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_时晓玲
2016-03-22 | 阅:  转:  |  分享 
  
第25卷第2期

2013年3月

教师教育研究

TeacherEducationResearch

Vol.25,No.2

Mar.,2013

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时晓玲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062)

[摘要]当下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中,学情分析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是,在学情分析的过程中

也产生了不少误区,揭示这些误区,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将有助于真正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关键词]学情分析;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05(2013)02-0067-05

AStudyonSomeMistakenIdeasinanAnalysisofStudentSituations

SHIXiao-ling

(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Abstract:Inordertoenhanceteachingeffectivenessmoreandmoreteachershavepaidmuchattentiontoanalysesof

studentsandtheirlearningaffairs.However,intheprocesstherehaveemergedsomemistakenideas.Itisnecessary

todiscoverandanalyzethesemisunderstandingssoastotrulypromoteeducationandteaching.

KeyWords:analysisofstudentsituation;mistakenidea;measure

[收稿日期]2012-12-28

[作者简介]时晓玲(1963,11-),女,现任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中心主任,编审,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7届博士

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评价。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课程改革,课程

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

关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如何作为,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

的不断推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有效教学的

追求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近年来,教师也认

识到在提升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必须关注学情,注

重分析学情来提升自身教育的有效性。然而,现

实中教师在使用学情分析过程中,由于对为何要

进行学情分析?以及如何分析学情、分析了学情

如何使用等问题的模糊,导致不少误区的出现,本

文试图揭示这种误区,并提出相应解决这种误区

的策略。

一、学情分析的误区

学情分析的误区在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以

及教师自身层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这里

主要就教师个体在进行学情分析时所出现的误区

作一归纳。

1、将考试成绩分析作为学情分析的主要依



学情分析在很多学校得到重视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不少学校都把这种分析活动重视到每月,有

的甚至每周有一次周质量分析会。这应该说是好

事,但是,由于其质量观的误区,导致质量分析、学

情分析异化为考试成绩的分析。只要有考试,就

会定期把成绩划分为几个层次,继而将学生分成

几个等级。

诚然,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情分析的对象,但

是成绩并不是学情的唯一依据,并且真正的要分

析的是成绩背后的情况,如果仅以考试成绩作为

学情分析主要依据,势必会导致把教师与学生的

目光都禁锢在分数上,从而使学情分析沦为“应

试教育”的工具。就种将学情分析简单化为“考

—76—

DOI:10.13445/j.cnki.t.e.r.2013.02.010

2013年教师教育研究第2期

试成绩分析”,势必导致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

“用以往狭隘的主观经验来代替‘学情分析’”的

错误。

[1]

2、将学情分析简单理解为对学生“先备知识

的分析”

许多教师在学情分析时也会注重运用教育心

理学的有关理论,这是十分可喜的。正如奥苏伯

尔所说:“如果要我只用一句话说明教育心理学

的要义,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是他的

先备知识,研究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具有

的先备知识,配合之以设计教学,从而产生有效的

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2]

然而,现实中

很可能是对理论的理解偏差,不少教师在分析学

情时,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准备。其实奥苏伯

尔在书名中就说得很明显,这是“认知观点”。教

学是一个涉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过程,虽然这些教师要比单纯备教材的教师

进步了不少,但是如果在分析学情时仅关注学生

的认知,那么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维目标”是不可

能得以实现的。

3、仅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情分析

不少文章多指出:学情分析是伴随着现代教

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

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无意评

判这个观点,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会看到,不少教师

的学情分析似乎就用在教学设计中所产生的联

想。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师强调因为其教案是

在分析学情基础上设计的,所以上课时要严格按

教案来进行,否则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事先做

的学情分析都没用了。当然在教学设计或者备课

时,要分析学情,这种分析将有助于教学的针对

性,但是学情分析不仅仅是“事先的”,它也应有

“即时的”、“事后的”分析。

其他还有一些误区,例如,有些教师在分析学

情时要么过份强调班级的群体特征,要么过份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或者“只有教学内容传授

