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关节置换术后1个月:科学康复牢记“三要三不要”

 jqw81 2025-05-25

膝关节疾病科普

骨关节张还添医生

膝关节置换术是严重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重生”机会,但术后1个月正是新关节和身体“磨合”的关键期。因此正确利用术后1个月这一康复黄金期显得十分关键,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需要牢记“三要三不要”。

01

术后1个月,这3件事放心做

01

坚持做“3个黄金动作”

①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方的肌肉,对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壮的股四头肌可以减轻活动时膝关节的摩擦力量,起到延缓膝关节退变的作用。

动作要领:首先平躺在床上,在膝盖下方垫一枕头或毛巾,膝盖处用力下压毛巾,用力一秒,放松一秒,如此反复(可将手置于大腿前方,感受到大腿前方肌肉变硬,说明动作达标)。建议频率一天三次,每次300-500下。

② 直腿抬高训练

直腿抬高训练是通过对抗自身下肢重力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同样可以通过增强股四头肌力量间接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动作要领:首先平躺在床上,患肢勾起脚尖,收紧大腿肌肉,膝关节在床上尽量伸直,抬起患肢,使患肢与床面形成30度角,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建议频率一天三次,每次20-30下。

③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膝关节置换术后1月是手术中创伤组织增生、修复的关键时期,术后1月内不主动活动膝关节,膝关节内会像“门轴生锈”般形成粘连组织,导致关节僵硬等。因此术后1月是预防粘连关键时期,错过再恢复可能需要额外手术松解。

动作要领:

①屈曲训练:首先坐于床边,患肢自然放松垂放于床边。再用健侧的腿置于患腿上方,健侧腿向下用力压患侧腿,辅助患腿达到最大屈曲角度。

②伸直训练:对于伸直角度不足的患者,可选择3-5kg的沙袋置于膝关节上方,每天四次,每次压5-8分钟。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压腿时患肢应处于中立位,外旋或内旋状态下压腿都不利于患肢的康复。

02

用“助行器”协助步行

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需用助行器辅助1月。而单髁置换术患者则至少需要2周。助行器的正确使用方式为:

①首先选择合适的助行器:推荐选择四脚、无轮子、尺寸合适的助行器。

②调节合适的高度:调整助行器的高度,使手舒适握撑时肘部弯曲角度约为30度,手柄与大转子大致在同一水平。

③正确的行走方式:首先将助行器移动一小段距离,然后抬起患肢,最后是健肢跟上。尽可能要有节奏地、平稳地行走。

03

定期返院复查

术后1月是康复的关键时期,也是手术疗效观察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按医嘱定期返院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制定锻炼方案及药物治疗。做完手术后就不管不顾,就像给身体埋“定时炸弹”。定期复查不是“折腾”,而是最划算的“健康投资”。记住:现在每年花1小时复查,未来可能省下10万元翻修手术费!

02

术后1个月,这3件事千万别做

01

别在伤口上“乱贴膏药”

关节置换术是手术医生花费心血、精细操作才换来的新关节,别让一张膏药毁了所有努力!一些中药膏中含有辣椒素、薄荷脑等容易致过敏的成分,随意乱涂乱抹药膏容易导致本就脆弱的手术切口受到加倍刺激、损伤,最终导致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关节内部灾难性的感染。

02

绝对禁止“2个危险姿势”

关节置换术不是给关节装上“无敌铠甲”,而是需要精心呵护的“精密仪器”。因此需要尽量避免以下两个动作。

① 禁止长期深蹲、跪等动作,假体与骨骼的磨合需要3-6个月才能稳定,早期过度负重会导致“微动”,阻碍骨生长过程。因此在术后1月应尽量避免此类动作。

② 禁止长期翘二郎腿,翘腿时膝关节假体承受旋转剪切力,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膝关节假体寿命。

03

别把“异常信号”当正常

当身体出现异常信号时都是身体在呼救,此时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面对。当身体出现以下4个“红灯”时,应保持警惕,尽早找主刀医生寻求帮助。

① 伤口摸起来发烫,渗出黄色液体;

② 晚上疼得睡不着,吃止痛药也没用;

③ 整条腿肿得像发面馒头,按下去有坑;

④ 发烧超过38℃还打寒战。

当发生上述情况时,应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后抽血检查,复查相关炎症指标,如血沉、超敏C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