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腹胀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腹胀
本病届西医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范畴。是指院腹胀满而无疼痛的一种症状,多田消化不良,起居失调,以及外伤,术后等原因引起。临床特点以满腹胀满,食欲不振,食后饱闷,恶心暖气,四肢沉困等为主症。
l、冰片0.2克?研末敷于脐部(脐孔内),胶布固定,再用松节油热敷或以艾灸15~30分钟,每日1次。主治腹胀饱闷恶心(《湖南医学》)。
2、胡椒3 0克,蝎尾1-5克(去刺)。共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5~20丸,陈米饮下。主治腹胀(《类编朱氏集验方》)。
3、白杨东南枝(去苍皮,护风细锉)5升,酒5升.淋讫,则以绢袋盛滓,还纳酒囊密封再宿,每服l合,日3次。主治腹胀满坚如石,积年不愈者(《必敞方》)。
4、乌芋。去皮,填八雄猪肚内,线缝,砂器煮糜食之,勿入盐,主治腹满胀大久_不愈者(《本草经疏》)。
5、益智子仁6 0克。浓煎饮之。主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技(《世医得效方》)。
6、白石英300克,明净昔。捶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2斗浸,以泥重封瓶口,以马粪及糠火烧之,令酒小沸,从印至午即住火。日可3次,暖1中盏饮之。如不饮酒,即随性少饮之。主治腹坚胀满(《圣惠方≥),
7、五香血藤,水煎温酒服。主治气滞腹胀(《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8、厚朴火上炙夸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6克,日3服。亦治反胃,止泻。主治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斗门方》)。
9、荸荠适量,猪肚1十。荸荠去皮,填满猪肚内,用线缝口,以砂锅煮烂吃,不需加盐;主治腹满胀大。
1 0、高梁地上根(即茎下靠地面处生出的根)、红糖各适量。将高梁根洗净,水煎汤。服用时加红糖饮,每日早晚各1次。主治腹胃膨胀积年不愈者。
11、橘皮50克,白糖适量。将橘皮洗净,撕碎,加白糖少许、用沸水冲沏,当茶饮。主治腹胀、喉干,口渴症。
1 2、铃当子9克,鸡内金9克。共炒焦,研细末。每次3克,日服2次。主治食积腹胀(《吉林中草药》)。
1 3、巴豆120克(以纸压去油)。水银粉6克,生硫黄6克。共为细末,研成饼。先以新绵一片铺脐上,次以药饼敷在脐上,外用绢缚定。半日后,自然泻出黄水。泻三五次后,除去药,以温粥补之。久患者,隔日再治,其胀即消,主治腹胀。
​腹胀
1)手术后腹胀、排气良方
朋友的父亲做前列腺手术后腹涨如鼓.服用:四磨汤口服液!(大药房有售) 非常便宜. 这方子效果非常之好十五分钟见效没错。手术后肠蠕动减慢,必须排气了才能进食,简单有效。就是服用速效救心丸,这个按说明书服就好,吃了几粒马上就排气了

2)处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方伍剂。
厚、姜各80克,余药按相就比例,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3)食积腹胀;伤乳者:炒麦芽、神曲、香附、砂仁(杵,后下)、炒谷芽、陈皮、炙甘草。(2)伤食者: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莱菔子、神曲、山楂。腹胀甚重用莱菔子,加厚朴、大腹皮;伴有腹痛甚者,加广木香、白芍、郁金;食积郁久化热者,加黄连;舌红苔垢者,加大黄(后下);兼呕吐者,加苏梗、生姜、藿香。

4)大便秘结者:番泻叶3一lOg,开水泡10分钟,兑入玄明粉3一lOg,顿服。使大便通则腹胀可明显减轻。

5)如并发吐血者,急宜清凉止血,可予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生大黄粉、五倍子粉、白及粉各l一3g,用冰水调成糊状,分4次吞服。

