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能力】第八章(全文)

 老萝卜头兵 2012-05-29

法规

历史

文学

天文

地理

伟人

军事

时政

生活

收藏

图片

网络

教程

音画

娱乐

素材

【生活】《做人做事》有能力(第八章)

   

8-1说服者必备的素质

1-9

  说服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行为,但说服者要让对方明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要性——信心——办法,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说服者的素质。对于一个说服者,首先应有说服他人的欲望和意识,其次就是具备说服他人的信心和勇气。如果再掌握相关的说服他人的方法,那么就是比金刚石还坚硬的人,也会让我们说服的。
  其中关键的是掌握说服他人的方法。说服一词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指手段、方式,包括方法,也就是说话的方法,包括前面和后边讲的说法策略和方法。我们讲的说服方法也就是指说话的方法,如何说话最有效仍然是主题。服是说的结果,就是指最终要达到使人服的目的,这是第二个层面,也是主要的。
  1.要有说服他人的意识和欲望
  退一步讲,我们可以说服不了别人,但不能没有说服他人的意识和欲望。意识和欲望让人不惜以最大的努力和热忱去做事情,它是人行动的原动力。在如何使说话更具吸引力一章里,我们提到了“吸引意识”,已经对意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里,要重新提起这个概念。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首先应该想我们要做什么,然后才是我们能做什么。”说服他人首先要有说服他人的想法,这就是意识,意识应先于人的行动。如果行动先于意识,失败的几率就要增大,因为它可能降低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又是成功的保证,缺少了自信,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说服他人的意识也就是说服他人的自信心,首先应该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自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欲望是行动的助推器,要有征服对方的欲望。可以说,没有欲望的人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失望和绝望会和奢望和渴望纠缠在一起,让人最后一点欲望也成为企望。希望成为说服别人的成功说话者,说服欲望是必不可少的,欲望是行为的原动力。
  爱迪生说:“世上没有比欲望更能使人敏锐。”温德尔·菲利浦说:“欲望会唤醒一个人的理智,欲望愈尖锐,愈能使一个人趋向成熟。”
  由此说来,说服别人首先应具有说服别人的意识和欲望。
  2.要有说服他人的信心和勇气
  意志和欲望决定了说服别人的动机,但也应具备说服他人的信心和勇气,信心和勇气直接决定着你的说服是否成功。一定要成功,这是必须的;一定能成功,这是有依据的。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说服自己往往比说服别人更难。
  也许你和被说服者之间有一堵墙,可能这堵墙是虚空的。我们只有亲自用手推一推它,才能知道它能不能阻止你。应该明白这样一句话:“我们宁可被对方打回来,也不应因为害怕而放弃向他进攻。”
  说服别人一般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也许会遇上比较难缠的人,但要有信心和勇气试一试。试一试之后你会发现:说服其实很容易。他貌似强大,但他的虚弱与高大同在。
  3.要有诚恳真诚的心
  说服对方的人往往是抱有某种良好愿望、某种目的以获得某种帮助、某种利益的。在说话是一门艺术那章里我曾说过诚言的重要性,在如何说理一章里也说过说话对象的心境对说话者的要求。可以说,我们现在是有“求”于人家,包括劝服。既然如此,我们就应持有正确的说话心态。
  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情感需要。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也不能有私心杂念。只要是抱着诚恳、真诚的心态用真情打动对方,总有一天他会被你说服的。
  说服别人,说服者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心态直接决定行为,行为是产生结果的必然手段。
  不论说话采用什么样的技巧和策略,说话必须要讲道理。如果利用说话技巧把没有道理的话说得圆滑而漂亮,那只是一种说话的投机取巧,没有道理的话最好别说。
  说服别人的总的方法就是说理,以理服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情的付出定是成功的回报,说服人就是要满怀真诚地向对方说明道理。世界上没有完全不讲道理的人。他们拒绝我们,可能是因为我们没理,或是有理没说清。如果是前一种情况,那么最好就放弃说服别人;如果是后者,那很好办——学习如何说理、如何把理说清。
  比较准确的说法是:说服应该称为诚服或折服。按道理说,世上没有被说服的人,说服只是通过说理让对方臣服了、心甘情愿地认可和接受了你的意愿与你达到双赢。说只是一种方式方法,真正的服是服于理、服于诚、服于人的伟大人格,这与我们教给大家的说话技巧是没有矛盾的,因为所有一切都是出于善良者的美好心愿。我们讲的一切技巧,目的是让大家更有效地说话,使家庭、事业、婚姻更成功,而不是让大家成为江湖骗子。所谓成功者的说话,那是指用心灵和人格表达。因此,说服对方的方法是用诚心打动人、用爱心温暖人、用善心抚慰人、用信心鼓励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言语表达出这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使对方心悦诚服,心服口服。

