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情世故宝典 第八卷 心理辅导 (珍藏版)

 吉祥如意988 2013-11-27

 

吉祥如意

  人际关系治疗法

  沟通分析法在理论的架构上,虽是承精神分析学派而来,从本我、自我、超我的观念里,提出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自我状态的看法,强调的不再是生物性的驱力,反而偏重于感觉和情绪,并且这三种自我状态是具体可观察的,不似精神分析学派,对于本我、自我、超我的说法是抽象性的概念,在这一方面,沟通分析法是有其突破性的成功之处。

  TA在人格结构的看法,由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自我状态,继续其理论的延续,若此三种状态能顺利转换,便可形成良好的适应人格,假如其中产生混淆、污染、排除的情形,不适应的行为会因此而生。从沟通方面来说,若在三种自我状态下,能以互补式沟通进行,那么沟通是顺利、延续性的,但出现交错式、暧昧式的沟通则会使沟通产生问题。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的任务是要帮助当事人认清其自我状态为何,以及使当事人发现自己无益或破坏性的沟通方式,进一步改善当事人的沟通型式。

  TA理论的概念里,强调人的发展过程中,父母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和影响力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会左右小孩子的早年决定、人生地位以及人生脚本的形成。所以在生长的过程中,父母若多是以命令(injunctions)的方式教养,少给予抚慰(strokes)的需求,即使小孩子生而OK,这些成长过程的负向生活经验却会主宰了小孩子早年决定的关键因素,人生地位、人生脚本的不当也因此根深柢固地形成。在治疗的过程中,分析便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从结构分析、沟通分析、脚本分析、心理游戏分析等,无非是让当事人去察觉、了解到自己目前的自我状态、人生脚本为何,透过检视的过程,帮助当事人去重新做决定,并且选择建立新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脚本,这也是TA在人性观中强调“人是有改变决定的能力”带来积极、乐观的态度,使人能更加地掌握自己,朝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方向迈进。总体来看,TA虽然有精神分析的影子在,但它的精神却是同于阿德勒与完形学派---相信人是主动的行为者、决定者,其人生脚本的概念也近于阿德勒所提的生活方式,是决定一个人往后生活的方向,而生活方式与人生脚本的不当,是可以透过治疗历程的觉察,有所改变。当然,每个学派都有其优缺点和被批评之处,不同的是,TA能收集各派的优点和长处,形成一套新颖、独特、易懂的理论,一般人也能由自修的方式学得这些概念,对自己有所帮助与成长,我想这是TA应该可以被提出来说明其最有贡献的佐证。

  情商与人际关系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人际智能的四大要素是:

  组织能力。这是领导者的必备技巧,包括对群体的动员和协调能力。剧院的导演与制作人、军队指挥官与任何组织的领导者多具备这种能力,表现在孩子身上则常是游戏场上的带头者。

  协调能力。具备此能力的人善于仲裁与排解纷争,适于发展外交、仲裁、事业购并等事业。表现在小孩子身上则常为同伙排难解纷。

  人际联系。具备此能力的人深谙人际关系的艺术,容易结交朋友而且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更是忠实的伴侣、朋友与事业伙伴。事业上是称职的销售员、管理者或教师。这种人最善于从别人的表情判读其内心情感,也最受同伴的喜爱。

  分析能力。敏于察知他人的情感动机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深刻的亲密关系。心理治疗师与咨商人员就是将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的典型例子。

  专家指出,以上四种技巧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是构成个人魅力与领袖风范的根本条件。

  智商测量方法标准

  对智力测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有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个案调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测验法等。

  现代心理学最早使用智力测验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1904年法以国教育部长邀请科学家与教育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学校判断低能儿童的方法问题。比奈就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他与西蒙合作,于1905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智力的具有成效的量表,叫做可量的智力表。

  1908年,比奈与西蒙对这个智力量表做过一次订正与补充,1919年双做了第二次订正。这个量表儿作比奈-西蒙智力测量量表。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量量表很快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中国,20年代初期有陆志韦订正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谬世承、陈鹤琴合作的《智力测验法》。30年代有陆志韦、吴天敏再次订画龙点睛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它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商用英文IQ表示。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生理年龄指的是儿童出生后的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量测出的年龄。

  智力年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不能表示不同生理年龄不同儿童的智力高低。例如:甲儿童生理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而乙儿童年龄10岁,其智力年龄11岁,两个儿童的智力年龄都比自己的生理年龄大了1岁,这就很难比较他们两个人的智力的高低。采用智商就能相对比较出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甲儿童的智商力5/6×100=120,乙儿童的智商等于11/10×100=110。从甲乙儿童的智商我们可以认为,甲儿童智力水乙儿童的智力水平高。

  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

  我们生活的空间中,每天都需要与人进行交流,掌握一定的交际心理方法,你就可以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人物。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设防心理