6)公丁香、肉桂、广木香各15g,麝香0.15g,共研细末。用时先取熟鸡蛋1枚,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陷处,敷脐上,外包扎纱布,2小时后可闻肠鸣音而矢气频转。若无转气,再敷1次.用于肠麻痹症。

7)山楂、神曲、陈皮、大枣各等分,适量泡茶饮。用于食积腹胀。

8)青皮、大腹皮各等分,研细为末,每服l一3g.用于气结腹胀。

9)吴茱萸、小茴香、广木香各3g,厚朴5g,冷水浸泡10分钟,熬开3次取汁共200ml,分4次温服。用于气结胃肠胀气。

10)枳实、砂仁、柴胡、木香各lOg,浓煎,日l剂,频服。用于低钾、毒素所致肠麻痹。

11)排气散 吴茱萸、小茴香、广木香各2—3g,厚朴3—5g。冷水浸泡5—10分钟,煮开3次取汁共200ml,分3次温服。用于脏寒腹胀。

12)广木香5g,砂仁(后下)15g,太子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焦山楂、焦神曲各lOg,广木香、炙甘草、法半夏各5g,用清水将药浸泡30分钟(除砂仁外),用文火煎煮30分钟,再放入砂仁煎煮5分钟,煎至药汁约200ml去渣滤出即可。分3—4次温服,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属脾虚腹胀者。

13)北沙参、玉竹、厚朴各等分,研细末,每次用5g代茶,每日3次。用于阴虚腹胀。

14)炒艾叶30g,广木香、台乌药、松节、川椒、大黄、玄明粉、胡椒、蓖麻子各9g,丹参12g,加水500ml煎至150ml,用纱布缝成口袋,把煎好的中药水剂随时浸湿纱布口袋,持续2-3小时。

15)芒硝、甘遂各lOg,川朴、枳壳、冰片各6g,甘草3g,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以风湿止痛膏固定,热水袋敷于药上,每6小时换1次。用于中毒性肠麻痹症。

16)芒硝30~40g,枳实20g,大蒜3个,研末捣烂。用酱油调成糊状,腹部先涂上石腊油,防皮肤起泡,再敷药,每次敷2—4小时。用于中毒性肠麻痹。
  
17)参苓山药粥 组成:太子参、茯苓、山药、大枣各15g,粳米50g,煮粥服。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腹胀。

18)参苓杞子粥 北沙参、山药、玉竹、枸杞子各15g,粳米50g,煮粥服。用于阴津亏虚腹胀。

19)新鲜猪胆2个,取胆汁以导尿管插入肛门约20cm,将胆汁注入保留,配合胃肠减压,每日1—2次,治疗dxJL肠梗阻50例。1次治愈28例,有效3例,2次治愈13例,3次治愈4例,总有效率90%。

20)中药成药治腹胀
保和丸 用于食积腹胀.香砂六君丸 用于脾虚腹胀.附子理中丸 用于脏寒腹胀.木香槟榔丸 用于食积腹胀.胃肠安丸 用于食积腹胀。


治腹胀秘方

21. 三宜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藿香12克,广木香9克,厚朴、苏梗、苍术、茯苓各12克,清半夏9克,前胡12克,生姜、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芳香化浊、宣肺祛痰。

【方解】此方由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化裁而成。方中藿香芳香化浊、行气和中,为君药;苏梗、生姜理气健胃消食;厚朴、广木香行气宽中消胀;前胡、半夏祛痰止咳;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共为臣药;黄芩清热燥湿,为佐使。合而用之,共奏芳香化浊、宣肺祛痰之功。可治积食便溏、积食便秘、积食咳嗽三证,故名“三宜”。

【主治】因饮食所伤,而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吐,或兼咳嗽、咯白泡沫痰,或大便溏泻,或大便秘结,舌苔白滑或白黄滑等症。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临床用本方治疗以腹胀为主症者,常依本方去苍术、前胡、黄芩,加焦三仙、枳壳等以加强化食消胀之力,验之临床,疗效颇佳。

