧,咱们可以叫外卖。”我劝道。
“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做点家务活还能减轻你的负担。”舅舅坚持己见。
看着舅舅疲惫却执着的样子,我没再反对,陪他去了超市。
舅舅买菜很仔细,每样都要挑选好久,还不停地比较价格,最后只买了最便宜的那些。
“舅舅,咱不差这点钱。”看着舅舅纠结于几毛钱的价格差异,我忍不住说道。
“习惯了,在农村过惯了节俭的日子。”舅舅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晚上回到家,舅舅坚持要做晚饭,我也就随他去了。
舅舅的厨艺确实不错,一顿简单的家常菜做得香气四溢。
“舅舅,您这手艺够开饭店的了。”我由衷地赞叹道。
“农村人嘛,没什么特长,就是吃得简单。”舅舅笑着说,脸上有些许自豪。
饭后,舅舅在做家务,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着忙碌的舅舅,心里涌起一丝愧疚。
平时独居惯了,突然家里多了一个人,确实有些不适应,但舅舅的体贴和自律让我感到温暖。
后来,我才慢慢发现,舅舅总是能把自己收拾得很好,从不给我添麻烦。
接下来的几天,我因为工作繁忙,不能一直陪着舅舅。
舅舅很理解,他自己研究了公交路线,每天独自去医院做检查或复诊。
我本想请假陪他,但他坚决不让:“你工作要紧,我一个大老爷们,又不是三岁小孩,能照顾好自己。”
第三天晚上,舅舅的检查结果出来了。
我下班回家,看到舅舅坐在沙发上发呆,茶几上放着几张检查报告。
“舅舅,结果怎么样?”我急切地问道。
舅舅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医生说是胃溃疡,但还需要做个穿刺检查,排除别的可能性。”
我拿起检查单看了看,上面的医学术语我看不太懂,但“高度怀疑”几个字让我心里一沉。
“明天我请假陪您去医院。”这次我没给舅舅拒绝的机会。
舅舅没有反对,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这让我更加担心了。
03
第二天,我们再次去了医院,见了主治医生。
“胃镜和CT的结果显示,病变区域需要做穿刺活检,确定性质。”医生严肃地说道。
“是不是...很严重?”舅舅小心翼翼地问。
“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做了活检才能确定。”医生没有直接回答,“如果方便的话,建议住院观察几天,做完活检等结果。”
“要住院啊...”舅舅喃喃道,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舅舅,听医生的,住院吧。”我劝道。
最终,舅舅同意了住院的建议。
办理住院手续时,护士询问是否需要单人病房,我不假思索地说:“要单人病房。”
“不用不用,普通病房就行。”舅舅连忙阻止,“单人病房太贵了。”
“舅舅,您就听我的吧,单人病房安静些,您休息得好。”我坚持道。
舅舅最终没再坚持,但我看到他在填表时,填写“自费”而非“医保”。
“舅舅,用医保啊,报销比例高。”我提醒道。
“我的医保在老家用不了,算了,自费吧。”舅舅轻描淡写地说。
交完押金,护士告诉我们需要三千元。
舅舅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数出三千元递给护士。
看着舅舅布满老茧的手和那个明显被翻过很多次的信封,我的心一阵抽痛。
“舅舅,这种事您跟我说啊,我来付。”我小声说道。
“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能麻烦你。”舅舅的语气坚定。
住院的日子,我每天下班后都会去医院看望舅舅。
有时候带些水果,有时候带些他爱吃的家乡小吃,都是从超市精心挑选的。
舅舅在医院很受护士喜欢,因为他从不麻烦别人,总是自己默默地收拾病房,连饭盒都洗得干干净净。
“您舅舅真是个好人,从来不给我们添麻烦。”一位年轻护士对我说道。
我点点头,心里却有些酸楚。
舅舅这辈子就是这样,生怕给别人添麻烦,哪怕是自己的亲人。
活检结果出来那天,我特意请了假陪舅舅去见医生。
医生看着报告,表情严肃:“幸运的是,不是恶性肿瘤,但是溃疡情况比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听到这个结果,我和舅舅都松了一口气。
“手术后需要调养多久?”舅舅问道。
“至少一个月,期间需要定期复查,饮食也要特别注意。”医生回答。
从医院出来,舅舅沉默了一路。
直到回到家,他才开口:“小军,我想了想,手术可能要等一等。”
“为什么?医生不是说尽快手术吗?”我不解地问。
“我...我得回去准备一下,这边医药费...”舅舅支支吾吾地说。
我立刻明白了,是钱的问题。
“舅舅,钱的事不用担心,我来付。”我直截了当地说。
“不行,这是几万块的大手术,我不能让你出这么多钱。”舅舅坚决地摇头。
“舅舅,咱们是亲戚,有困难互相帮助不是很正常吗?”我试图说服他。
舅舅固执地摇头:“亲戚归亲戚,钱财归钱财,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我知道舅舅的性格,也就不再坚持,但暗自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帮他解决医药费的问题。
医生建议舅舅先吃药控制病情,一周后再决定手术时间。
于是,舅舅又回到了我家休养。
这期间,我发现舅舅经常半夜起来,蹑手蹑脚地去阳台打电话。
有一次,我起夜时无意中听到舅舅低沉的声音:“...地要是卖了,你妈和孩子怎么办?...我知道,但没办法,这病必须治...”