8-2受人欢迎的说话态度

  与人谈话态度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你是否受人欢迎。一个与人和颜悦色交谈的人总能打动对方的心。那么,怎样才是良好的谈话态度呢?归纳起来有五点:
  1.表现出兴趣
  别人讲话时,要注意倾听。如果你望天望地望别处,或是玩弄着小物件、翻弄报纸书籍等等,别人就会以为你对他的话没有兴趣,会很扫兴。
  在人多的时候,你还不能只对其中的一两个你熟悉的人发生兴趣,你要把注意力分配到所有的人身上;对于那些话说得很少或是精神不太自在的人,你更要特别留神,找机会特别关照他们一下。你的注意、你的关心对他们是一种尊重和安慰,正好把他们从冷落中挽救出来。
  2.表示友善
  如果你对别人表现出刻薄的神情,或者你对别人所谈的话表示冷淡或鄙视,那么对方谈话的兴趣也就消失了。
  哪怕你不喜欢听他的话或者你不同意他的意见,但是你对他本人还应该表示友善,不要因为他说了一句不得体不适当的话就否定了他的人格。你尊重他,并不妨碍你表示与他有不同的意见。没有经验的人,一听到不喜欢的话,立刻就表现出不快和不满来,把彼此的关系弄坏、搞僵,而失去了继续交谈、深入了解的机会。
  3.轻松、快乐、幽默
  真诚、温暖的微笑,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人的心灵好像对温度有强烈的敏感,遇见抑郁的、冰冷的表情就凝结了起来、硬了起来,但遇见了欢乐的、温暖的笑容就柔软了、融化了、活泼了。所以,真诚的、温暖的微笑,快乐的、生动的目光,舒畅的、悦耳的声调,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使一切欣欣向荣,使谈话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大家谈笑风生、心旷神怡。
  至于幽默感,需要慢慢地培养,它是一种兴致的混合物,富于幽默的人常常能使客厅中充满欢声笑语,有时一个笑语或是两句妙语,就能驱散愁云、消除敌意、化干戈为玉帛、化凶戾为吉祥。
  4.适应别人
  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话多得很,一遇见趣味不投的人就感到别扭,不想开口。像这样依着自己的脾气去接近别人,真正投机的人就少了。
  跟别人谈话多关心别人,重视别人的口味。有的人喜欢讲大道理,有的人喜欢高谈阔论,有的人喜欢娓娓而谈,有的人喜欢深思,有的人拙于应对,你都要能调节自己去迁就别人的兴趣与习惯。有满腹经纶的,让他尽情地宣泄;守口如瓶的,由他吞吞吐吐;失意的,多给予一些安慰与同情;软弱的,多给予一点鼓舞和激励。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发生特别强烈的兴趣,就让他在这方面继续发展、畅所欲言;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不想多谈,就及时转换话题把谈话引到另一个方向,免得引起不快的局面。
  5.谦虚有礼
  谦虚有礼绝不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客气话。谦虚有礼是一方面真诚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的需要,尽力避免伤害对方;另一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带着一种“可能有错”的保留态度,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关心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请记住吧,与人谈话态度的好坏,是你和别人谈话成功与否的关键!

8-3说服人之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服之前,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去熟悉和了解对象,尽可能将有关的资料收集完备,精心选择适合的说服场所,仔细寻找说服的时机,预计可能采用的说服方法。一般说来,说服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说服的效果。
  在准备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掌握信息
  要说服一个人,首先需要弄清楚他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思想状态,他苦恼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思想认识水平到了什么程度,等等。只有掌握了说服对象的内心世界,才能探索他们心底深埋的真情。这时候,说服者要运用平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经验,通过调查、走访、察言观色、掌握第一手材料,力争把问题搞清楚。只要思想信息的传递渠道不发生梗阻,人的思想信息总是可以捕捉到的,走进其神秘的心灵殿堂也是不难办到的。
  在深入细致的了解中,不排除所获得的材料系道听途说的可能,所以不要完全被获得的材料所左右,需要经过多方面的验证和分析,从众说纷纭之中做出符合实际的归纳和判断。
  2.摸清情况
  和对象思想情绪有关的情况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养、性格气质、社会关系和生平经历等。
  一个人的思想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除了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外,还与他本人的素质、经历乃至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在这个人身上没产生任何反应,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却成了了不得的问题呢?这完全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造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提高对全面掌握说服对象情况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从思想素质方面,主要应摸清他是属于哪个层次的;
  从文化素养方面,主要应知道他本人受教育的程度;
  从性格气质方面,主要应了解他平时的脾气和性格是属于哪种类型的;
  从社会关系方面,主要应了解他的家庭人员构成情况;
  从生平经历方面,主要应弄清楚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事件;
  从经济方面,主要应弄清楚他个人收入、家庭经济来源、生活水平等等。
  3.抓住焦点
  把握住与说服对象之间意见分歧的焦点,说服才会有的放矢,双方的思想才能相碰撞而迸出火花。只有这样,你的思想观点才能融入他的思想观点,并对他进行深化和改造。
  4.设想对策
  说服,不可能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思路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一些梗阻现象,所以,说服之前既要充满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为了顺利地达到说服的目的,必须在说服之前,自我设计几种假设的障碍及其对策。
  5.确定方法
  上述情况的了解,是确定整个说服工作采用何种方案的依据。确定说服方法,既要考虑到对方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又要考虑自己对说服方法的驾驭能力。
  大体上确定以某种方法为主的同时,还要多准备几种方案,万一情况突变,就立即调整说服方案。