22. 解秽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木香10克,侧耳草30克,茵陈10克,通花根20克,鱼鳅串、水灯芯各30克,石菖蒲20克,佛手12克,猪苓20克,炒小茴香3克,茯苓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消积健脾,理气止痛。

【方解】本方为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剂。方中广木香行肠胃之滞气,侧耳草清热解毒、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茵陈除湿清热退黄;通花根行气利水消食;鱼鳅串除湿利水;消食积饱胀;灯芯清心热、利小便;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佛手平肝胃气痛、化痰;猪苓、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安中;小茴香理气止痛、调中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因积食、积水而致脾失健运、肝胃不和、证见脘腹胀满、恶心、嗳气或矢气、食则胀甚、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稀,脉细弦、舌苔白腻或黄腻。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方中侧耳草,即鱼腥草,草药名蕺菜;鱼鳅串,即马兰,草药名路边菊。


23. 排气排便汤

【来源】李志辉,《新中医》(6)1991年

【组成】党参、金银花各20克,厚朴、枳壳、木香、陈皮、桃仁、赤芍、大黄(后下)各1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每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备用。具体方法:即术前做肠胃道准备者,一般术前2天开始口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2天。同时免除术前洗胃、灌肠、口服抗生素及胃肠减压之胃肠道手术准备。2术后治疗:术后12小时开始口服本方药液50毫升,2小时1次。儿童酌减。不论排气、排便迟早,连服3~5天,每日1剂。大便次数每日超过3次者,则减去大黄。同时根据不同手术种类,给予少量流汁或半流汁饮食,后逐渐增量,改至半流汁饮食或普食,并给减量输液,或不输液。

【功用】浊气引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清热解毒。术前服用,可使胃肠道排空,有利于手术操作,且有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术后服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抑菌、抗炎、有利于组织愈合及防治感染。

【方解】剖腹术后患者因手术创伤、原发病炎症的刺激和麻醉、等对腹腔脏器的干扰、以致术后产生胃肠麻痹、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证属中焦气闭、腑气壅滞、气虚血瘀、气滞感染蕴热等。治宜理气行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佐以清热解毒为法。故方用大黄,既可推陈致新、泻腑通滞,又可活血祛瘀,修复手术所致之气血、经络损伤,取其“快药下之”通因通用之理;厚朴、枳壳、陈皮、木香宽中理气、消胀除满,辅大黄通腑导滞,增强推荡之力、升降气机;桃仁、赤芍入血分以下气、破散通利、行血中之滞,既可助大黄活血逐瘀,亦助厚朴、枳壳等行气导滞,气血同调;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攻其蕴结之瘀热,控制炎症的发展;党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诸药合用,共奏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胃肠功能、促进康复、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控制感染等作用。对促进和恢复胃肠蠕动,加速排气排便和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大有好处。本方适用于各种体质、不同年龄和病种的剖腹术后患者。

【主治】各类剖腹术后患者,证见术后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

【疗效】治疗245例〔在B组(单纯两项治疗)基础上加服本方〕,全部近期痊愈。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提前27小时,排便时间提前37.2小时,平均住院天数缩短4.5天,切口感染率降低7.5%,明显优于B组(664例)。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附记】治疗时应注意:①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和有严重腹膜炎者应禁用或慎用;②术后按时服用中药,要特别注意饮食,应从少量多次逐渐增加;③有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较严重的腹泻,可能系大黄的攻下作用和肠道毒素的刺激作用引致。应及时减去大黄、腹泻便可缓解。