听到这些,我的心里一沉。
舅舅是在为医药费发愁吗?他在考虑卖地筹钱?
但我不好直接问,怕伤了舅舅的自尊心。
04
第二天,我偷偷给我妈打电话,询问舅舅家的情况。
“你舅舅家这几年不太好,前年你表哥出了车祸,花了不少钱,家里就靠那几亩地维持生计。”母亲叹息道。
“那舅舅为什么不用医保呢?”我不解地问。
“你舅舅那个人死要面子,自己的病从来不声张,估计是不想让村里人知道吧。”母亲解释道。
挂了电话,我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晚上,我加完班回到家,发现舅舅在厨房忙活。
“今天做了你小时候喜欢吃的红烧肉和酸菜鱼。”舅舅笑着说道。
看着满桌丰盛的菜肴,我又惊又喜:“舅舅,您太客气了,不用这么麻烦的。”
“不麻烦,闲着也是闲着,做点家常菜。”舅舅摆摆手。
饭桌上,舅舅提起了我小时候的事。
“记得你五岁那年,我去你家看你妈,带了个小木马给你,你高兴得好几天不撒手。”舅舅笑着回忆道。
我恍然大悟:“啊,那个小木马是您给的啊,我一直以为是我爸买的。”
“那是我亲手雕的,用的是我们村后山的柞木,特别结实。”舅舅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神情。
“怪不得那个小木马那么精致,我一直很喜欢。”我由衷地说。
“你还记得吗,十岁那年你跟我去老家过暑假,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非要我讲故事才肯睡觉。”舅舅继续回忆。
我笑了:“记得记得,您讲的《西游记》特别生动,比我看的动画片还好看。”
“那时候你还说长大要当孙悟空呢。”舅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们就这样一边吃饭一边回忆过去,气氛温馨而融洽。
突然,舅舅的脸色变了,他皱着眉按住了腹部。
“舅舅,您怎么了?”我紧张地问。
“没事,可能是吃太快了,有点不舒服。”舅舅勉强笑道。
我连忙给他倒了杯温水:“您慢点喝,要不要吃药?”
“不用不用,休息一下就好。”舅舅摆摆手,但脸色依旧不好。
我坚持给他拿了药,看着他吃下去,才稍稍放心。
这顿饭后,我注意到舅舅的胃病似乎比他说的要严重得多。
他经常在饭后捂着胃部,脸色发白,但从不抱怨疼痛。
有时半夜,我能听到他在房间里踱步,估计是疼得睡不着觉。
看着舅舅日渐消瘦的脸庞,我暗自决定,一定要说服他尽快手术。
周末,舅舅的情况稍微好转,我提议带他去省城转转。
“好啊,正好看看省城这些年的变化。”舅舅欣然同意。
我带舅舅去了城市中央公园,那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舅舅很喜欢这里的环境,走在林荫道上,他深深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城里的公园就是好啊,规划得井井有条,比我们村里的小山坡强多了。”舅舅感叹道。
“舅舅,您要是喜欢,以后可以经常来啊。”我随口说道。
舅舅笑了笑,没有接话,只是继续欣赏着周围的景色。
中午,我们去了一家本地有名的小吃店。
“您尝尝这个糯米鸡,是这家店的招牌。”我给舅舅夹了一块。
舅舅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味道真不错,又糯又香。”
“那您多吃点。”我又给他夹了几块。
舅舅摆摆手:“不用不用,我吃不了太多,你多吃。”
看着舅舅克制的样子,我知道他是担心点太多浪费钱。
05
下午,我们乘坐地铁去了市中心的商业区。
这是舅舅第一次坐地铁,他对这种现代交通工具充满了好奇。
“这地铁修得真好,一会儿就到了,比坐公交快多了。”舅舅赞叹道,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在商业区,舅舅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高耸的摩天大楼震撼到了。
“小军,你们城里人真会享受,啥都有。”舅舅感叹道。
我笑着说:“舅舅,您要是喜欢什么,我给您买。”
舅舅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就看看,什么都不缺。”
虽然嘴上说不缺,但我注意到舅舅在一家帽子店前停留了很久,特别关注一顶藏青色的鸭舌帽。
他试了试,很合适,但看到价格标签后,又悄悄地放了回去。
舅舅不知道,我已经记下了那顶帽子的样子,打算改天偷偷买来送给他。
逛了一下午,舅舅显得有些疲惫,我提议回家休息。
在回家的路上,舅舅突然问道:“小军,你在这边工作还顺心吗?”