8-4怎样学会聆听

  听,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言语活动。练“口”必先练“耳”,没有“耳才”就谈不上“口才”。因此,要想取得交谈成功,必须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做一个听话的能手。
  1.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聆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需要。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少说多听。不重视、不善于倾听就是不重视、不善于交流。交流的一半就是用心倾听对方的谈话。不管你的口才有多好、你的话有多精彩,也要注意听听别人说些什么,看看别人有些什么反应。俗话说得好:“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也就是说,只有会听,才能真正会说;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促成有效的交流。尤其是和有真才实学的人交谈,更要多听,还要会听。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概也正是这个意思吧。
  那么,是不是我们什么都不说,只一味地去听呢?当然不是。假如一句话都不说,别人即使不认为你是哑巴,也会认为你对谈话一点兴趣都没有,反应冷漠。这样会使对方觉得尴尬、扫兴,不愿再说下去。到底多说好,还是少说好呢?这就要看交谈的内容和需要了。如果你的话有用,对方也感兴趣,当然可以多说;倘若你的话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和作用,还是少说为佳。即使你对某个话题颇有兴趣和见解,也不要滔滔不绝、没完没了,更不要打断别人抢话,因为那样会招致对方厌烦,甚至破坏整个谈话气氛。
  听话也有诀窍。当某人讲话时,有的人目光游离、心不在焉,给人一种轻视谈话者的感觉,让对方觉得你对他不满意,不愿再听下去,这样肯定会妨碍正常有效的交流。当然,所谓注意听也不是死盯着讲话者,而是适当地注视和有所表示。
  只要将人际关系融洽的人和人际关系僵硬的人作个比较,就会明白,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人际关系就越理想。就是因为,聆听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注意倾听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及时捕捉宝贵的信息,获取重要的知识和见解。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倾听,就会不断有所收获。即使是看似平常的言论,也往往包含着许多宝贵的信息和智慧的哲理,从而触发自己的思考、产生灵感的火花。
  第二,可以了解谈话者的意图和个性特征。每个人在谈话时,都会不自觉地显露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起初想法,只要细心分辨,就不难把握。比如,有人总爱说:“你明不明白,你懂了吗?”这样的人大都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有的人往往说:“说实在话,真的是这样,我一点都不骗你。”这样的人总担心别人误解,或是急于博取别人的信赖。而经常爱说“我听别人讲,听说的。”的人处世比较圆滑,总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怕负责任。
  对于说话条理不清的人,要想抓住他的真实想法,就更需要听清他的每一句话。为了了解对方的意图、洞察对方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用心聆听。
  第三,一面倾听对方的谈话,一面观察对方的反应,这样就可以用较为充足的时间思考自己该怎么说。即兴构思、随机反应也是口语的重要特点之一,而多听、会听则给你的细看多想创造了有利条件。
  2.用心倾听有助于心灵沟通
  专注认真地倾听别人谈话,向对方表示你的友善和兴趣,这样做的最大价值就是深得人心,能使双方感情相通、休戚与共,增加信任度。
  在谈话过程中,你若耐心倾听对方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价值”或“你值得我结交”,等于表示你对对方有兴趣。同时,这也使对方感到他的自尊得到了满足。由此,说者对听者的感情也更进一步了,“他能理解我”“他真的成了我的知己”。于是,二人心灵的距离缩短了,只要时机成熟,两个人就可以成为好朋友。
  3.聆听的技巧
  耐心倾听他人的谈话可以赢得信任。那么,应该怎样聆听别人的讲话呢?
  (1)专心倾听。与说话人交流目光,让你的眼神和表情表示出你用心、认真的态度。一定要注视对方,但不要自始至终盯着对方。适当地发出“哦”“嗯”等应答声,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以激起对方继续讲话的兴趣。即便是你感到不耐烦,也不要急于插话以否定或打断对方的话。你可以等到对方的话告一段落时,再表明自己的看法。
  (2)情绪适应。与人交流在一般的情况下,身心要处于放松状态、全神贯注,并随着说话人情绪的变化而表达同样喜怒哀乐的感情。否则,对方情绪低落,你却面带微笑,他肯定再也说不下去。
  (3)积极反馈。当对方讲到要点时,要点头表示赞同。点一点头,实质就是发出一种信号,让对方知道你在赞许他,对方这时会兴致很高地讲下去。有时还可以要求对方把某些要点谈详细一些,或要求补充说明,这样就说明你听得很仔细,同时你还可获取更多的信息。
  (4)适时提问或插话。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话和提问暗示你确实对他的谈话感兴趣,或启发对方引出你感兴趣的话题。
  (5)边听边想。听比说快,听者在听话过程中总有时间空着等待。利用这些时间空隙暗自思考,回味对方的说话内容,分析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把对方的思想、观点同自己的思想观点对照比较,预想好自己将要阐述的观点和将要表达的内容及方式。
  听是交流的一半。注意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人,永远是善于沟通、深得人心的人。因此,要培养自己注意倾听和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8-5提高说服力的七大窍门