的分析,没有学生接受能力的分析”等等。

二、产生误区的原因分析

产生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过度追

求应试与升学的原因,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原

因,有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与空间造成的局限等

等。这里主要从教师自身角度来分析。

1、对学情分析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在与中小学教师交流过程中,笔者最明显的

感受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对学情进行分析很有必

要,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个亮点。然而,如果

再接着追问:为什么学情分析重要?学情分析究

竟是为了什么?它有什么教育与教学意义?不少

教师就不知所云了。有的甚至说,学校规定教师

在备课时要进行学情分析,因此,我们都必须在进

行了学情分析以后才备课,其实班里学生情况我

们平时也是了解的。

如果对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这个问题认识

不足的话,势必产生即便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其运

用也不可能到位;此外教师很容易因为增加了学

情分析而导致工作量增加,并且因为没有产生应

有的效果而心生抱怨。

2、对学情分析的理解不深

如果说上述问题是对学情分析目的认识不清

的话,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对何谓学情分析理解不

深的问题。确实,从目前对“学情分析”的界定来

看,一方面定义很多,另一方面界定又不是很清

晰。如有研究者认为:“一般广义的‘学情分析’

是指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学生的

各种情况进行研究式分析。对于作为‘人’的学

生的分析必然涉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等多个纬度,包括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成长环境

等各方面的研究。本文的‘学情分析’则主要探

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各种情况的研究,侧重

于与教学相关的学生因素情况分析,而不是广义

上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课堂教学的‘学情分

析’主要包括对学生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及差异

状态的分析。”

[3]

一线的教师是从广义上来理解

呢?还是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呢?我们可

以看到不少一线教师的文章,在界定学情分析时,

通常从一个课例或者经验性的描述来理解。

3、对学情分析的科学方法掌握不够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尽管教

师知道应当进行学情分析,但自身又不知学情的

分析方法。传统的考分统计倒是驾轻就熟,于是

也就出现了仅把考试成绩作为学情分析的主要依

据。即使有些学校借助于有关所谓诊断软件或者

统计软件,如果运用不好也会失去学情分析的价

—86—

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值。尤其除知识点或者掌握知识的逻辑性、思维

的发展水平等较易定量分析外,学生的学习态度、

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更需要教师通过观

察、谈话、讨论等多种方法来了解情况,尤其在运

用所得学情分析结果时,教师自身的教育观、价值

观、学生观等都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学

生多元的个体差异性,更需要正确的理念、丰富的

实践和方法来保障。

学情分析作为一种工具,如果对当下为什么

需要进行学情分析、以及如何理解学情分析,这两

个根本性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话,即使掌握了

学情分析的方法,也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因为,学情分析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也能为应试教

育服务。

三、消解学情分析误区的策略建议

如何克服或者说逐步消解这种误区?如果仅

就学情分析的现状而谈学情分析误区的解决之道

是不可取的。从上述原因分析中,可以知道,我们

关注学情,进行学情分析,或者说学情调研,从根

本上说,这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密切相

关的。

1、认清学情分析的价值与意义

为了使学情分析能更好地为了学生的发展服

务,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明确学情分析的价值与意

义,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其价值与意

义究竟是什么?

首先,要讨论学情分析的教育意义。事实上,

新课程推进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学情分

析,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关注学情分析,是因为传

统教育由于过度功利的追求,使得我们的教育教

学,只重分,不重人;只重教、不重学;只重任务的

完成,不重学生的发展。对学情分析的重视,是对

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即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

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强调“以

学定教”。因此,在运用学情分析这一工具时,教

师应当站在“尊重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

值立场上来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体现学情分析的本体性价值。

其次,要探讨学情分析的教学意义。从现代

教学设计理论来看,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前在”

状态、“潜在”状态、“发展”状态,分析学生学习的

起点,组织教学内容,并预计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机智地调整教学策略,

是提升教学有效性所必须的。

教育价值与教学价值应该是相统一的。如果

真正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了学情分析,教

师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思维发展特点以及心

理特点,有效地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那么,学生

将会比现在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因此,要消除这种误区,需要教师深刻反思自

身的教育价值立场,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来理

解学情分析的内涵,使自身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

和方法与学生终身发展联系起来。

2、学会正确分析学情

就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分析学情的要素中

大体有两个因素是主要的,一是学业状况,二是学

习情态。

以某中学分班的学情分析为例:对学生进行

学业状况的总体评价,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层次,

很重要。然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更为重要。

如总分相同的两同学,其背后的差异可能就是兴

趣、需求等情态的不同。

图1两位语数外总分相同的A、B学生“学业水平

综合分析图”