“挺好的,虽然有时候加班多点,但公司发展不错,我也在努力往上爬。”我回答道。
舅舅点点头:“那就好,年轻人要有自己的事业。”
短暂的沉默后,舅舅又问:“有没有考虑找个对象?你都三十了,该成家了。”
我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工作太忙,没时间恋爱,再说现在不着急。”
“不着急什么啊,趁年轻找个好姑娘,比什么都强。”舅舅语重心长地说。
看着舅舅关切的眼神,我知道他是真心为我好。
回到家,舅舅似乎特别疲惫,早早就去休息了。
晚上,我听到舅舅房间传来压抑的咳嗽声,还有轻微的呻吟声。
我轻轻敲门:“舅舅,您没事吧?需要帮忙吗?”
门开了,舅舅脸色苍白地站在门口:“没事,就是胃有点不舒服,休息一下就好。”
“我给您倒杯热水吧。”我转身去厨房。
回来时,我看到舅舅正在吃药,桌上摊着几张皱巴巴的药物说明书。
“舅舅,明天我陪您去医院吧,该做手术了。”我递给他水杯,认真地说。
舅舅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明天去医院。”
看着舅舅疲惫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说服他接受我的经济帮助。
次日,我请了假,陪舅舅去医院。
医生看了之前的检查结果,建议尽快手术。
“考虑得怎么样了?要不要安排手术?”医生问道。
舅舅看了我一眼,轻轻点了点头:“安排吧。”
“好的,那就这周五手术,今天先住院,做术前准备。”医生说道。
办理住院手续时,护士告诉我们需要预交一万元医疗费。
没等舅舅动手,我已经拿出银行卡递给护士:“刷卡。”
“小军,不用...”舅舅想阻止我。
“舅舅,您就别推辞了,这点钱不算什么,您安心养病就好。”我坚决地说。
舅舅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点点头。
安顿好舅舅住院后,我回家给他收拾了些换洗衣物和日用品。
病房里,舅舅坐在床边,望着窗外发呆。
“舅舅,衣服和洗漱用品我都给您带来了,还有您喜欢看的报纸。”我把东西放在床头柜上。
“谢谢你,小军。”舅舅回过神来,微笑着说道。
我看着舅舅憔悴的脸庞,心里一阵难过:“舅舅,您别担心,手术很简单的,医生说成功率很高。”
“我不担心,就是...”舅舅欲言又止。
“就是什么?”我追问道。
舅舅叹了口气:“手术费用不少,我怕给你添麻烦。”
“舅舅,咱们是亲人,这有什么麻烦的?”我握住舅舅的手,诚恳地说道。
舅舅的眼眶湿润了:“小军,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笑了笑:“那是,不然您白疼我这么多年了。”
舅舅笑着摇摇头:“我哪有多疼你啊,就是偶尔去看看你妈,带点土特产给你。”
“我还记得您给我雕的小木马,我上大学时还带在身边呢。”我说道。
舅舅眼前一亮:“你还留着啊?”
