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 瓜蒂散

 学中医书馆 2015-02-07
瓜蒂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瓜蒂(熬黄)  赤小豆各等份
   上2味,研细末和匀,每服工一2g,用淡豆豉15g,煮作稀
粥,去滓,取法和散,乘温顿服之。若不吐者,少加剂量,得吐
停药。
  (功效]涌吐实痰。
  (主治)
  主证:胸中梗塞胀满,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欲吐复不
能吐。
  副证:手足厥冷,饥不能食,呼吸气急,或发热恶风自汗
出,寸脉微浮,关尺脉见沉或乍紧。
  (临证加减)
  1.单用瓜蒂液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单用瓜蒂一味,
5g加开水lOOml,浸lo分钟后,加热煮沸,瓶口微开放出气体
约3-4分钟,再将瓶塞关紧,浸泡10天后,再进行过滤3—4
次,高压灭菌3—4小时后供口服。用法是口服5%浸液,每日2
次,饭后服,6个月至3岁,每次lml;4—12岁,每次1.5—
2.Oml  成人每次3~5ml。[中医学术参考资料.第4辑,1960,1633

    2。瓜蒂液与瓜蒂散加减治疗急性黄疽型传染性肝炎:治疗
方法分口服或鼻腔吸人。①口服者:单用瓜蒂一味,5g水煎液,
每日2—3次,食后口服,每次5ml,小儿酌减;或用生瓜蒂
50g,玄胡650g,公丁香350g,共研细末,加入白糖350g,淀
粉200g,葡萄糖500g,混合制成蜜丸。每日服2次,小儿酌减。
②鼻腔吸人法:将在每年7—8月间剪下之瓜蒂把阴干,用文火
焙黄,研粉分包,每包0.1一0.15g。用时取工包分成4—6等
份,于晨起空腹时每隔20~30分钟,从两鼻孔各吸人工等份,
经40分钟至l小时许鼻腔便流出黄色分泌液。每隔5—7天用1
包,4包为l个疗程。除年老体弱及小儿单用瓜蒂液或丸口服
外,其余均用鼻腔吸人法。重症患者加用其他中药及静脉输液
等。部分患者在吸药后鼻黏膜干燥,甚至引起出血。[中药大辞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57]
    3.服用瓜蒂中毒的临床报道:五位病人因服用瓜蒂治疗发
生中毒,三例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四、瓜蒂散证(166)
  [原文]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鞭,气上街喉咽,不得息,
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166)。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搏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
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
不可舆瓜蒂散。
    [词解]
    (1)微浮:此指寸脉微见浮象。
    (2)不得息:息,呼吸。此指呼吸不利。
    (3)胸有寒:寒,代指病邪。胸有寒,指痰涎、宿食之邪阻滞于胸中。
    (4)少少加:少少,即稍稍之意,此指稍稍地增加药量。
    [提要]  辨胸膈痰实证及与桂枝汤证的鉴别。
    [释义]  本条主要论述痰实阻于胸膈的瓜蒂散证,因其证候表现与桂枝证有相似之
处,故起手即言病如桂枝证,指有恶寒发热汗出等,但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则不
同于桂枝证。“此为胸有寒也”,指痰涎、宿食之类,揭示本证由于胸膈有痰实邪气阻滞
所致。寸以候上,痰实阻于胸膈,病位偏上,邪有上越之势,故寸脉微浮。痰实之邪障
碍气机流行,故胸中痞硬。邪气内阻,正气欲驱邪外出,以致肺气上逆,故气上冲咽