胃肠胀气方
柴胡6g  焦槟榔6g 枳壳6g 沉香3g  藿香10g 砂仁5g 香附15g 焦三仙各15g陈皮6g 木香3g  甘草3g 莱菔子10g

治胃胀气
取白胡椒(按年龄计算,1岁2粒,20岁就取40粒)压碎后加适量红糖,置于瓷缸中煮开2次,待放凉后再喝。一般服药15--20分钟后胀气就能明显缓解。

胃胀  胃奔豚气

是由于肝脾不和、内分泌失调等所导致的胃部症状。治宜疏肝理气,滋阴补肾,温中散寒,重镇降逆。

处方1:柴胡、桂枝、当归、女贞子各9克,茯苓、川楝子、生龙骨、生牡蛎、合欢花各15克,山萸肉、白芍、枸杞各12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主治肝肾之气上逆而致的奔豚气。

处方2:柴胡、白芍各9克,桂枝、龙骨、牡蛎、小茴香、橘核仁、荔枝核各15克,茯苓12克,附子6克。脾虚纳呆腹胀加砂仁、白术各9克,党参2克;呕酸加瓦楞子30克,草蔻仁12克,吴萸子9克,黄连3克;头晕失眠加菊花、郁金各9克,合欢花30克。主治寒气上逆导致的奔豚气。

处方3:生芫花、生大戟各50克,大葱15克,生薤白20克,韭菜根10克。共捣细末如泥。装袋蒸熟,趁热放患者腹部30分钟(但不可过汤)。腹内轻松,二便通畅。连用7日即效。治鼓胀。

处方4:白萝卜汁适量,把砂仁放白萝卜汁中浸泡1昼夜,捞出文火炒干研细。每次取5克,米汤送下。日2-3次。连服15天。治臌胀。

处方5:大黄4.5克,藿香12克,苏子10克,水煎服。治腹胀便秘。

处方6:胡椒(年龄X2)粒,压碎加红糖适量,砂锅内煮熟温食。服药15-20分钟则气下胃舒。治胃痛胀气。

处方7:柴胡、佛手、川楝子、枳壳、炒香附、炒枣仁、炒五灵脂、麦芽各10克,当归、白芍各15克。水煎服。日1剂。连用6-15剂。主治每当傍晚腹胀症。

处方8:大蒜10头,酒醋浸泡3年。患者每次服1-2个。来不及浸泡可用生大蒜代之。适用于心情不畅、起居不慎、气机郁滞腹部胀痛且无定处患者。

处方9:枸杞不拘多少,嚼服。可开胃,治腹胀呃逆。

处方10:生大黄洗净晒干研末。每次取生大黄粉3-5克,加甘油调匀,贴于脐,纱布包扎固定。1-3小时肚子可排气,缓解腹胀。

处方11:炒白萝卜籽适量研末,口服。对腹胀极效。

腹胀腹痛药酒

砂仁酒
配方:砂仁50克,黄酒1斤。
术苓忍冬酒
配方:白术60克,茯苓60克,菊花60克,忍冬叶40克,白酒3斤。
香附子酒
配方:制香附30克,小茴香20克,白酒250毫升。
柑皮酒
配方:新鲜柑橘皮1000克,果糖(或饴糖)适量,40度白酒1000毫升
温脾酒
配方:干姜30克,甘草30克,大黄30克,人参20克,制附子20克,黄酒3000克。
丁香厚朴酒
配方:丁香3克,厚朴6克,陈皮6克,黄酒100克。
姜附酒
配方:干姜60克,制附子40克,黄酒1千克。
杨梅酒
配方:杨梅200克,好白酒500克。
丁香煮酒
配方:黄酒50毫升,丁香3粒。
鹿角巴戟天酒
配方:鹿角片50克,巴戟天100克,黄芪、当归、熟地、益母草各30克,白酒1000毫升。

中药成药


  l。保和丸 用于食积腹胀。
  2.香砂六君丸 用于脾虚腹胀。
  3.附子理中丸 用于脏寒腹胀.
  4.木香槟榔丸 用于食积腹胀。
  5.胃肠安丸 用于食积腹胀。

