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性格】第九章(全文)

 老萝卜头兵 2012-05-29

法规

历史

文学

天文

地理

伟人

军事

时政

生活

收藏

图片

网络

教程

音画

娱乐

素材

【生活】《做人做事》好性格(第九章)

   

9-1不轻易张扬个性

1-10

  年轻人可能都认为个性很重要。他们最喜欢谈的就是张扬个性。他们最喜欢引用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时下的种种媒体,包括图书、杂志、电视等也都在宣扬个性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不管他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艺术家或者军事家。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不拘小节,巴顿将军性格极其粗野,画家凡·高是一个缺少理性、充满了艺术妄想的人。
  名人因为有突出的成就,所以他们许多怪异的行为往往被社会广为宣传,有些人甚至产生这样的错觉:怪异的行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标志,是其成功的秘诀。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谬的。
  名人确实有突出的个性,但他们的这种个性往往表现在创造性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正是他们的成就和才华,使他们的特殊个性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果是一般的人,一个没有多少本领的人,他们的那些特殊的行为可能只会得到别人的嘲笑。
  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谈个性,那么喜欢张扬个性呢?我们先探讨一下年轻人所张扬的个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他们张扬的个性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习气,是一种希望自己能任性而为所欲为的愿望。年轻人有许多情绪,他们希望畅快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行为束缚在复杂的条条框框中,所以年轻人喜欢张扬个性。
  张扬个性肯定比压抑个性舒服。但是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一种任性,仅仅是一种意气用事,甚至是对自己的缺陷和陋习的一种放纵的话,那么,这样的张扬个性对你的前途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年轻人非常喜欢引用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我们真的能这么“洒脱”吗?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仅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话,警察就会来干涉你,会罚你的款。如果你走路不注意安全,横冲直撞的话,还有可能出车祸。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大行得通的。
  社会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人群,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并不很大。所以当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碰到别人。当我们张扬个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我们张扬的是什么,必须注意到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这种个性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缺点,你最好的选择还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张扬它。
  我们必须注意:不要使张扬个性成为我们纵容自己缺点的一种漂亮的借口。社会需要我们创造价值,社会首先关注的是我们的工作品质是否有利于创造价值。个性也不例外,只有当你的个性有利于创造价值,是一种生产型的个性,你的个性才能被社会接受。
  巴顿将军性格粗暴,他之所以能被周围的人接受,原因是他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他能打仗,否则他也会因为性格的粗暴而遭到社会的排斥。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社会需要的是生产型的个性,只有你的个性能融合到创造性的才华和能力之中,你的个性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如果你的个性没有表现为一种才能,仅仅表现为一种脾气,它往往只能给你带来不好的结果。
  你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应该把个性表现在创造性的才能中,尽可能与周围的人协调一些,这是一种成熟、明智的选择。