喉,呼吸不利。卫气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赖胸阳之宣发而行于脉外,有充皮肤,肥腠
理,司开合之功能,由于痰实阻于胸膈,卫气失于宣发,故见恶寒发热汗出等,此非是
风寒之邪阻于太阳经输,故头不痛,项不强。本证为痰实阻遏胸膈,以胸中痞硬,气上
冲咽喉不得息为其主证。邪在上者,因而越之,故而因势利导,用瓜蒂散吐之,令邪去
正安。
    张仲景论吐法,除本条外,尚有少阴篇324条之“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
复不能吐”;厥阴篇355条之“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金匮要略>“宿食在上脘,当
吐之,宜瓜蒂散”,均是论述实邪阻滞胸膈、胃脘,以瓜蒂散涌吐之例,宜相互参考。
    本证形如桂枝证,实则不同,桂枝证是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故恶寒、发热、汗
出、头项强痛,寸关尺三部脉俱为浮缓,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驱除肌表之邪。本证是
痰食阻遏胸膈,卫气失宣所致,并无外邪客于太阳,故虽恶寒发热,而头不痛,项不
强,仅寸脉微浮,并以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为主。二者病机不同,须当明辨。
    本证胸中痞硬,当与泻心汤之心下痞鉴别。本证为有形之痰涎、宿食阻滞胸膈,病
位偏高,以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为主,并无肠鸣下利等症,而痞证为无形之邪
内阻,脾胃升降失职,以心下痞,呕而肠鸣为主,所辨不难。
    [选注]
    成无己:病如桂枝证,为发热、汗出、恶风,言邪在表也。头痛、项强,为桂枝汤
证具。若头不痛,项不强,则邪不在表而传里也。浮为在表,沉为在里。今寸脉微浮,
则邪不在表,亦不在里,而在胸中也。胸中与表相应,故知邪在胸中者,犹如桂枝证而
寸脉微浮也。以胸中痞硬,上冲咽喉不得息,知寒邪客于胸中而不在表也。(千金)日:
气浮上部,填塞心胸,胸中满者,吐之则愈。与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注解伤寒
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
    方有执:如桂枝证,言大约似中风也,头不痛、项不强,言太阳经中无外入之风
邪,以明非中风也。寸候身半以上,微浮,邪自内出也。胸中痞硬,痰涎塞膈也。气上
冲咽喉者,痰涌上逆,或谓声如曳锯是也。寒以痰言。(<伤寒论条辨.辨温病风温杂病
脉证并治)
    程郊倩:胸中痞硬,不因误下而成,其非表邪陷入可知,气上冲咽喉不得息,病不
在中下二焦,其非里邪结聚可知,非表非里,明属邪气蕴蓄于膈,此为胸有寒也。虽胸
处至高,尚属太阳之分,然邪不在肌,解肌之法,无所用也,法当吐之。缘痞硬一证,
因吐下者为虚,不因吐下者为实,实邪填塞心胸,中下二焦,为之阻绝,  自不得不从上
焦为出路,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伤寒论后条辨。辨太阳病脉证篇))
    汪苓友:伤寒一病,吐法不可不讲,华元化云:伤寒至四日在胸,宜吐之,巢元方
云,伤寒三日以上,气浮在上部,胸心填塞满闷,当吐之则愈。仲景以此条论,特出之
太阳下篇者,以吐不宜迟,与太阳汗证相等,当于两三日间,审其证而用其法也。(<伤
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尤在泾:此痰饮类伤寒证,寒为寒饮,非寒邪也。活人云:痰饮之为病,能令人憎
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脉浮者,病在膈间,而非客邪,故不盛而