“当然留着,那可是您亲手雕的,我很珍惜。”我由衷地说。
舅舅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06
住院期间,我每天下班后都会去医院陪舅舅,有时带些水果,有时带些他爱看的书报。
舅舅总是很开心地接受这些小礼物,但从不主动要求什么。
手术前一天晚上,我请假在医院陪床。
晚上,舅舅睡不着,我们聊起了家乡和亲人。
“你表哥最近怎么样?上次车祸伤得重不重?”我问道。
舅舅叹了口气:“还好,伤是养好了,但家里欠了不少债,他媳妇还怀着孕,日子不太好过。”
“那您怎么不跟我们说啊?我们也好帮衬点。”我有些责备地说道。
“自家的事情自己扛,不能老麻烦别人。”舅舅固执地说。
我摇摇头,不再争辩,知道舅舅的性格不会轻易改变。
“小军,要是...要是手术有什么意外,你帮我照顾下你表哥一家。”舅舅突然说道。
“舅舅,您说什么呢,手术肯定成功的!”我连忙打断他。
舅舅笑了笑:“我就是说说,不要紧的。”
但我看得出,舅舅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
第二天,手术很顺利,医生说舅舅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
舅舅麻醉醒来后,看到我守在床边,虚弱地笑了笑:“怎么样,我命大吧?”
“那是,您老人家福大命大,要长命百岁的。”我松了一口气,笑着说道。
术后的恢复期,舅舅很听医生的话,按时服药,饮食起居都很规律。
他恢复得很快,一周后就能下床走动了。
这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医院看望他,有时候带些他爱吃的清淡食物。
舅舅总是很珍惜这些小礼物,小口小口地吃,生怕浪费了。
看着舅舅一天天好转,我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两周后,医生说舅舅可以出院了,但需要定期复查。
出院那天,我去医院接舅舅,顺便去缴费处结清了所有费用。
护士递给我一张账单,上面的总额让我咋舌:三万五千八百元。
我默默地刷了卡,没让舅舅知道具体金额。
“多少钱啊?”上车后,舅舅问道。
“不多,医保报销了大部分。”我撒了个善意的谎言。
舅舅半信半疑,但也没再多问。
回到家,我把客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又添置了一些舒适的被褥和生活用品。
“舅舅,您在这好好养病,等彻底康复了再回老家也不迟。”我对舅舅说道。
舅舅点点头:“也好,医生说还要复查几次,我就多麻烦你几天。”
“这叫什么麻烦啊,您是我舅舅。”我笑着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舅舅在我家静养,每天吃药,看书,晒太阳。
有时候,他会在阳台上小声哼唱家乡的民谣,声音低沉而悠长。
我注意到,舅舅经常打电话回家,但总是躲着我,似乎有什么不愿让我知道的事情。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舅舅在阳台上低声说:“...不用担心,我这边挺好的,手术很成功...钱的事你别管,我有办法...”
听到这些,我心里更加确定,舅舅一定是在为医药费发愁。
我想直接告诉他不用还钱,但又担心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于是,我决定尊重舅舅的选择,等他主动开口。
07
舅舅手术后住在我家养病,原本计划是等到彻底康复了再回老家。
第一次复查很顺利,医生说恢复得很好,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了。
得到医生的“许可”后,舅舅开始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
他每天早起做早餐,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阳台上种些小葱小蒜。
“舅舅,您别太辛苦了,好好休息才是正经事。”我劝道。
“不辛苦,闲着也是闲着,活动活动对身体好。”舅舅笑着说。
我也就随他去了,毕竟适当活动确实有助于恢复。
舅舅在省城住了将近二十天,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熟悉了周围的环境。
他经常一个人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有时还去菜市场买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看着舅舅一天天好起来,我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但有一天,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是周五,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推开门,屋里一片漆黑,格外安静。
“舅舅?”我呼唤着,打开了客厅的灯。
没有回应。
我走到舅舅的房间,轻轻敲门,依然没有应答。
推开门,发现房间整洁如新,但舅舅的行李和个人物品全都不见了。
床上整齐地叠着我借给他的睡衣,床头柜上放着一个信封。
我走过去,拿起信封,里面是一张字条和几张百元大钞。
字条上写着:“小军,舅舅突然有急事回老家,不打扰你了,这些钱是住宿费和伙食费,谢谢你的照顾。”
看着这简短的字条,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舅舅为什么突然离开?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我连忙拨打舅舅的电话,但提示已关机。
给家里打电话,母亲也说不知道舅舅回来了。
我顿时有些着急,舅舅刚做完手术不久,身体还很虚弱,贸然长途奔波很不安全。
第二天一早,我又给舅舅打了电话,依然是关机状态。
正当我考虑是不是要回老家看看时,收到了舅舅的一条短信:
“小军,舅舅已经安全到家,你不用担心,过段时间我会给你打电话。”
看到这条信息,我稍微放心了一些,但心里仍然有疑惑:舅舅为什么不辞而别?