9-2不要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筹

  有些错误是在无知中产生的,还有些错误是由骄傲自大引发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评判事物的标尺就会失衡。所以,即便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也不应该自鸣得意和沾沾自喜。
  不论是属于意外的幸运,还是经过长期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心中充满巨大的快乐,以至一时间欣喜若狂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生中还有什么比成功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呢。但是如果一个人因一次成功,从此就一直这么欣喜若狂自以为高人一等,到处显耀自夸,总是表现出一种优胜者的得意忘形和骄傲自满,人们虽然不至于说他是疯子,大概也绝不会敬佩他,而只会鄙视他。
  如果自鸣得意者只是一种优胜者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能以此感觉而不停顿地勇敢向前进击,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可以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功。但是一般来说,不谦虚的人很难把自己的感觉控制在这个境界。恰恰相反,他只是自以为很了不起,而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大多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并且最容易走进自己重复自己的怪圈。因为他被自己头上的那层光环迷住了双眼,有些眼花缭乱,有些飘飘然,头重脚轻,摇摇晃晃,如同醉汉。伴随着岁月无声的流逝,你自以为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有一天当你突然醒来一看,才知道自己还停留在当初的出发点上。也许直到那时候,你才会发现,同龄人,周围的世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山上已是旌旗烂漫,你却仍然躺在山下的池塘边,顾影自怜。也许直到那时候,你才会爬起来,扔掉头上的光环,走出怪圈,不再重复自己。
  当你骄狂自得的时候,你可以摸一摸自己的头顶上,是哪一层光环迷住了自己的心眼。及早把它扔掉,你会轻松许多。
  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告诫过我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你看,我们所感觉、知觉到的那无边无际的天体,它也是在永恒地流转不息,旋转前进。我们与万事万物一道,都存在于这个流转不息的天地之间。大凡有志之士,要修成德行、学问、事业、功名,也应效法天道,永无止息地努力、前进、创造。
  面对不知有几十几百亿光年广大的宇宙,面对不知存在过几十几百亿年岁月的宇宙,我们人类算得了什么?面对存在过几百万年岁月的人类,面对全世界60多亿人类同胞,面对可以在海底修铁道,可以上月球,可以把卫星定点在固定轨道,可以探测到距银河系20亿光年的超亮星系的人类同胞,我们个人的全部能量、全部所得、全部所成,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自以为了不起而自鸣得意,问题就出在自己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上。我们本该不断地拥抱新的自我——一个比一个更美丽动人的自我,可是我们如果自鸣得意,那就会总是舍不得放不下那位面目已朽、风韵已衰的自我。
  我们生活在时间之流,既不可能让时间凝固,更不可能让时间倒转。过去的一切都已经过去,无论多么辉煌都已经过去,对我们的生命实际上不可能构成新的意义。现在是一个不断成为过去,不断迎接未来的时刻。所以,不断地对我们的生命构成新的意义的惟有未来。未来的一切可能性都存在于我们的生命运动之中。只有面向未来的生命才可能重放光彩。
  我们太应该认清自我,以便不使自己混同于他人,从而实现自我,而不要抄袭别人,更应该不断地超越自我,不要使今天的自我混同或抄袭昨天的自我。
  面向未来才能实现对自我的超越。那位学识渊博的浮士德所大声宣称的“我永远不能满足自己”,就是一句不断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誓言。海德格尔的超越理论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迪价值。他在竭力张扬“亲在”,即“人生在世”,“在——世界——之中”的前提下,对自我的必然被超越、自我如何被超越做出了深刻的思辨,概括了超越的三条途径——实际上是超越的三个方面,即超越世界、超越他人、超越现实。
  如果我们能够把自我放在这样一个不断被拷问、不断被超越的境地,我们就会迎来“一个比一个更美丽动人的自我”,使我们的生命总是呈现为一种全新的状态。这样,一切自鸣得意,骄傲自满和高人一等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最后不得不在谦逊中找回自己的坐标。

9-3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社交上,有些人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好出风头。对于这类人,即使是你有很大的本事,见识比别人高明,也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态度。由于你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给别人留下一点余地,而采用趾高气扬而又蛮横的方法,使别人感到窘迫,无路可走,便明智地不想同你一般见识。如果有这种坏习惯的人,所有的朋友和同事,肯定没有一个人向你提供意见和看法,更不敢向你进一步提出忠告。这类人,人们往往不想接近他,并且有时会产生看而生厌的情绪。这类人应当有自知之明,逐渐改变其不良习惯。
  你应当明白,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谈论的话题十有八九不是学术性上的问题,或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上的原则性问题,所以是非标准性的,这样,你的意见和看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合理的。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也不一定是错误的,无价值的。有这种毛病的人,即使是你比别人聪明,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对待人,何况,平时的交往所说的事情大多是平凡的,不必费心费时作更高的研究和争辩。我们日常所交谈的目的,消遣多于研究,大可不必认真,大家说说笑笑便行。希望你不要自作聪明,对别人不要随便说教。即使是你的说教有一定的见解,人家也会很不乐意接受。要说教应当婉转,采用征询的口语说出你的看法、见解,人家才比较容易接受。所以,你不要随便摆出架势来教导人家。
  在社交上,你的朋友同事帮助你出点子、献策略,你若不能立刻赞成,起码你也要表示可以考虑考虑,这种场面下,是不可马上提出反驳的。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你更应当注意,不可太执拗,这样很容易把一切有趣的事情变成乏味的了。要是真的对方犯了错,又一时不肯接受指正、批评或劝告,应往后退一步,不要急于提出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之后或更长时间再说。否则,若双方都很固执己见,不仅没有取得成效,还会造成僵局,伤害双方的感情。
  而作为你,也应学谦虚些,不要太过于高傲,要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得太固执,应该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谈话的人,这样做才合乎情理,是很懂得道理的人。
  谈话的目的是在于知道一下别人对某一件事情的意见和对社会世事的看法,以便增加双方的了解,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使大家都对生活感兴趣,使大家的感情都得到安慰。如果发现与对方的意见、看法不一致,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学习,对方也会感到刺激和满足。如果听见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迟疑。不要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对方,也不要认为这是随声附和,因此就不吱声了。假如不吱声,反而使人觉得你与对方的意见相反,或者是没有主见了。