单方验方
  1。山楂、神曲、陈皮、大枣各等分,适量泡茶饮。用于食积腹胀。
  2.青皮、大腹皮各等分,研细为末,每服l一3g.用于气结腹胀。
  3.吴茱萸、小茴香、广木香各3g,厚朴5g,冷水浸泡10分钟,熬开3次取汁共200ml,分4次温服。用于气结胃肠胀气。
  4.枳实、砂仁、柴胡、木香各lOg,浓煎,日l剂,频服。用于低钾、毒素所致肠麻痹。
  5.排气散 吴茱萸、小茴香、广木香各2—3g,厚朴3—5g。冷水浸泡5—10分钟,煮开3次取汁共200ml,分3次温服。用于脏寒腹胀。
  6.广木香5g,砂仁(后下)15g,太子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焦山楂、焦神曲各lOg,广木香、炙甘草、法半夏各5g,用清水将药浸泡30分钟(除砂仁外),用文火煎煮30分钟,再放入砂仁煎煮5分钟,煎至药汁约200ml去渣滤出即可。分3—4次温服,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属脾虚腹胀者。
  7。北沙参、玉竹、厚朴各等分,研细末,每次用5g代茶,每日3次。用于阴虚腹胀。

药物外治
  1.炒艾叶30g,广木香、台乌药、松节、川椒、大黄、玄明粉、胡椒、蓖麻子各9g,丹参12g,加水500ml煎至150ml,用纱布缝成口袋,把煎好的中药水剂随时浸湿纱布口袋,持续2-3小时。
  2.芒硝、甘遂各lOg,川朴、枳壳、冰片各6g,甘草3g,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以风湿止痛膏固定,热水袋敷于药上,每6小时换1次。用于中毒性肠麻痹症。
  3.芒硝30~40g,枳实20g,大蒜3个,研末捣烂。用酱油调成糊状,腹部先涂上石腊油,防皮肤起泡,再敷药,每次敷2—4小时。用于中毒性肠麻痹。
  四、食疗方药
  1.参苓山药粥 组成:太子参、茯苓、山药、大枣各15g,粳米50g,煮粥服。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腹胀。
  2.参苓杞子粥 北沙参、山药、玉竹、枸杞子各15g,粳米50g,煮粥服。用于阴津亏虚腹胀。

针灸疗法
  1.体针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内关,用强刺激。加减法:气滞者加针章门、肝俞以舒肝理气;寒者针后加灸天枢、气海以温散寒湿;湿热者加针胆俞、三焦俞从清化湿热;宿食者加针大肠俞、灸神阙以消食化滞;阳虚者加灸肾俞、三阴交、涌泉以温补中阳;阴虚者加针肝俞、行间、肾俞以滋阴降火。
  2.梅花针 点刺腹部。
  3.艾灸 取穴:中脘、神阙、足三里、内关以温中消胀。阴虚者忌用。
  4。耳针 取穴:脾、胃、大肠点。每次选1侧的l一2个穴位,埋针I周,到期换另1侧。
  六、推拿疗法
  1.两手搓热,掌心接触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10分钟,每日2-3次,以促使胃肠加快蠕动,减轻腹胀。
  2.按摩足三里:用左右手的中指指端按摩足三里穴10分钟,每日2—3次。
  3。按摩内关与涌泉穴,方法同按摩足三里。

治腹胀秘方

75.1 三宜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藿香12克,广木香9克,厚朴、苏梗、苍术、茯苓各12克,清半夏9克,前胡12克,生姜、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芳香化浊、宣肺祛痰。

【方解】此方由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化裁而成。方中藿香芳香化浊、行气和中,为君药;苏梗、生姜理气健胃消食;厚朴、广木香行气宽中消胀;前胡、半夏祛痰止咳;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共为臣药;黄芩清热燥湿,为佐使。合而用之,共奏芳香化浊、宣肺祛痰之功。可治积食便溏、积食便秘、积食咳嗽三证,故名“三宜”。