  任何人都希望能轻松地说服他人,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更是如此希望;但是千万不要误解说服力的本意,毕竟它与饶舌不同。有的人能不费口舌就自然有说服力;有的人即使滔滔不绝,也没有洗耳恭听的听众。因此说服力并不取决于是否能言善道,而决定于能适时说出适当的言辞。当然有人天生就具有说服力,但是一般来说,说服力是靠后天的经验和努力培养而成。提高说服力需要认真加以进修、训练:
  1.掌握要点和难点
  大部分人只考虑到如何巧妙地说服他人,但能掌握“要点”的人却非常少。例如告诉对方“如果不这么做,公司就会有危险”“这样会给大家添麻烦”“如此才可以拓展前途”“必须拉拢他加入我方的阵营”……这样才算符合说服的需要。
  和人见面,想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对方是不可能的。必须彻底检讨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最低限度的要求。若抓不住意见的重点,不但无法说服对方,反会遭到对方的反击不得不知难而退。这就是因为“该说”的话表达得不够明确之故。如果一开始就心生胆怯,心想“我真的能顺利说服对方吗?”或“万一遭到拒绝怎么办”,甚至认为“对方说的也有道理”等,这些都是因为说服的基础不够稳固,才想不出“如何说服对方”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说服前先检查一下谈论的内容是否必要,再开始进行说服,才可事半功倍。
  2.掌握对方心理
  不考虑对方,只单方面谈论自己的事,不但无法打动对方,反会显得疏远。因为从感情与理性两方面来说,强迫性的做法会使对方在感情上产生不悦;而脱离要点会使对方在理性上无法理解。此时,首先需要训练的是静听。任何人都希望站在说服者的立场,不喜欢被人说服,更有甚者认为让别人说服是一种耻辱,所以努力先使对方保持平静、消除其压迫感,否则说服就无法成功。因此,与其自己先发言,不如先听对方的,从谈话内容中了解他。给予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缓和他的紧张,进一步使他对你产生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能根据对方谈话找到说服的重点。那么要如何才能让对方发表意见呢?可以先诱导对方谈论他感兴趣及关心的话题;至于对方有兴趣及关心的话题,则多半是他个人身边发生的事。
  有人认为抓住对方所喜欢和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最切身的话题,并由此而找出对方关心的目标,他就会道出自己的看法,这也就是我们必须侧耳倾听的内容。从对方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对方的嗜好、个性及说服重点。
  3.周密的论证
  不具体地表明说服的要点会失去说服力;而不得要领的要求,也无法得到完美的效果。对部下有所期望、希望达到目的时,必须周密论证以使对方正确了解。有时虽然下命令的人知道自己的意图,但执行命令的人,却不容易了解。在工作方面,说服特别需要具体的提示计划,说明理由、内容、完成日期及要求的成果,不如此提出,就很难说动对方去办,再怎么激励他,他也不知如何下手。人之所以会有积极的意愿,是因为总想拥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只有凭自己的才智能力加入整体工作时,才能体会工作的意义。
  4.发挥别人才智
  使对方发挥才智,就须告知对方他想知道的事。若没有确切的指示,他就会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产生不满或者发牢骚,破坏了工作环境的和谐。因此必须把具体的办法告诉对方,使其了解情况,他才愿意去干。例如告诉对方“你的立场是……你的行动是……最后的目标是……”。如此提示,并要求对方“我想借助你的智慧,请你务必尽力”,说服到此地步,就能巩固对方想做的意愿。毕竟了解了情况,做起事来就容易。例如明示对方“这件事的结果是……”“你下次应该这么做”等等,把自己想获得的结果具体地告诉对方,同时在明示对方的过程中,也要经常参考对方的意见,提高对方的参与意识。如此一来,才能称之为周密的说服。
  5.引导对方
  “说服就是恳切地引导对方,按自己的意图办事”。如果不以恳切的态度说服对方,而利用暂时的策略瞒骗对方,就无法使说服者与被说服者间有长久的和谐。当说服者暗自高兴“好了!说服成功了”时,而引起被说服者“唉呀!我上当了!”的感觉,这是最拙劣的说服方法。恳切地引导对方,使对方了解与满足,这时双方的满足度各为50%,要被说服者再做10%的让步,更须让其有这种满足感,否则被说服者无法心服口服,彼此根本无法谈拢,这一点须特别注意。
  6.让步
  说服必须有令双方满意的结果,否则不算说服成功。换句话说,说服者必须让对方认为“哼!这次是因为我让步,他才能成功地说服我”,如此满足感就是恳切引导的最好效果。说服者应向对方表示“真谢谢你”“没有你的帮助我就完了”“你如此帮我忙,我会铭记在心”等,如此表示谢意,以实际行动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要证明自己的谢意行动,还可在旅途中表现。如写封明信片给对方,简单说明“因为正好到你住处附近旅行,所以特地写此信向你问候,最近好吗?”……被说服者收到明信片后,心中一定会感到“啊!他还记得那时我帮他的事”,如此向对方表示好感;因为在他帮你忙时,已经做了虚心的让步,所以,礼仪一定要考虑周到,才能表示真诚的心。惟有如此仔细诚挚地表达自己,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说服。
  7.建立信任的关系
  有的人在说服时,特别向对方表示亲密的态度或用甜蜜的语言与之接近,不仅无法达到说服目的,还会引起对方警惕,甚至受其轻视。所以信任非常重要。古人说:言必行,行必果。有的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人们不能过着自私而有效率的生活,只想以自己的方式操纵对方。人永远无法一意孤行。所以如果有意与人交流、保持信任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信任的关系,寓于日常生活中,只要得到他人认同,而你也自认不辜负他人时,就能建立信任,达到圆满的说服。做到这些,相信你将能发现说服的乐趣与效果。