9-4乐于接受别人的忠告

  桃花园似的平息无波的生活是人人所向往的,然而人世间果真有这种生活存在吗?这只不过是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和追求罢了,没有人愿意自寻烦恼。但是在人生中,总是蕴藏着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它,寻求解决之道,如此,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或在待人处事方面,总难免有一时疏忽或是不曾发觉的死角。若在此时,有人提醒我们的缺点,我们应衷心感激不已。所谓朋友之道,贵在劝导忠告。“忠告如雪,下得越静越长留心田,也越深入心田。”(瑞士、希尔泰《书简-友情》)忠告是别人送给你最丰富的礼物。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金受砺,则利。”(孔子家语)然而现代社会,能够直言不讳地指责他人缺点者已日渐减少。无论是你的上级、长辈、或同事,大都不愿意冒着使别人恼恨的危险去忠告别人,而都抱着善其身的态度漠视一切,追究其原因,如果人人皆能诚恳、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忠告,而且人人都期待他人的忠告,则这种现象又如何会出现呢?平心而论,真正能够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指责我们的人是谁呢?不外是父母、师长、兄弟、妻子朋友或子女等。他们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我们在人际关系上更圆满,在事业上更成功。但是,忠言逆耳,大多数人对于忠告总是有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原有的密切关系破裂,在某种程度上说,忠告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不顾后果提出忠告者,一定是对我们怀有深厚感情之人。一个从来不曾受到他人忠告的人,看似完美无缺,实际上可说他是一个毫无良好人际关系的真正孤独者。
  由此看来,受到忠告正说明你周围有人在关心你。“不闻不论,则智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汉·荀悦《申鉴》)但是,若接受忠告时的态度不够坦然,则将会使你的朋友弃你而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忠告者也能从你的态度中得知你是否是一个坦诚的人,或是个骄傲自大的人,或冥顽不灵的人,进而影响对你整个人格的评价。一个谦虚上进,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是个能够接受任何善意建议的人。如此,即使是与你只有点头之交的人,也将乐于对你提出忠告。
  具体而论,接受别人的忠告,应把握以下几点:
  (1)要“照单全收”——忠言必须“照单全收”,不管正确与否,事后再慎加选择,切莫拒绝,更不能当场轻下诺言。很多人受到忠告,只有智者才能从中得到裨益。
  (2)诚恳地道歉——“啊!是我疏忽了,十分抱歉,今后一定改进。”“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请你原谅。”如能诚心地道歉,对方一定能原谅。
  (3)不逃避责任——别人忠告你时,如果你“但是”“不过”、“因为”等如此一味的辩解,或急欲掩饰过错、保护自己,只有使你的过失更加严重,使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而无法寻找正确的解决之道。
  (4)不强词夺理——有些人在犯错误之后,受到长辈的指责,非但不思改悔,反而理直气壮地陈述自己的不正确的理由,说什么:“你也曾年轻过呀!难道你年轻时就那么十全十美从没犯过错误吗?”如此的态度将使长辈甩袖而去,再也不管你的事了,这对自己有害无益,而且将会阻碍你人格的发展。
  (5)不自我宽恕——许多人遭到失败时,总是替自己找许多理由和借口来宽恕自己。或认为自己能力不是不高,而是时运不济等等。如持这种态度,则最终仍将无法克服自己的缺点,而使自己更显孤独,对于别人的忠告不要默然置之,必须表现出乐于坦诚接受的态度。
  (6)对事不对人——对于别人的忠告,应仔细反省其所指责的事物,而绝不应该耿耿于怀。敞开胸怀接受批评,彻底反省、思过、改进、接受忠告并善加活用,使他人的忠告成为自我成长的原动力,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应持的正确的处世态度。