【主治】因饮食所伤,而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吐,或兼咳嗽、咯白泡沫痰,或大便溏泻,或大便秘结,舌苔白滑或白黄滑等症。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临床用本方治疗以腹胀为主症者,常依本方去苍术、前胡、黄芩,加焦三仙、枳壳等以加强化食消胀之力,验之临床,疗效颇佳。

 

75.2 解秽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木香10克,侧耳草30克,茵陈10克,通花根20克,鱼鳅串、水灯芯各30克,石菖蒲20克,佛手12克,猪苓20克,炒小茴香3克,茯苓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消积健脾,理气止痛。

【方解】本方为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剂。方中广木香行肠胃之滞气,侧耳草清热解毒、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茵陈除湿清热退黄;通花根行气利水消食;鱼鳅串除湿利水;消食积饱胀;灯芯清心热、利小便;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佛手平肝胃气痛、化痰;猪苓、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安中;小茴香理气止痛、调中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因积食、积水而致脾失健运、肝胃不和、证见脘腹胀满、恶心、嗳气或矢气、食则胀甚、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稀,脉细弦、舌苔白腻或黄腻。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方中侧耳草,即鱼腥草,草药名蕺菜;鱼鳅串,即马兰,草药名路边菊。


75.3 排气排便汤

【来源】李志辉,《新中医》(6)1991年

【组成】党参、金银花各20克,厚朴、枳壳、木香、陈皮、桃仁、赤芍、大黄(后下)各1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每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备用。具体方法:即术前做肠胃道准备者,一般术前2天开始口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2天。同时免除术前洗胃、灌肠、口服抗生素及胃肠减压之胃肠道手术准备。2术后治疗:术后12小时开始口服本方药液50毫升,2小时1次。儿童酌减。不论排气、排便迟早,连服3~5天,每日1剂。大便次数每日超过3次者,则减去大黄。同时根据不同手术种类,给予少量流汁或半流汁饮食,后逐渐增量,改至半流汁饮食或普食,并给减量输液,或不输液。

【功用】浊气引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清热解毒。术前服用,可使胃肠道排空,有利于手术操作,且有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术后服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抑菌、抗炎、有利于组织愈合及防治感染。

【方解】剖腹术后患者因手术创伤、原发病炎症的刺激和麻醉、等对腹腔脏器的干扰、以致术后产生胃肠麻痹、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证属中焦气闭、腑气壅滞、气虚血瘀、气滞感染蕴热等。治宜理气行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佐以清热解毒为法。故方用大黄,既可推陈致新、泻腑通滞,又可活血祛瘀,修复手术所致之气血、经络损伤,取其“快药下之”通因通用之理;厚朴、枳壳、陈皮、木香宽中理气、消胀除满,辅大黄通腑导滞,增强推荡之力、升降气机;桃仁、赤芍入血分以下气、破散通利、行血中之滞,既可助大黄活血逐瘀,亦助厚朴、枳壳等行气导滞,气血同调;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攻其蕴结之瘀热,控制炎症的发展;党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诸药合用,共奏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胃肠功能、促进康复、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控制感染等作用。对促进和恢复胃肠蠕动,加速排气排便和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大有好处。本方适用于各种体质、不同年龄和病种的剖腹术后患者。

【主治】各类剖腹术后患者,证见术后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

【疗效】治疗245例〔在B组(单纯两项治疗)基础上加服本方〕,全部近期痊愈。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提前27小时,排便时间提前37.2小时,平均住院天数缩短4.5天,切口感染率降低7.5%,明显优于B组(664例)。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附记】治疗时应注意:①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和有严重腹膜炎者应禁用或慎用;②术后按时服用中药,要特别注意饮食,应从少量多次逐渐增加;③有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较严重的腹泻,可能系大黄的攻下作用和肠道毒素的刺激作用引致。应及时减去大黄、腹泻便可缓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