之后的几天,我试图联系舅舅,但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我只能通过母亲了解到一些零星的信息:舅舅确实回到了老家,但很少出门,也不怎么跟村里人交流。
时间一天天过去,舅舅离开已经半个月了,依然没有他的消息。
我开始整理客房,准备周末回老家看看。
在整理床底下时,我发现了一叠被压在床板下的医院检查单。
翻开一看,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这些是舅舅最后一次复查的报告,上面清晰地写着:“术后恢复良好,但需继续治疗,建议一个月后再次复查。”
医生的批注更是让我担忧:“病人情况稳定,但仍需警惕复发,不建议长途旅行。”
舅舅为什么会冒险回老家?他明明知道还需要继续治疗的。
我越想越不安,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回老家看望舅舅。
正当我打算订火车票时,门铃响了。
我打开门,是一个快递员:“您好,有您的包裹,请签收。”
我接过包裹,发现上面没有寄件人的信息,只有我的名字和地址。
包裹不大不小,包装很朴素,用牛皮纸严严实实地包着,封口处用胶带仔细地缠了好几圈。
08
回到屋内,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没有寄件人的包裹。
谁会给我寄东西?会不会是舅舅?
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里面是一个用旧报纸层层包裹的盒子。
拿开报纸,露出一个精致的木盒,看起来是手工制作的,表面光滑,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我轻轻打开盒子,瞬间愣在了原地...
我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眼眶瞬间湿润。
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个精美的木雕:一家三口手牵手站在一起,微笑着。
雕刻的线条流畅自然,每个人物的表情都栩栩如生,充满了温情。
木雕底座上刻着几个小字:“亲情不必言谢”。
在木雕旁边,还有一个牛皮纸信封。
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叠医院的收据,每张收据背面都用红笔工整地写着“已还清”。
最让我震惊的是,信封最底部还有一份土地转让合同的复印件,上面显示舅舅卖掉了自家的三亩责任田,交易金额刚好与医疗费总额相近。
此外,信封里还有我家的钥匙和一张小纸条:“小军,谢谢你的照顾,舅舅已经把欠你的钱还清了,你别来找我,好好工作。”
看着这些东西,我泪流满面。
舅舅宁可卖掉赖以生存的土地,也要还清医药费,还送我一个亲手雕刻的木雕。
他的自尊心和骨气,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想着舅舅可能连基本的生活来源都没有了,我立刻拿起电话,打给了母亲。
“妈,舅舅把地卖了?”我直接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你知道了啊。”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急切地问。
“你舅舅那个人,死要面子,欠钱一定要还,他说不能让你看不起他。”母亲叹息道。
“我怎么会看不起他?他是我舅舅啊!”我有些激动。
“我劝过他,但你知道他的性格,倔得很,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母亲无奈地说。
挂了电话,我立刻开始收拾行李,决定第二天就回老家看望舅舅。
夜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脑海中全是舅舅在我家时的点点滴滴:他做的可口饭菜,他教我的人生道理,他深夜偷偷查看医疗费用时的愁容...
我忽然明白了,舅舅之所以突然离开,是因为他不想继续麻烦我,也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
对舅舅这一代农村人来说,欠债不还是一种耻辱,更何况是欠晚辈的钱。
第二天一早,我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车。
列车缓缓驶出城站,窗外的高楼大厦逐渐被田野和村庄取代。
我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满是对舅舅的敬佩和心疼。
下了火车,又转乘汽车,最后走了半小时的山路,才到达舅舅的村子。
村子依然如我记忆中那样,宁静而古朴。
舅舅的家在村子的东头,是一栋普通的土砖房,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
推开院门,我看到舅舅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低头雕刻着什么。
听到声音,舅舅抬起头,看到是我,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略带尴尬的笑容。
“小军,你怎么来了?”舅舅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来。
“舅舅,我收到您的包裹了。”我走过去,直视着他的眼睛。
舅舅避开我的目光,有些局促地说:“哦,收到就好。”
“您为什么要卖地还钱?那是您的救命钱啊!”我忍不住质问道。
舅舅叹了口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可那不是债啊,那是亲人之间的帮助!”我急切地说。
舅舅摇摇头,语气坚定:“不管是什么,花了你的钱就得还,这是我的原则。”
09
我看着舅舅瘦削的脸庞和满是老茧的双手,心里一阵酸楚。
“舅舅,您的病还没完全好,医生说要继续治疗的,您怎么能擅自回来呢?”我转而关心起他的健康。
“没事,我感觉好多了,吃点药就行。”舅舅轻描淡写地说。
“哪行啊,医生说了,还得复查呢!”我坚持道。
舅舅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等过段时间吧,现在农忙,走不开。”
我知道舅舅是在找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没钱了。
我环顾四周,看见院子角落里堆着一堆木料和雕刻工具。
“舅舅,您这是在做木雕啊?”我走过去问道。
舅舅的眼前一亮:“是啊,我准备雕些小玩意,拿到集市上卖,多少能赚点钱。”
我拿起一个半成品,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鹿。
“舅舅,您的手艺真好,这个小鹿雕得太逼真了。”我由衷地赞叹道。
舅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是闲着没事干,随便雕雕。”
看着眼前朴实无华的舅舅,我心中涌起一个想法。
“舅舅,我有个提议。”我认真地说。
“什么提议?”舅舅好奇地问。
“您的木雕这么好,我可以帮您在网上卖,肯定比集市上卖得好。”我提议道。
舅舅惊讶地看着我:“网上卖?能行吗?”