  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为了这些,你要设防。这种设防心理在交往过程中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交流。

  这只是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几种心理,我们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你会对交往有更多的认识。愉快的人际关系会带给你朋友和自信,有助于良好身心健康的建立。

  人际关系9道润滑油

  1你面部的表情比你的穿戴衣饰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是一种愉快的与人相处的方式,它与虚伪的恭维是两码事--罗斯福在每当有人来访的前天晚上,开始翻阅这位客人感兴趣的话题。

  3如果你想每天得到快乐,那么抱怨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不管是上司临时派给你任务、中午的饭菜还是恋人的着装。相反,你的赞许要超过三次,这样你便会快乐。

  4在尚未确实了解一个人之前,唯一妥当的法子就是假设他是诚实正直的--人们往往会按别人以形成的观点去做,再说谁都希望享有品德与好名声。

  5我始终相信,只有用放大镜看自己的错误,而用相反的方法看他人的错误时,你才能对自己和他人有个较为公正的评价--这句话是甘地说的。

  6沉默并不永远是美德。它有时会在你周围筑起一篱笆,让别人无法走进你--而对你的距离感并不一定都会延伸出好意,它有时会造成他人对你的误解。

  7为朋友要一份丰盛点的菜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太克俭。因为你同时也享受到了美味,和在美食佐餐下的友情的酐畅。

  8不一定要在他人生日结婚时送礼,只要你碰见了合适的礼物,不一定要是什么特殊日子。礼物不是为了义务与交换,只是为了向对方表达友好与情感。

  9不要给自己下这样那样的结论,比如:我是个内向害羞的人,或者,我是个不讲究衣着的人。这会限制住你生活中的许多乐趣与交往。相反,做些与你结论相反的事情,这会使你的生活获得许多意外惊喜。

  懂得感恩 懂得回报

  不管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回报之心。

  自己所获得的一切、所享受到一切,不是凭白无故的,而是许多其他人所创造、所奉献的。他们或直接或间接,构成了今日我们的"喜缘"。

  因此,应该培养这样的胸怀:不管你对世界的贡献有多大,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为你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付"利息",是为给予了你许多帮助的他人进行回报。

  有一次,国王安诺斯奇万在自己王国中旅行,看见一位老人,正满头大汗地干活。国王问他干什么,老人告诉他:"我在种果树。"

  国王惊奇地问:"你的年纪已很大了,你为什么要种这些树呢?你既不能观赏到这些树的叶子,也不能坐在树荫下乘凉,更别说吃到树上的果子了。"

  老人答道:"那些已长成的树,是我们的先人们栽的,使我们现在得以享用;现在,我也栽树,为的是让我们的后人也能从这些树上得到收获。"

  每个人既然享受了前人给我们创造的幸福,这是感恩,也有责任让后来者享受我们奉献的成果,这是回报。

  人际关系良好有益健康

  在美国,每逢节假日,医务专家们便忙得不可开交,很多人向他们讨教节假日防病、健身的窍门,一些著名专家会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列为“健康建议”的第一条。许多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专家们认为,朋友和家人是良药。

  有一项进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身体健康的益处颇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比那些在生活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更不容易生病,就算生病,前者也比后者痊愈得快。

  心脏病、痴呆甚至普通的感冒都会受到人的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家用感冒病毒作了一项实验:他们让每个健康的志愿者呆在有同样多病毒的试验室里,然后观察他们是不是出现了感冒症状。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广泛的人中只有35%的人最终患了感冒,而朋友很少的人患感冒的高达60%。

  在心脏病发作时,人际关系好的患者不容易猝死;在抢救中,他们的心脏也更容易恢复功能。在对患有乳腺癌的妇女的研究中,亲朋好友多的妇女的死亡率明显比那些与其他人联系很少的人低。此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能使人更长寿。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一群中老年人进行了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交际面窄的人的死亡率比那些交际广泛的人高20%。

  积极的社会生活还对心理健康有益,对治疗抑郁症更有效。在费城,研究者向2000多名老人征求对死亡和自杀的看法。在没有亲朋好友、多年无客人来访的老人中,有几乎一半的人说有过寻死和自杀的想法;而有更多的朋友、亲戚和客人的老者有这种想法的就少得多。

  科学家尚不清楚社交生活对人身心健康为何会有这样大的作用。有的研究者认为,与他人交往多的人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和偏食等问题更少。另外有证据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人体的化学反应的变化。高血压和其他疾病可能会导致人的荷尔蒙增多,而有良好关系的人可以很好地减轻压力,从而降低荷尔蒙的水平。