微也。胸有寒饮,足以阻清阳而凝肺气,故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也。<经)云:
其高者因而越之,(千金)云:气浮上部,顿塞心胸,胸中满者,吐之则愈。瓜蒂散能

吐胸中与邪相结之饮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下。太阳类病法))
    [评述]  各家对瓜蒂散证的病机、证候及与桂枝汤证之鉴别,分析大体一致,阐释
清晰。对“胸有寒”的看法则有不同,成氏认为寒,即寒邪;方氏认为寒以痰言;程氏
认为寒为邪气;汪氏认为寒为邪,或为痰亦通;尤注认为是寒饮。笔者认为,若以治法
反证字义,当是以“寒”字代称病邪,如痰涎、宿食、寒饮等,不必拘泥。
    [治法]  涌吐痰实。
    [方药]  瓜蒂散方。
    [方义]  本证胸膈为痰实之邪所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
之”,则使用吐法之义明矣。方中瓜蒂极苦,入阳明胃经,为催吐之主药,吴仪洛(本
草从新>谓:“能吐风热痰涎,膈上宿食。”赤小豆甘酸平为臣药,二者合用,有酸苦涌
泄之功;香豉轻清宣泄为使,助其涌吐胸中实邪。共为涌吐之峻剂,适于胸膈痰实阻遏
之实证。
    本方涌吐之力峻猛,用之得当,则行速效捷,邪祛正安,若用之太过,或不当,最
易损伤胃气,故须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先煮香豉为稀粥状,去滓合散,温而顿服。其
二,本方峻猛,用之宜慎,适于确有痰涎、宿食阻滞胸膈,形体壮实者,若气血亏虚之
人,则不可服,以免酿成不良后果。其三,服后得快吐即止,切莫过剂。若药后不吐
者,可少少增其量,以知为度。
    [方论选]  .
    汪苓友:成无己明理论云:华佗曰:“四日在胸,则可吐之。”此迎而夺之之法也。
(千金方)日:“气浮上部,填塞心胸,胸中满者,吐之则愈。”此随证治之之法也。大
约伤寒四五日,邪气客于胸中之时也,加之胸中烦满,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则为吐证
具,乃可投诸吐药,而万全之功有之矣。瓜蒂味苦寒,<内经)曰:“湿气在上,以苦吐
之。”寒湿之气,留于胸中,以苦为主,是以瓜蒂为君,赤小豆味酸温,内经曰:“酸苦
涌泄为阴”,分涌膈实,必以酸为佐,是以赤小豆为臣。香豉味苦寒,苦以涌泄,寒以
胜热,去上膈之热,必以苦寒为辅,是以香豉为使,酸苦相合,则胸中痰热,涌吐而出
矣。其于亡血虚家,所以不可与者,以瓜蒂散为驶剂,重亡津液之药,亡血虚家,补养
则可,更亡津液,必不可全,用药君子,必偕究焉。
    上方后云:“煮作稀糜。”糜,粥也,又烂也。言以汤七合,煮香豉如糜粥之烂也。
(<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医宗金鉴):瓜蒂极苦,赤小豆味酸,相须相益,能疏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
也。而佐香豉汁合服者,借谷气以保卫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即止者,恐
伤胸中元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谓汗、吐、下三大法也。今人不知仲景、
子和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然诸亡血虚家,胸中气液已亏,不可轻与,特为申
禁。(<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吴仪洛:瓜蒂散,越以瓜蒂淡豉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木
得舒畅,天地交而万物通矣。(<本草从新.瓜类))
    [点评]  (伤寒论)中,论吐法不多,(医宗金鉴)谓“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