8-6如何在交谈中对人察言观色

  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察言,又要观色,把它们结合起来,这对提高我们的社交水平十分重要。
  1.言与色是心灵的反光镜
  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过语言这个窗口,可以窥视人的内心世界,而社交正是在不同思想的支配下的语言交锋。因此,通过语言把握对方思想活动的脉搏,自然是获取论辩胜利的关键所在。
  与察言同样重要的还有观色,考察对方的举止神态,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为真实的微妙的思想。因为许多举止神态的变化都是下意识的。在某一瞬间,它们可能完全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心理学研究证明,外界事物对人大脑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体内部某些相应组织的机能在一个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现象。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不仅是通过口头语言,在更多情况下是通过人的肌体来表现的。另一方面,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流露,又多包含在一种与众不同的习惯性动作、神态当中。据说勃列日涅夫在做出一个决定后,总要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踱上一圈。有一次他对尼克松说:“我每站起来一次,就做一次让步。”可见思想活动与举止神情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说“言”与“色”是洞察内心世界的窗口。在论辩过程中,善于从两个方面洞察对方,那么,你就算成功了一半。
  2.言与色的复杂性
  尽管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在人的肌体上的一般特征,但是,仅仅了解这一点就想在社交中准确无误地把握对方,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看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其表现之一就是人具有一种自控能力,即对言谈举止的制约和支配,这种能力对于那些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交人员尤为重要。它可以使言与色之间存在很多复杂性。
  首先,含而不露。社交活动是唇枪舌剑的较量,一般来说论辩双方出现起伏不定的情绪是很自然的。对于某些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却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着一种镇定自若、温文尔雅的姿态,看上去既不激动、也不冷淡、而是彬彬有礼。你不能说他对你的问题或陈述不感兴趣,可你又看不出他真正的兴趣所在。当你讲话时,他可能笑容可掬地看着你,给你一种好感,而心里却在想另一个问题。有的时候,他表情很严肃,甚至与你发生一些争论,但他却怀有一颗好心。在社交中,你不能轻易地认为表情温顺的人是一个好人,而应该看到他的另一面。你也不能轻易地认为表情生硬的人不怀好意,而应该看到他很可能有一颗善良的心。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言与色或表与里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矛盾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小看。
  其次,欲藏故露。就一般情况而论,社交双方总是要尽力克制和掩盖自己情感的外露,给对方的印象越是神秘莫测,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实上,任何人的言谈不可能毫无破绽,绝对的无懈可击是不可能的。有人会利用对方的心理,采用欲藏故露的方法,打一场主动的防御战。你不是在捕捉他神情的变化吗?他索性逆水行舟,将那些按常理本应加以掩饰的神态,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将你推向一种惊异、迷惑、犹豫不决的境地,使你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一切竟是那样千真万确。
  3.察言观色的方法
  人们的言与色有时是简单外露的,对它的体察是容易的,有时是复杂隐蔽的,对它的体察就比较困难。一般说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首先,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社交中的察言观色,说到底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性格定向就是通过对其表情、言语、举止的观察分析,掌握其性格类型。你可以甩出一两个对方很敏感的问题,静观一下他的反应方式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上去似乎毫无反应,就断定他是傻瓜,正如看了悲剧,有人流泪,有人木然,你不能说木然的人就没有被感动。在摸透了对方性格类型之后,你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身体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有些现象的含义人们是很清楚的,如腿的轻颤,多是心情悠然的表现;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是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头、轻咬嘴唇,则是思索的含义。还应该特别注意对方的手,尽管许多人可以巧妙地掩饰许多东西,而愤怒时却要握紧双拳,或是将纸烟、铅笔之类的东西捏坏,甚至可能两手发颤;兴奋紧张时,双手揉搓,或者简直不知道该把手放在什么地方;思索时,手指在桌面、沙发扶手、大腿等地方有节奏地轻敲,是一个普遍的动作。
  其次,抓住“决定性瞬间”。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神情的掩饰,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滴水不漏。关键问题是你在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能否准确判明哪一个变化是有决定性的。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你长时间地洞悉他的破绽,因此,时机对你非常宝贵。至于究竟什么才是这种“决定性瞬间”的具体显现,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咬住,那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凭借你的经验和感觉来定夺,无固定模式可循。
  再次,主动探察。察言观色,不能理解为被动式的冷眼旁观。事实上,主动进攻,采用一定的方式、手段去激发对方情绪才是迅速、准确把握对方思想脉络的最佳途径。这里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漫谈方法,即在触及正题之前,漫无边际地谈些与题无关的话,目的在于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习惯和学识等情况,如果对方感到厌倦,那么你的漫谈还可起到扰乱其心绪的作用;二是施放诱饵,你可以若有若无地用一些对对方具有吸引力的话题,判断出对方的心中所想,摸清对方神情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语言点位置;三是激将法,可用一连串的刺激性问题,攻击对方,使其兴奋,进而失去对情绪的控制。你还可以做出一些高傲、看不起对方的姿态,对他的自尊造成一种威胁,激发他的情绪;四是逆来顺受,当你还没有吃透对方脾气的时候,可以装出一副怯懦无能的样子,当他错误地以为你是不堪一击的对手时,他对神情的控制就会放松,你也就比较容易看出他的心态了。