9-5不妨让他一点

  每个人口头上总是说,我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而事实上却都喜欢多少占些便宜。不但女子如此,男子何尝又不是?不过他们一面要占便宜,一面还希望保持体面。如果无关大体,你不妨在保持对方面子的方式下,多让对方占些小便宜,你所获得的是对方的好感,用小便宜来买好感,这好感的代价,实在太便宜了。
  如此说来,表面上是对方占你的便宜,实际上是你占他的便宜。比方说,他想到你所服务的商店买东西,却先来访问你,这明明是想从你这里占些便宜,那么你该郑重其事地亲自招待,亲自向销售部打个招呼,要他们打个特别折扣。这在公家并无重大损失,而对方却十分得意,认为十分面子。如果他要开支票付款,只要你与他相熟,明白他的经济信用,也可以向经手人打声招呼,在你也毫无损失。这些都是春风人情,乐得赠送的。又比方在车上遇见熟人,代买车票,为数不多,借此却可表示你的热情。在西方各国,很少有在车上抢买车票的习惯,然而在我们中国,却是很普通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女子,这种小便宜,真是惠而不费。
  对方喜欢写字绘画,并且程度已经不低,但还没有成名却十分希望成名,这就是你联络的好机会了。你不妨请他写一张字,画一幅画,表面上这是你占他的便宜,在他呢,却惟恐你不讨这个便宜。你把他的字或画,装在镜框中,挂在书房里,再利用机会请他到你家里去坐坐,他看见了自己的书画受到如此礼遇,一定异常高兴。再如果你对于书画,也不是完全外行,就可以作相当的赞扬,同时谈谈名画家、名书法家,只要你的赞扬,不是夸张得使他内心惭愧,他自然认你是同道,彼此间的感情,自然会增进。可知占他的小便宜只是手段,联络感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但是对于已享大名的书法家、画家就不能如此了。他的书画已经成为商品,他的写字绘画,是一种生产工作,你如向他讨书画,真是要占他的便宜。不要说彼此泛泛之交,他不会让你占去便宜,即使素有交情的朋友,他也觉得你太讨厌。
  能把握着小便宜,是拥有了交际的工具,运用小便宜,则是交际的手段。你的小便宜可以做交际工具时,要充分利用;他的小便宜可以做交际工具的,更要充分利用。这件小小的东西,如能善于利用,在联络感情上,可以得到不少成绩的。你要多多准备人家占你的小便宜,也要留心人家愿意让你占的小便宜!
  就像人人都有自尊心一样,人人也都有好胜心,你希望与别人联络感情,就处处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而因为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就必须抑制自己的好胜心,来成全对方的好胜心。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性质的某种特长,对方要求与你比赛,你这时就必须让他一步,即使对方技术真的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小胜一番。
  但是一味退让,便表现不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还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使他觉得你无足轻重。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应该先施展你的相当本领,造成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神情紧张,知道你的确是个能手,再进一步,故意留下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给对方。对方所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安排破绽,必须十分自然,千万不要使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的,否则便会觉得你很虚伪,而他的胜利也没有多大趣味,那么,这就是你的失败。
  所以最难的问题是,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突发,就不肯再作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精神上,在语气上,在举止上,忍不住流露出你是故意让步的意思,就白费心机了。