如图1,这是两个总分均为187分的学生,管

理中常常想当然地当作同类学生,实际上,他们的

需求差异是明显的。学生A,汉语能力、英语水平

在群体学生中高于70%、80%的学生,但逻辑运

算能力却处于最低的20%的学生群体里,很显

然,这是一名数学弱科的学生;而学生B是三种

能力均处于中游、英语偏弱的学生。

这样的数据分析图,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提升

的突破点。

当然,仅对学业状况进行总体分析还不够,为

—96—

2013年教师教育研究第2期

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还须从每个学科的具体

模块入手,进行详尽的现状解剖。分析学生个体

在构成知识体系和能力方面的优劣,在此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的学业基础分析客观性更强,与学生

个体的吻合度更高。

以数学为例,共设计基本概念、计算、空间与

图形、解决问题、推理、自学能力等六个模块内容,

对每个模块的状况进行横向比较,找到每个学生

的需求和薄弱点,以便有针对性的配备老师以及

因材施教。

图2数学同为70分的两个学生“数学能力对比分析图”

显而易见,此处更应研究的是,同为70分的

两个学生背后的数学学习过程差异。

据相关教师跟踪学生的进一步了解,其中一

生反映:我不用家长监督,课前自觉预习,自觉完

成作业,并建立了错题本,效果不错。另一生则

说:我可不想做作业,但老师要检查,妈妈每天要

问我,所以要做。可见,如果不对此学情进行干

预,两个学生数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将大不一样。

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总体分析、学科内

模块分析、生生横向比较、模块横向比较、群体纵

向比较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态进行分析

和研究,寻找学习背后的动力源,从而推动学生以

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

对学生学习情态的研究可从学习动机(期

望)、技能动机、运动动机、社会动机(人际关系)、

成功动机、促进、回避、责任性等八个方面进行,其

中学习动机、成功动机、促进、责任性是其中需重

点关注的内容。

图3显示,某同学是一个自我成功动机不强、

责任感较低的学生,他的学习更多的依赖于外力的

“促进”,或是父母的督促,或是老师的要求。因此,

学校在配备教师时,应配备关注过程甚于关注结果

的教师,从而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图3王同学学习情态分析图

另外,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陈报

告”获得一些信息。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现状背后的原因,也是了解学情的极好

手段。

3、将学情分析贯穿教学各环节

上述例子只是对个体学生学情的一种分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备

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中关注学情。在

备课(教学设计)中,要以学情的分析来细化教学

目标,也就是说,要以学情来决定学习的目标,而

不是一味地以课标或者考纲来决定学习目标,努

力寻求适合自身课堂学情的教学适切度,并以此

来准备教学配套资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重

要是对兴趣的激发,而激发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学生没有兴趣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没有针对学生的

实际,也就是说没有对学情的分析与掌控。除常

规的课堂前测以进一步掌握学情,决定课堂教学

的起点外,强调及时的反馈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

学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生成的是来自于师生即

时的,因此是鲜活的,从而这种课堂也就唤发出了

生命的活力。作业是教学中了解学情的重要环

节,它是我们巩固基础、进一步提高、以及判断后

续教学的重要手段。

有针对性的辅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也应

是基于学情的。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强调面

向全体学生,但总是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所有要

求,因此,辅导就成了十分重要的补充。学习评价

是发现、诊断教学问题,深刻掌控学情,有效调控

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

在教学的日常环节中关注学情,最为重要的

就是要将学情分析与调整教学策略结合起来。我

—07—

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们应该明确:如果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中出现了问

题,主要问题还在于我们教师,尤其是教师对学情

的不重视。

4、将学情分析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统一起来

做好学情调研与分析,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正如布鲁纳指出的那



[4]

:教师在从事知识教学时,必先配合学生的

经验,将所授教材做适当组织,务必使每个学生都

能从中学到知识;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

序,必须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

式,做适当的安排,这样能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

衔接,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在教材难易安排

上,必须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太容易学会的

教材,缺少成就感;太艰深难以学会,又易生失败

感;适度的调适才能维持内在的动机。

学情分析主要是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发展而

逐步得以重视的,但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产生也是

在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深刻理解基础上产生的,因

为,作为优秀的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应该与学生

的终身发展、幸福成长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庞玉岜.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与解决方法[J].北

京教育,2012.3.

[2]奥苏伯尔[美].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

观点[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

[3]丁恺.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

大学,2009,4.

[4][美]布鲁纳.教学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8.1.

(本文责任编辑:王俭)

—17—

献花(0)
+1
(本文系明天又是晴...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