“当然行,现在很多人喜欢手工艺品,尤其是这种有温度的木雕。”我信心满满地说。
舅舅思考了一会儿,点点头:“那就试试吧。”
我接着说:“还有,您的病必须继续治疗,我们商量个办法,您定期去省城复查,住我那里,不算麻烦,就当是我请您帮忙照看房子。”
舅舅犹豫了一下,最终在我的坚持下,答应了这个安排。
晚上,我和舅舅坐在院子里,喝着自家酿的米酒,聊起了过去和未来。
“舅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您要回来?”我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舅舅叹了口气:“我不想让你担心,你已经帮了我很多,我不能再麻烦你。”
“可您卖地的事...”
“那是我自己的决定,”舅舅打断我的话,“我这辈子没欠过谁的钱,你是我侄子,我更不能欠你的。”
看着舅舅坚毅的侧脸,我不再多说什么。
我知道,对舅舅这一代人来说,尊严有时比生命还重要。
夜深了,院子里只剩下虫鸣和偶尔的风声。
星空下,我和舅舅并排坐着,各自思索着自己的心事。
突然,舅舅开口了:“小军,舅舅想问你个事。”
“您说。”
“我雕的那个木头人像,你喜欢吗?”舅舅的声音有些紧张。
“太喜欢了,真的很漂亮,我已经把它放在我家最显眼的位置了。”我真诚地说。
舅舅露出了满足的笑容:“那就好,那是我花了好几天时间雕的,就想着你一个人住,家里空荡荡的,有个小摆件也好看些。”
我的眼眶又湿润了:“舅舅,谢谢您。”
“傻孩子,舅舅跟你客气什么。”舅舅拍拍我的肩膀。
第二天,我帮舅舅收拾了一些必需品,准备带他回省城治病。
临行前,舅舅不忘带上他的雕刻工具和一些上好的木料。
“这些是我积攒多年的好木头,不能浪费了。”舅舅小心地把它们包好。
在回省城的火车上,舅舅看着窗外的风景,若有所思。
“小军,你说城里人会喜欢我的木雕吗?”舅舅突然问道。
“当然会喜欢,您的手艺那么好,雕刻的东西充满了温度和情感。”我肯定地回答。
舅舅笑了,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就好,那就好。”
火车继续向前行驶,带着我们回到省城,开始新的生活。
舅舅的病情在坚持治疗后逐渐稳定,而他的木雕作品也通过我在网上开的小店,慢慢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
他不再需要卖地来治病,因为他的双手可以创造价值,他的技艺可以获得尊重。
每当我看到那个三口之家的木雕,我就会想起舅舅告诉我的话:“亲情不必言谢,但一定要懂得珍惜。”
10
回到省城后,舅舅住进了我家的客房,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了。
他不再是来看病的病人,而是带着自己的手艺和尊严而来的客人。
为了帮舅舅卖木雕,我在一个手工艺品网站上开了一个小店铺。
店铺取名为“舅舅的木语”,简单介绍了舅舅的故事和他的木雕艺术。
开始时,生意并不好,偶尔才有一两个订单。
但舅舅从不灰心,每天仍然专注地雕刻着,一件作品接着一件。
“做手艺的人,要有耐心。”舅舅常常这样说。
他的作品大多是一些小动物、人物或者日常用品,小巧精致,充满生活气息。
有一次,一位客户看了店铺的介绍后,特意留言:“被舅舅的故事感动了,想定制一个全家福木雕。”
舅舅接下了这个订单,根据客户提供的照片,精心雕刻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小像。
成品让客户非常满意,她在评价中写道:“能感受到雕刻者的用心和温度,比预想的还要好。”
这个好评带来了更多的客户,舅舅的木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舅舅的病情也在持续的治疗中稳定下来。
医生说,虽然不能完全痊愈,但只要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可以控制得很好。
看着舅舅一天天好起来,我的心里充满了欣慰。
一个月后,舅舅提出要回家看看。
“你放心,我不是要永远走,只是去收拾一下屋子,把一些工具和材料带过来。”舅舅说。
我理解舅舅的想法,便同意了。
舅舅回到村里,把家里收拾了一番,又去地里帮邻居干了几天活,算是感谢他们这段时间对他家的照顾。
一周后,舅舅带着更多的木料和工具回到了省城。
这一次,他的行李箱里装满了他的“宝贝”——各种上好的木料和精巧的雕刻工具。
“看,这是我珍藏多年的紫檀木,够雕一个大件。”舅舅兴奋地展示着他的“藏品”。
我笑着说:“舅舅,您这是要在我家开工坊啊。”
“小工坊而已,不占地方。”舅舅憨厚地笑了。
为了给舅舅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我把书房收拾出来,做了个简易的工作台。