所谓汗、吐、下三大法也。”强调了吐法的疗效,应予重视。吴氏认为,“只要吐去上焦
实邪,则木得舒畅”,其言颇为深入。盖以实邪得除,肝木不受土邪之反侮,疏泄得以

条达,则气机自然畅达。惟吐法峻猛,应当审慎。
    [临床应用]
    (1)张仲景对本方的应用
    1)用本方治痰食阻滞胸膈,形似桂枝证,但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以胸中
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为主者。(166)
    2)本方治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手足寒,脉弦迟者。(324)
    3)本方治痰涎阻遏胸中,胸阳不布之痰厥证,证见手足厥冷,脉乍紧,心下满而
烦,饥不能食者。(355)
  4)<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用本方治宿食在上脘。
  5)(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用本方去赤小豆、香豉,仅用瓜蒂一味,名一物
瓜蒂汤,治中暑兼湿,证见身热疼重,脉微弱,四肢浮肿者。
    (2)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
    1)<外台秘要)用本方去香豉,或加丁香,或加黍米,或仅用瓜蒂,煎汤口服,或
滴鼻,或捣末,取如大豆塞入鼻中,治疗诸黄。录<延年秘录)疗急黄,心下坚硬,渴
欲饮水,气粗喘满,眼黄,得吐则差。
  2)(肘后方)用本方治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
  3)<内外伤辨惑论)用本方治饮食过饱,填塞胸中。
  4)(医方集解)用本方治卒中痰迷,涎潮壅盛,颠狂烦乱,人事昏沉,五痫痰壅及
火气上冲,喉不得息,食填太阴,欲吐不出。亦治诸黄、急黄。本方除赤豆,加郁金、
韭汁,鹅翎探吐,名三圣散,治中风风痫,痰厥头痛。
  5)(奇效良方)用本方治风癫。
  6)(温病条辨)及(瘟疫论)用本方去香豉加山栀,亦名瓜蒂散,治上焦温病,心
烦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呕,无中焦证者,或疫邪留于胸膈,胸膈满闷,欲吐不
吐之证。
    (3)现代应用
    瓜蒂散为涌吐峻剂,现代临床主要用于胸膈痰涎、宿食阻滞,证见胸脘满闷,恶心
欲吐,复不能吐,气上冲咽喉,呼吸迫促,或有四肢不温,发热恶风汗出,苔白滑,寸
脉微浮者。此外,还用于因痰引发的各种病证,如痰涎壅滞于膈上的哮喘;痰蒙清窍之
癫狂病、癫痫病;痰厥不语;痰气凝结之乳房肿块,早期乳癌。60—70年代亦有报道
用本方泡服或搐鼻,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重症肝炎,有退黄及促进肝功能恢复之
较好疗效。
    近十年来,对瓜蒂散治疗肝炎及其催吐功效用于服毒的救治方面,有了进一步研
究。
    1)服毒的救治。吕氏等报道,对服毒(药)物中毒早期,毒物仍停留在胃内,用
瓜蒂为主,佐以升麻、甘草各等分研粉,5gl包,加温开水300—400ml,1次冲服,成
人最大量不超过lOg,小儿酌减(1/3或1/2包),治疗急性中毒病人58例,证见意识
清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血压正常或偏低,或手足抽搐,或呼吸浅慢。
发现服后3—5分钟开始呕吐,从呕吐开始至胃内容物完全澄清无味的时间,平均为
20.7分钟,对照之洗胃组需46.4分钟,大大缩短了从胃内清吐出毒物的时间,有效地

阻止了毒物的吸收。瓜蒂散组催吐的有效率96.55%,而温水引吐组仅71.42%,说明
瓜蒂散能迅速催吐,有效地阻止和减少对毒物的吸收,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适于急救
之用。    .