  构建社会关系简单的方法就是恢复与朋友、亲人的联系,同时使现有的人际关系重新焕发活力。对于尘封已久的友谊只需一个便条、一个电话或做一次拜访就能重新唤起。如果你不想恢复过去的人际关系,新关系的建立必不可少。你可以参加社团和慈善机构,帮助他人做有意义的工作,你自己也会感到心情愉快。此外,你还可以参加一些活动,结识一些有趣和有同情心的人。

  单身贵族心理成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主性提高,视野以及关系范围的扩大,单身贵族,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成因:

  信息处理能力跟不上变化

  关系发展迅速,人脑已经处理不了这么多的关系。太多的关系维持,使得

  往往是近距离事物难以顾及。邻里关系淡化。实际社交***缩小。彼此的信任度下降。

  网络交友正是克服了这个障碍。

  自恋倾向

  同性恋

  研究发现,同性恋倾向的人群比例并不小。

  价值观偏差

  GOPLA先生通过近200个单身贵族的访谈调查发现。单身贵族价值观异于常人的占了67%。

  心理创伤

  包括家庭不幸经历。

  失恋或伴侣背叛

  恋人/伴侣的不幸亡故。

  不当教育

  特别是不正确的性教育。

  不合适的文化影响。

  缺乏自信

  没有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信心。

  缺乏对社会的信任

  缺乏对他人的信任。狭隘地认为只有钱财/实物,或者某些宠物才值得信任,才忠于自己。

  似乎是与人无干,但是他们由于社会关系的缺陷或断链,不可能象他们自认为的那么幸福,他们往往会陷入忧郁和焦虑,影响生活的质量。因此,针对这些心理成因进行心理治疗还是必要的。

  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技巧,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

  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实现自利与利人的互动

  人不自利,会变成寄生虫;只自利,易成为吸血鬼。完满的人生,是自利与利人的统一!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哭声,赶快跑去,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于是他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前,一位优雅的绅士走出来,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做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荣获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此前,这是一种不治之症,但是,有了盘尼西林,他就得救了。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互利改善了世界的品质。汉语的"人"字,十分有哲学意味,那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支撑。"今天你帮我,明日我帮你。"这是最浅显的表述。因为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益处,也给世界带来了温馨与进步。

  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

  在人际交往中,幽默是心灵与心灵之间快乐的天使,拥有幽默就拥有爱和友谊,凡具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欢乐和融洽的气氛。在无法避免的冲突中,幽默感不强的人就面临考验,是拍案而起,横眉怒目,还是悲天悯人,大智若愚?幽默家的高明在于即使到了针锋相对这时,也不像通常人那样让心灵被怒火烧得扭曲起来而是仍然保持相当的平静。在对方已感到别无选择时,幽默家仍然有多种多样的选择。

  一个秃头者,当别称他“理发不用光钱,洗头不用汤”时,他当场变了脸,使一个原本比较轻松的环境变得紧张起来。

  一位演讲的教授,也是一个秃头,他在自我介绍时说:“一位朋友称我聪明透顶,我含笑地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然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头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外表美是心灵美的反映。”教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整个会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同样是秃头,同样容易受到别人的揶揄和嘲谑,为什么不同的人得到的却是别人不同的认可,其间的缘故就是没有幽默感。

  幽默家兼钢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听众不到大半,他当然很失望也很难堪,但是他走向舞台时却说:“福林特这个城市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整个大厅里充满了欢笑,波奇也以寥寥数语化解了尴尬的场面。

  由此可见,幽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随和的个性,还显示了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幽默要在入情入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这需要一定的素质和修养。

  幽默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既有愉悦式幽默、哲理式的幽默,也有解嘲式幽默、讥讽式幽默。为了达到幽默的礼仪效果,对同志、对朋友宜多用愉悦式幽默和哲理式幽默,对自我、对友人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运用解嘲式幽默,对待敌人、恶人则要用讽刺性幽默,以便在幽默讥讽中,给对方以鞭挞。

  幽默的使用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是对于长辈、女性、初次相识的人,幽默一定要慎用。同时,幽默要注意“度”,一旦过了头,就可能被对方误解为取笑与讥讽而造成不愉快。

  幽默是润滑剂,能使僵滞的人际关系活跃起来;幽默是缓冲装置,可使一触既发的紧张局势倾刻间化为祥和;幽默是一枚包裹了棉花团的针,带着温柔的嘲讽,却不伤人。幽默也充分显示出幽默者和被幽默者的胸襟和自信。

  人际交往的几种心理障碍

  1.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3.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羞怯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与他人正常交往。

  7.敌视

  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由于受到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人际关系与人力资本投资

  除了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外,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都需要投入。人际关系的投入除了满足现时的需要(娱乐、情感交流)外,还可以使这种人际关系能维持和加深,以便在将来的交往中获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构建人际关系的目的性会更强,会有更浓厚的投资色彩。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各市场参与者都希望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与各利益主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促成交易与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