8-7与人谈话时应注意哪些禁忌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富于变化,也越来越忙碌,人们交往的范围扩大了,频率加快了,而交谈也在人们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所有的谈话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人愉快的,另一种则是让人生厌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受人欢迎的谈话者,能轻松地进行愉快而成功的交谈。
  正如谈话有技巧一样,谈话也是有禁忌的。我们不能满足于我们知道或掌握了多少技巧,我们还要谨慎地注意谈话的禁忌,力避误闯雷区。
  1.忌喋喋不休
  爱喋喋不休地抱怨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沿街乞讨的乞丐。他们与人见面,张口就说“我的命运太差”,闭口就说“我的工作让我很烦”,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数小事与无尽烦恼向别人倾诉、哀叹不已。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烦恼,而别人有什么义务浪费时间听你那容易破坏心情的过分唠叨与抱怨呢?所以喋喋不休地抱怨只能引起别人的厌烦而不是同情。
  2.忌枯燥无味
  有一类人说话别人不爱听,并不是因为说话太多、喋喋不休,而是因为说的话太枯燥乏味,没有一点儿波澜和惊奇。他常常是夫子自道、观念单调、言语乏味,这类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使人感到厌倦了。
  这些没有重点、没有观点、平淡无奇、像白开水似的话,很快就会让聆听者失去耐心。
  3.忌插嘴插舌
  插嘴插舌者总是在你说到高兴处,冷不防半腰杀进来,让你猝不及防,不得不中途偃旗息鼓而退。他不会预先告诉你他要插话了。插嘴插舌者有时会插到别的话题上,有时是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能耐。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原来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插嘴插舌者不懂得尊重别人。
  也许,对付插嘴插舌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与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同处一室,那样场面一定精彩,他们双方也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只是他们会更无聊。
  4.忌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的人平时似乎特别容易开小差,心神经常浮游不定。如果你告诉他一件很重要或很有趣的事情,他却把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像灵魂飞到别处去了一样,眼睛看着前方,或若有所思,或突然问:“噢,你说到哪儿啦?”“你刚才说什么来着?”这时你一定觉得说话的兴致全无。
  当然,也许有人说是你本人的过错,也许你讲的事情使他很难感兴趣。可是,即使如此,他也不可原谅,因为他的心不在焉是一种很没礼貌、很伤人感情的行为。
  5.忌武断暴躁
  武断暴躁的人是一种特别没耐心且相当自负的人。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要追问为什么或找个解释,他会很暴躁地用最短的一句话让你血脉鼓胀而闭嘴。他们常说的话是:“不要烦我。”“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说的。”
  6.忌空泛说教
  人们往往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年龄比别人大,潜意识里就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有经验、比别人懂得多,因此在谈话时容易带有说教的腔调。
  当然,不能完全把说教一棒子打死,有时说教中也有正确的忠告,但这些忠告也经常因带有说教腔引起谈话对象的逆反情绪而不被接受。既然是要说服教育别人,那么就该注意如何使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所以要力避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是要拿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我们见到的说教者常常如此说:“你须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的作为。”“现在我不喜欢讲这一类事情。”“我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同你讲。”或者“我也许不应讲这些话,可是我想你会明白这些话的好处的。”
  其实,说教者说的这些话,应该是在别人接受观点时自然而然地从心里产生的想法。而由说教者嘴里说出,说的再多也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已,收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惹人生出抵触情绪。
  7.忌自我吹嘘
  大言不惭的人也许会引起人们一时的兴趣,他所说的那些背离事实的故事,在疲倦的时候听听倒也无妨。而他讲的往往还有声有色,故事完整,波澜起伏。只是他讲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他自己。如果你留意一下,几乎每句话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字“我”,这个无限重复的“我”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大言不惭、吹嘘自我的人到头来反而给人家留下浅薄和无知的印象。同时,他那过分关注自我、忽视旁人的“自我中心”最终会沦为“自我孤立”。
  8.忌说长道短
  笑话、幽默、奇人逸事不失为良好的交际润滑剂,但一旦走过头了,沉浸于那些不堪入耳的黄色玩笑中,或出言粗俗,常被人认为是缺少思维能力和知识浅薄,从而失掉自己人格的尊严。
  由于缺少健康、高尚的情操引导,低级趣味的人往往爱关注无聊的琐事、爱探听别人的秘密轶闻,有时是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是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类人还会把这些秘事轶闻添油加醋,然后传扬出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对于这类爱说长道短的人,当他向你发问时,你最好不要直接答复他,只需转弯抹角地让他自己发觉他的问题只是废话就可以了。
  9.忌小题大作
  爱小题大作的人,常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一件很渺小且不合乎时宜的事物上。若要他讲述一段遭遇,他一定会不厌其烦地用5倍以至10倍的时间来讲述他的故事。你听他讲了好久,被他众多的不必要的散漫的细节弄得晕头转向时,还可能听不到他讲述的故事的要点。如果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你想抓住故事梗概,问他一句:“喂,你所讲的那位穿灰色风衣的女人究竟如何呢?”他仍会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不用急,我就要讲到她了,你先听我把这个说完。”接着,他又啰里啰嗦地说上很多无关紧要的话。
  假如这位小题大作者,能看出听他故事的人如此耐烦完全是因为礼貌,那么他必定会把要说的话整理完后才讲。若能看出对方对故事并不感兴趣,他也会采用种种努力使故事讲述得更紧凑一些。遗憾的是,他们始终觉察不出听众的反应。
  10.忌自说自话
  交谈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形成一种交流,可是自说自话者常常只说自己那方面的事。他不管别人接受不接受,或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只管自己说自己的。自说自话的人,脾气一般倒很好,只是他们认为自己所感兴趣的,一定也是他人感兴趣的。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位自说自话者,该怎样应付呢?最好是尽力使话头转向别的方面去,不给他机会自说自话。同时,我们自己把该说的话说完后,就礼貌地告辞。
  11.忌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的人是一群非常固执的人,我们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使他转变或使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意见,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总不能使他动摇。这种人,往往喜欢争辩,倒不是他为争辩真理而争论,他只是希望巩固他那独特的意见罢了。即使他明白无误地失败了,他还是不肯承认,还要固执己见。
  跟执迷不悟的人谈话,很难有随便与轻松的氛围,他谈过了一个特别的话题,于是转向另一个话题。可是,当他忽然间想到了要说的话,他又打断了你的话头,再回到先前讲的题目上去。他所想要说的话,并不是一个新的观念或意见,只是对先前所讲的那特别的话题还嫌不充分、还嫌不突出,所以他还要再讲一遍。
  执迷不悟者和自说自话者是不同的,自说自话者可能有好脾气好学问,说话时顾到前因后果。执迷不悟者只是一味固执而已,他常常是自私的,甚至比大言不惭者更自私。对付这种人并制止他说话的最好方法便是和他赌东西。
  12.忌自作聪明
  有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摆出一副什么事都知道的架势,因此在言语行为上,总认为别人说的不好、考虑得不周,其实自己的意见也高明不到哪儿去,或者根本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既好笑又好气。
  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还特别爱说话,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比谁的意见都好,爱大着嗓门到处嚷嚷,炫耀自己万事通的本领。拿这样的家伙怎么办呢?办法是有的,最好的办法便是给他一个不言不语。当时不要说一个字,也不要露出任何表情,只当这个家伙不在场似的,这样做了几次之后,自作聪明者便会真正聪明一回,感到自己没有被理睬而闭口。
  13.忌言而不实
  言而不实的人说话很少有个准数,要么与事实本身不符,要么说一套、做一套。长此以往,极易失去别人的信任。
  有些时候,言而不实的人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更多的时候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话从他嘴里出来就走了样了,或有夸大,或有虚构。因此,对于言而不实的人,你最好只是姑且听听,有必要时再自己调查核实一下,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14.忌语言刻薄
  有些人似乎特别伶牙俐齿,说话咄咄逼人,攻击性特别强,而且往往伴有冷嘲热讽,给人不留情面,实际上他只是言语刻薄。这类人常被形象地称为“刀子嘴”。
  言语刻薄的人往往因为一句话就会失去别人的友谊和信任。人与人最好能平等互爱,为什么要用刀子似的刻薄言语去伤人的心呢?不过言语刻薄的人似乎很难改掉这一说话方式,这跟他的性格、修养有关。这种人往往冷漠、自私而寡情。
  15.忌辩论成狂
  有的人说话好像就是为了与他人辩论似的,不是那种为了真理而辩论,而只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无论别人说什么、怎么说,他总要拿出不同的或相反的观点与别人对垒,似乎这样很有趣。这种人被称为辩论狂。
  辩论狂的天性在于使每一次谈话都转成辩论,而在辩论中,从不控制他好斗的天性。“你这儿错了。”“啊!那是你造成错误的所在。”全是辩论狂爱说的话语。在他看来,任何人都喜欢参加辩论的。辩论成狂将会吓跑他周围的朋友。