舅舅在这个小天地里如鱼得水,每天早起晚睡,专注于他的木雕创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舅舅的木语”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订单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一家杂志社的记者看到了舅舅的作品,特意来家里采访。
记者被舅舅的故事和作品打动,写了一篇详细的报道,配上了舅舅工作的照片和作品图片。
这篇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更多的人知道了舅舅和他的木雕。
舅舅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名气”而改变,他依然每天专注地雕刻,只是偶尔会问我:“今天又有多少人看了我们的店铺?”
看着舅舅脸上满足的笑容,我知道,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半年后,舅舅的木雕作品在一次手工艺博览会上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站在领奖台上,舅舅朴实的发言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我只是一个农村老人,没想到我雕的小木头能得奖。谢谢大家喜欢我的作品,也谢谢我的侄子给了我这个机会。”
11
从那以后,舅舅的木雕更加受欢迎了,订单多到我们不得不延长交货期。
舅舅开始教我雕刻的基本技巧,希望我能帮他完成一些简单的部分。
虽然我的手艺远不如舅舅,但这种共同创作的过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一年后,我们租了一个小工作室,正式开始了“舅舅的木语”工作室的运营。
舅舅雕刻,我负责销售和宣传,我们的小生意蒸蒸日上。
舅舅的病也在规律的生活和愉快的心情中渐渐稳定,医生说他是个奇迹。
“大概是因为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吧。”医生笑着说。
有一天,舅舅突然对我说:“小军,舅舅想回老家住一段时间。”
我有些惊讶:“为什么?是不是工作太累了?”
舅舅摇摇头:“不是,我想在老家也办个小工作室,教村里的年轻人雕刻。”
原来,舅舅想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更多人,尤其是那些和他一样,面临生活困境的农村人。
“手艺不能断,要传下去。”舅舅认真地说。
我被舅舅的想法感动了,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于是,舅舅回到了老家,在自己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工作室。
开始只有三五个学徒,大多是村里没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

舅舅教他们最基本的雕刻技巧,从选料、打磨到精细雕刻,一步一步耐心指导。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舅舅的小工作室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每个月,我都会回老家看望舅舅,带去城里的订单,也带走他们完成的作品。
看着舅舅在学徒中间忙碌的身影,我知道,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那个曾经默默无闻、只会耕种土地的舅舅,如今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手艺人和老师。
而那个收到快递时愣住的我,也因为舅舅的木雕和精神,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和尊严。
每当我看到那个三口之家的木雕,我都会想起那段特殊的日子,想起舅舅教给我的人生道理。
亲情,不必言谢,但需要用心体会和珍惜。
尊严,不是虚无的自尊,而是通过双手创造价值的自信和满足。
舅舅用他的行动告诉我: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只要不放弃,保持尊严,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那个毫无预兆的快递包裹,不仅仅是一个惊喜,更是一次生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