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七定律缓解堵车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3

    经常在香港和内陆之间来回跑,通过对比我就发现,其实香港的道路还没有北京宽,而车也很多,但它就不怎么堵车,而且大部分时候开得还都挺快。我们做不到的事情,香港做到了。

    所以,我想跟各位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堵车经济学。

    它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要降低汽车的密度,而不是减少汽车的数量。

    以平均每1000人所拥有的道路长度为例,中国香港是0.29公里,新加坡是0.91公里,北京是1公里,日本是9.34公里。从这个数据来看,北京跟新加坡差不多,应该并不拥堵,最起码应该比香港好得多。但是如果只算北京市区的话,就是四环之内,就会发现不一样了,北京市中心区的道路占全市道路大概不到22.5%,其人均里程大概只有0.225公里,基本是全世界上最短的,密度高达每公里680辆车。各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如果我们按照每辆车长度为4米来估算的话,一辆车的位置竟然要停3辆车。拥堵到这种程度,简直太可怕了!

    香港虽然每1000人拥有的道路长度只有0.29公里,但是它有个“三七定律”。就是说,私家车占七成,公交车占三成,但平时真正上路的时候,却是公交车占七成,私家车只占三成。因为大部分的私车车主平时上下班都选择公交工具,他们只有在节假日才会把车开出来。经过这样一个调整,我们发现香港每公里的密度大概只有133辆车,是北京的五分之一。

    以最后这个数据来看的话,它的密度是每公里133辆车,那香港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个非常有意思。我们先做个对比,先说北京,我们内陆的城市基本都是先有城市,之后才开始建地铁。但香港和我们内陆完全不一样的,香港整个城市的规划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而是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它一切的规划都是以地铁为主导,基本是地铁开到哪儿,房子就盖到哪儿。所以说香港的地铁公司才是最大的地主,因为它经常拍卖地块,价钱卖得挺高,但卖得还都挺好。因为房子靠近地铁的话,都是很好卖的,这个我们北京的民众深有体会。而在地铁边上居住的居民因为可以直接到楼下搭乘地铁,很方便,所以他们碰到拥堵的时候,情愿坐地铁,而不愿自己开车。这也就是为什么有70%的私家车,但实际上路的却只有30%的原因所在了。

    当然,光靠这一点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还要有其他相关措施的配合,才能真正地治堵。香港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内陆借鉴,那就是把市中心最堵车的地方调节好。

    比如说,我们去汇丰大厦、中银大厦,或者置地广场,这些都是中环的市中心。在我们的印象中,在这些大厦里面办公的人,或者去这些大厦的人应该都是有钱人,肯定要自己开车的,对不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应该有非常完善的地下停车库,至少也要有地下三层,还可能有地下五层。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那你就错了,因为这三栋建筑根本没有地下停车库。各位觉得很奇怪吧?难道它不让大家停车?你还真说对了,它就是不让你停车。为什么?因为它们做研究发现,如果在市中心搞个地下停车库的话,车子开过来要转一圈才能进去停车,这么转一下的话,就制造拥堵了。所以说为什么不要有车库?就是要避免拥堵。而且还不止这几个大厦,香港的地标性建筑基本都没有地下停车库的。

    内陆的各大城市,比如北京,北京的治堵方案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在北京市中心的几大医院、几大银行都要建大型的、公共的停车库,说要建20万个车位。这不是自找麻烦吗?20万个停车位,这么多车停进去的话,是不是每辆车都要停下来拿停车卡?拿卡的话,是不是就需要时间?那后面的车是不是就要停下来等?然后,再后面再停住,这么多车一起停下来等,怎么可能不塞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