8-8怎样培养说话的幽默感

  幽默给人以从容不迫的感觉,更是男子汉成熟、机智的象征。你不必为自己的言语贫乏而懊恼,掌握下列幽默方法,你也可以成为幽默专家。
  (1)当你叙述某件趣事的时候,不要急于显示结果,应当沉住气,要以独具特色的语气和带有戏剧性的情节显示幽默的力量,在最关键的一句话说出之前,应当给听众造成一种悬念。假如你迫不及待地把结果讲出来,或是通过表情与动作的变化显示出来,那就像饺子都破了一样,幽默便失去效力,只能让人扫兴。
  (2)当你说笑话时,每一次停顿、每一种特殊的语调、每一个相应的表情、手势和身体姿态,都应当有助于幽默力量的发挥,使它们成为幽默的标点。重要的词语应加以强调,利用重音和停顿等以声传意的技巧来促进听众的思考、加深听众的印象。
  (3)不管你肚子里堆积了多少可乐的笑话和俏皮语言,你都不能为了体现你的幽默之处,而不加选择地一个劲儿地倒出来。语言的幽默风趣,一定要根据具体对象、具体情况和具体语境来加以运用,而不能使说出的话不合时宜。否则,不但收不到谈话所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招来麻烦,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引起事端。
  因此,如果你现在有一个笑话,不管它有多么风趣,如果它有可能会触及对方的某些隐痛或缺陷,那么,你还是做一下努力,把它咽到肚子里去,不说出为好。
  (4)有些人在做说服别人的工作时,运用幽默过多,常常是笑话接笑话,连篇累牍,就像连珠炮一样。这样一来,谈话内容往往会脱离主题,难以实现说服别人的目的。对方听起来,也会感到云山雾罩,不知道你究竟要说什么,甚至认为你在向他展示幽默才能呢!
  (5)最不受欢迎的幽默,就是在讲笑话之前和之中,或是刚讲时,自己就先大笑起来。自己先笑,只能把幽默给吞没了。最好的方式是让听众笑、自己不笑或微笑。这就是说,采取“一本正经”的表情和“引入圈套”的手法,才是发挥幽默力量的正确途径。
  (6)在每次讲话结束的时候,最好能激发全体听众发自内心的笑容。不妨试一试,用风趣的口吻讲个小故事或说一两句俏皮话、双关语或是幽默的祝愿词,这些都是很妙的结尾。总之,你要设法在听众的笑声中说“再见”,让你的听众面带笑容和满意之情离开会场。
  任何人在与别人交往时必然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在此情况下,你若能从容地开个玩笑的话,你与别人之间紧张的气氛相信就能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你的同事还会被你的魅力吸引,被你的宽广胸怀感动,进而钦佩你,最后真正接受你。善于幽默的人,大多能把幽默的力量运用得十分自如、真实而自然。所以,当他们开玩笑时,别人不会感到耸人听闻或是哗众取宠,而只是感觉欢乐。