9-6多数时候允许别人是对的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可以经常问自己:“我是想做一个正直的人呢,还是想做一个愉快的人?”因为许多时候,现实使我们无法两面兼顾。
  做一个铁面无私的正直人,你会为维护自己的公正与原则而伤透脑筋、费尽心思;而且你的“不讲情面”的正直作风往往会疏远你和你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对你敬而远之。所以,要坚持原则丝毫不怠的话,你就得学会品味孤独,不是有人说“真理常常掌握于少数人手中”吗?你要维护原则与制度,就得指出他人的错误——而他人的逆反心理却常常使你在贯彻自己意图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招致不满与抵触。但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始终坚定着你的信念,你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试图证明(或是指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而同时,也有许多人有意或无意地习惯于指责别人的观点、言行,而且总认为受批评的人应该虚心接受自己的教诲并在某种程度上心存感激,或者至少可以吸取教训。
  仔细想想,当你苦心思索出的观点与计划被某人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否决后,你会不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他对你的“逆耳忠言”?你不会!又有没有哪位小伙子在自己的“错误理论”被你仔细点评一番后对你发出忠衷的感叹:“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谢谢您的教导,您真伟大”?当然没有!实际情况是:没有人愿意受别人批评。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批评别人并非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心声受到关注和倾听是人类最强烈的心愿,那些善于倾听的人们最受人敬重和爱戴;相反,那些以师长自居总爱纠正别人的人则常常遭到反对。
  当然,这并不是说坚持原则于处世之道不宜——有时你真的必须坚持真理;虽然会招致反对,但委屈只是暂时的,时间会放大你的人格魅力,人们终会理解并由衷地敬重你,因为真理在理智的天平上最具分量。至于那些气量狭小之人,你根本就无需为他们而烦恼——顽愚的人不值得成为你的朋友。我们在此要强调的只是:要注重交流意见的方法与技巧,你要学会有效交流,正确表达你的思想,在不同的观念之中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你要使自己受欢迎,给人以和蔼可亲的印象,就得运用一种有效而“得民心”的策略——让你的心态允许别人是正确的,也就是充分肯定别人的成绩,大方而真诚地赋予荣誉;对缺点不可吹毛求疵,应以鼓励的方式激励其改正,总之你要有宽容的胸怀、信任的胆识。从现在起,当有人说,“我认为……的确很重要”时,你欣然默许就行了。如此,不再有人会对你不满,你将变得可爱起来;人们将感激你对他们的支持;你将获得比做梦还要美好的友善。于是你很快就能和大家融为一体,你将有机会目睹和分享他人的快乐,你会发现这实在是比为固执己见而孤军奋战要有趣得多。并且,为此你无需放弃自己的原则和思想。你只是不再否认别人的见解而已,因为你学会了与你的伙伴们求同存异的生活艺术——祝贺你!

9-7把得意事藏在肚子里

  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可见,谦逊是我们人类共同珍视的美德。
  有这样一个传说。
  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震。一次,他九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睛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出的事情。”
  谦虚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谦逊与内心的平静也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
  显示自己是一个危险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它会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你的个人价值方面。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通常会使你骄傲自满,把荣誉当作自我欣赏的装饰品,冲淡你的成就或在你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上的肯定错误的感觉。其实,自高自大、自傲也是缺乏包容心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自我膨胀、发烧了:自以为写了两篇文章就成了作家,演了两部电影就成了电影明星,唱了两首歌就成了歌星……个人的成就再伟大,也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之中,没有什么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你不应该过于看重它,因为它已成为你的历史——把握好现在才是重要的。不要留恋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辉煌,它毕竟只是虚无飘渺的影子而已。要知道,当你望着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时候,你正好背离了照亮你的太阳。
  或许,你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处,那不陷入奇耻大辱、落为笑柄的尴尬?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智者是决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喜欢见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些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的。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却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当然,真正学会谦逊是需要实践的。这是件很美的事,因为你在平静轻松的感觉中会立即获得内心的充实。如果你的确有机会自夸,那么,尝试着去尽力抑制住这一欲望吧,那将使你受益无穷。
  有一位朋友对于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尚不知他提升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之事。那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与自豪:他没有自夸,却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他的内心亦从谦逊中得到了更多的充实,得到更多人的赞美——而不是更少!

9-8得意不要忘形

  有位企业家曾说过:“当你经过千辛万苦使你的产品打开市场的时候,你最多只能高兴五分钟,因为你若不努力,第六分钟就会有人赶上你,甚至超过你。”
  当你被上司提升或嘉奖的时候,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你那因升迁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平下去才好。你所拟的一生计划,当然是非常伟大的,但在你没有达到这个伟大目标之前,中途的一些升迁,真可说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许在你实行一个计划时,一着手就大受他人夸奖,但你必须对他们的夸奖一笑置之,仍旧埋头去干,直到隐藏在心中的大目标完成为止。那时人家对你的惊叹,将远非起初的夸奖所能及。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说:“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当我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每晚睡觉前总是拍拍自己的额头说:'别让自满的意念,搅乱了你的脑袋。’我觉得我的一生进行这种自我教育,益处很多,因为经过这样的自省后,我那沾沾自喜、咎鸣得意的情绪,便可平静下来了。”
  一个人的伟大与否,是可以从他对于自己的成就所持的态度上看出来的。堆积你的成就,作为你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吧。
  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象,乐极生悲。
  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
  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马,并将勇士藏在马腹内,其他的主力部队亦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于是在毫无防备下,将木马拖入城内,歌舞狂欢,饮酒作乐。就在他们睡梦时,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于是特洛伊灭亡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得到两个宝贵的教训:一是得意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另外则是,失败也莫灰心,危机即转机,失败后面就是成功,遇到挫折时要咬紧牙根,紧忍自强,逆境便将过去,雨过天晴,前程一片光明。
  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流露于脸上。然而,不能光只是高兴。应该想想怎么才能维持好运,永保成功。
  希腊有名的雄辩家戴摩斯说:“维持幸福,远比得到幸福困难。”同样的道理,好业绩得来不易,但更难的是在于如何持续保持好业绩。
  所以,在运气好时,切莫得意忘形,以致乐极生悲,必须更加积极奋发,以使成绩永久不坠。

9-9改变偏激的性格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三国时代,那位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本来嘛,人家来求婚,同意不同意在你,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概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局面。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现实生活中,凡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就一定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千方百计诋毁贬损别人;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偏激的人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别人善意的规劝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谁愿和他打交道?
  所以偏激的人大多人缘很差。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对此,只有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头脑里都应当多一点辩证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至死不悟,这是做人与处世的大忌,如果不认真纠正这种“关羽遗风”,就很有可能会使自己误入人生的“麦城”而转不出身来。

9-10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如果要让一位身居高位的人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以地位、功绩自居,往往会成为领导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桎梏。
  刘备本是一位谦虚、慎行的人,关羽、张飞之死使他十分悲痛。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刘备兴两川之兵浩荡东来。投东吴的关羽旧部糜芳、傅士仁,将刘备所恨者马忠杀了,献首级给刘备,刘备连糜、傅也剐了,一同祭关公。东吴诸将献计孙权,将杀张飞投东吴的范疆、张达也送还刘备,以图息战宁人,谁料刘备剐了范、张,仍怒气不消,定要灭吴。孙权在这种情况下,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步水马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何许人也。马良说是东吴一书生,年幼多才,多有谋略,袭荆州便是他用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能轻敌。刘备却说:“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朕用兵老矣。”战争是残酷的客观现象,不以老嫩定优劣。用兵之道,看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不是谁的年龄大就算谁的计谋多。刘备在此以资夸口,以为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计谋就老到,这很可笑,不符合实际。所以,在这次战役还未开始,就注定了刘备的失败。
  “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陆逊被他嘲为“黄口孺子”,可见刘备确实看不起年纪轻轻就统领军马的东吴新任大都督陆逊。刘备是糊涂了,不晓得当年自己桃园结义,投军拉队伍时,与关张也曾是年轻人。其实,战争中涌现的著名将领,多是年轻时崛起的。拿破仑用炮一鸣惊人时,是年纪轻轻的军官;伏龙芝打国内战争时是年纪轻轻的军官……刘备轻敌,瞧不起对方主将年轻,是未战先败了一阵。
  两句话联起来,还归结在他的身上——架子放不下。
  这教训告诉我们,在考虑关键问题时,切忌把自己的身份摆进去。时时想到自己的职务,看问题就会少了客观性,多了盲目性,这样考虑问题就不周全,处理问题就会产生误差,脱离了实际以至造成抱恨终身的损失。
  有一个禅宗故事就风趣地说明了“放下”的重要性。两个和尚赶路,遇到一个美女被河水所阻,其中一个和尚就抱她过了河。他们又继续赶路,走了好久,另一个和尚指责他的同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能抱她呢?那个曾经“美女在抱”的和尚叹息:我早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自由。如果不懂得“放下”的艺术,我们就难免成为那个心胸狭隘而又怨气冲天的小和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