8-9好声好气好交谈

  说话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人们对其发音器官的有意识控制和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种控制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对象便是说话的声和气。恰到好处地使用声和气不仅能充分地表达说话的意图和情感,而且还能使说话生机勃勃,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根据语音学中音素、音位的原理和人们说话时用声用气的心理状态及规律,我们可以把声和气通俗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和声细气
  这种声和气宛如柔和的月光和涓涓的泉水,由人心底流出,轻松自然、和蔼亲切、不紧不慢,能给听者以舒适、安逸、细腻、亲密、友好、温馨的感觉。人们在请求、询问、安慰、陈述意见时常使用这种声和气。它可以弘扬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阴柔之美。尤其是在抒发情感时,这种声和气的运用更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2.轻声小气
  它可以表现说话者的尊敬、谦恭、谨慎和文雅。在和别人交谈时,使用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密切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时,它还能避免一些可能会招致的麻烦。当然,用它来公开坚持意见、反驳别人、维护正义和尊严或表示强调是不可取的。
  3.嗲声嗲气
  被宠爱者(通常是女子和儿童)对宠爱者说起话来嗲声嗲气,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娇滴滴的秀气,更能博得和激发宠爱者的爱心和情感。可见,这种嗲声嗲气实际上是爱的律动。
  4.大声吼气
  铁人王进喜曾有一句名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可见,大声吼气可以表现说话者的英勇精神、坚强意志和刚毅决心。此外,它可以表现威胁、指责、愤怒、宣泄等意思,并能起到强化意识、渲染气氛、深化表现力度等作用。
  5.高声大气
  这是人们用来召唤、鼓动、说理、强调和表达自己激动心情的声和气。它可以表现说话者的激情和粗犷豪放的气质。虽然它和大声吼气都属于高音频和高调值,但是,它和大声吼气却有所不同。它通常是用来表示极度的喜欢或慷慨激昂的。
  6.粗声粗气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或苦恼。于是,粗声粗气地说它一通便成了一种自我排忧解愁的好方法。不过,听者习惯把粗声粗气与指责、反驳、训斥、顶撞、反感、抱怨内涵联系在一起。因此,使用这种声和气时应谨慎小心。
  7.恶声恶气
  世界虽然美好,但仍然有心术不善的人或令人深恶痛绝的事。用恶声恶气来鞭笞这些丑恶的人或事,可以起到警告、怒斥、敌视、憎恨、蔑视、制止等作用。此外,它还可以宣泄说话者的不满和愤怒等情感。
  8.冷声冷气
  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说话者有时不能或不便用恶声恶气来公开而又强烈地表示自己的意图和情感。于是,冷声冷气便可代替恶声恶气,而成为说话者的一种“冷战”的方法。它除了可以间接地表示恶声恶气所表示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讨厌、讥讽、挖苦、不愿意、不赞成等意思。
  9.怪声怪气
  人们习惯把自己所憎恶或讨厌的人在说话时所使用的声和气看做是怪声怪气,因而,这种声和气常含贬义。不过,在有些场合下,借机模仿自己所憎恶或讨厌的人的怪声怪气,到能表示说话者蔑视、憎恶等意思和起到挖苦、嘲讽等作用。
  10.低声下气
  它原是说话者在对有身分、有地位、有某种特殊的背景或自己所尊敬的人说话时,为了表示尊敬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声和气。不过,人们现在常把它看做是奴颜媚骨和窝囊的表现。
  11.唉声叹气
  人生并非梦幻般的仙境,生活也并非总是充满着阳光。人们不时会遇到一些忧心苦闷、不快或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借用唉声叹气可以发泄说话者的内心苦闷和表示因自己无能而感到的抱歉、追悔和内疚。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对某些背景特殊的人唉声叹气和辅之以笑容的话,倒是别有一番意思和情趣。
  12.怨声怨气
  遇到不公正、令人不满和不快的人或事情时,用这种声和气可以表现说话者埋怨、哀愁、不满、不快等情绪。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发泄内心不快和自我安慰的方法。
  13.有声无气
  在有些情况下,说话者会一反常态,说起话来让听者只闻其声、不觉其气。这种有声无气的说话方式表明说话者精神沮丧、意气消沉、心烦意乱、缺乏兴趣、慑于某种威胁或体力不支。常言的“有气无声”也属于这种范畴。
  14.吞声忍气
  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吞音现象。它通常表示说话者内疚、恐惧、惭愧、遗憾、无奈、懦弱等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常言的“欲言又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这种范畴。
  15.屏声屏气
  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说话者无意识地暂时抑止声和气,或者有意识地闭住声和气,这样往往能产生或制造某种设想的说话效果。比如:吸引、被吸引、尊敬、谨慎等等。
  16.泣声悲气
  当说话者感到悲愤、苍凉、伤感时,说起话来便会带有一种无意识的泣声悲气。善于表演的人,能借此表现极度的哀伤以唤起听者的怜悯和同情。这种声和气的最大特点就是气多于声。
  17.破声破气
  前一段时期,我国歌坛上兴起了一股“西北风”。这种“西北风”的演唱特点就是歌唱演员以破声破气来表现西北人、山里人乃至一些普通人的那种特有的粗犷、豪爽、热情、奔放、坚强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不同的声和气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说话时,不仅要注重遣字用词,还应该选用好恰当的声和气。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再美的词语也会失去其光彩,并很有可能引起听者的猜疑、妒忌、不满、反驳、敌视、唾弃和嘲笑。总而言之,我们在使用声和气的时候,必须遵循下列几项基本原则:
  1.贴切语义
  一种声和气所表示的特定意思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意思具有其特定的稳定性,是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声和气的语义特点,我们只能遵循这一特点,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地违背它或者改变它。例如:不能用大声吼气来抒发自己的柔情蜜意,不能用粗声粗气来称赞别人,更不能用恶声恶气来表现我们激动的心情。否则,我们将不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本意,甚至还会招致麻烦和痛苦。由此可见,只有遵循声和气的语义特点和选用恰当的声和气,我们才能很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2.避免歧义
  相同的词语配上不同的声和气,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这是语言的一种歧义现象。仅以“你这死鬼”举例。用粗声粗气说,它表示反感、抱怨、指责;用恶声恶气说,它表示怒斥、憎恨、警告;用阴声阴气说,它表示诅咒;用柔声细气说,它表示亲昵;用嗲声嗲气说,它表示打情骂俏或假骂真爱;用高声大气说,它表示向听者示意去采取某种行为;用唉声叹气说,它则表示被迫接受对方的建议或行为,等等。因此,使用好声和气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尽力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歧义现象。
  3.区别对待
  使用声和气时,我们不能忽视说话对象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等因素和使用的时间及场合。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上述因素和不同的时间及场合而选用不同的声和气。例如:对长辈、女性、社会地位高或文化修养深的人应使用和声和气、柔声细气和平声静气,不应大声吼气、高声大气或粗声粗气。妻子在丈夫面前嗲声嗲气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但是,若妻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对丈夫嗲气嗲气的,非但不会激发丈夫的情趣,反倒会自讨没趣。
  4.积极向上
  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不时会有不满、不快、伤心、忧愁或悔恨。尊重和善于生活的人不会因此而沉沦,而是从中振作起来,成为生活的强者。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使用的声和气要力争积极向上、催人进取和充满活力。这样,我们才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并丰富自己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