    2)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质血症。孟氏报道用瓜蒂散0。lg吹入两侧鼻内,
每天1次,3天为1疗程,需间隔3—7天,方可继2—3疗程。经治188例急性黄疸型
肝炎,并经1个月的保肝治疗,黄疸未见消减,血清胆红素持续在10mg/dl以上者。结
果显效153例(81.4%),有效31例(16。4%),无效4例,总有效率97.8%。对照组
(继原保肝治疗)106例,显效19例(17.9%),有效32例(29.8%),无效55例,总
有效率47.7%。瓜蒂散治疗组中有64例收集了第一疗程中的鼻流出液,累积量最少
39ml,最多304ml。色泽因黄疸深浅分别为深褐色、黄色或浅黄色。并随黄疸消退而转
淡。32例检测胆红素,10mg/dl 16例,3—5mg/dl 7例,1.6—3。0mg/dl 9例,1.0—
1.5mg/dl l例。1疗程后肝功能检测,胆红素均较前有所下降,麝浊、锌浊异常的94
例亦有所改善,并有52例转阴。谷丙转氨酶>100单位的174例中有94例复常。HB—
sAg检测(R—PHA)31例阳性有24例转阴。笔者认为瓜蒂散具有祛湿热作用,在保肝
治疗同时,取其散剂吹鼻引邪外解,宣泄湿邪以退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胆红质血
症达15年,效果良好。本品也可内服,但可致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若将之制成
肠溶片,则可以防止上述症状发生。
    3)瓜蒂散致中毒性休克,70年代以来均有报道。余氏报道大剂量瓜蒂液致中毒性
休克1例。认为瓜蒂散常用剂量为2。5—4.5g,若超量则可引起强烈呕吐,甚至造成呼
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4)医案选录
    1)酒食停聚。张某某,男,38岁。1975年8月14日初诊。多饮烈酒,过食生冷,
又卧于湿地,以致水湿结胸,两胁剧痛,烦闷欲死,医用寒凉泻下药物,下利数次,其
病不减。由于四肢厥冷,又误为阳虚,投温燥之剂,病更增剧。证见形体消瘦,精神不
振,呼吸有力,  口出臭气,以手扪胸,时发躁扰,不能言语,四肢厥冷,小便短赤,大
便未解,舌红苔黄,脉滑有力,两寸独盛。此痰热郁于上脘,治宜涌吐痰热。方用瓜
蒂、赤小豆、白矾各9g,研细末,分3次服。服少顷,吐出痰涎和腐物二碗余,当即
语言能出,大便随之下泄,身微汗出,四肢转温。中病即止,停服上药,以饮食调养而
愈。按:痰热壅郁上脘,气机不舒,故四肢厥逆,乍看似属阳衰不足之证,但口出臭
气,舌红苔黄,脉滑有力,两寸独盛,其为实热无疑,以手扪胸,则其病在上可知。大
凡宿食在上可吐不可下,在中可吐可下,在下则可下不可吐。“其高者因而越之”,故用
瓜蒂散加酸寒之白矾,以增强效力。投剂切中病机,故效如桴鼓。(<浙江中医杂志))
1980;15(12):556)
    2)痰厥失语。周某某,女,41岁。1972年4月25日初诊。患雷诺氏病已3年,
每遇寒冷而作。经服温阳和活血化瘀药物,肢端痉挛好转,供血改善。近因惊恐而致失
语,四肢紫绀加重,厥冷如冰,时呈尸体色。经先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镇静药物,以
及中药宁心安神、祛痰开窍之剂无效。饮食不进,卧床不起。证见面色苍白,精神呆
滞,不能言语,以笔代言,胸闷烦躁,欲吐不能,肢体色白,苔白厚腻,脉滑有力,两
寸独大。此痰浊壅塞上脘,急则治其标,先宜涌吐痰浊。方用瓜蒂、赤小豆、白矾各

9g,水煎服。服后先吐痰浊碗余,继则泻下臭秽溏便,遂即能言,肢冷好转,而雷诺氏
现象亦减轻。按:惊恐之后,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内生,阻塞于上,则胸闷烦躁两寸独
盛;清窍被蒙而语言难出;清不能升,浊不能降,阳郁不达,则四肢变色,厥冷如冰,
状似阳微寒盛,而实非也。  “邪气加诸身,速攻可也”,故以瓜蒂散加味投之,果获良
效。((浙江中医杂志)1980;15(12):556)
    3)痰蒙清窍狂症。张某,男,59岁。因平素性情暴躁,更加思虑过度,经常失
眠,后遂自言自语,出现精神失常状态,有时咆哮狂叫,有时摔砸杂物,喜笑怒骂变动
无常。如此情况延续月余,家中杂物摔砸已尽,渐至见人殴打,因此锁闭室中,不敢令
其出屋,百般医疗,均无效果。邀余处方,余谓古人对精神错乱的认识,谓系痰涎蒙蔽
清窍。须用涌痰之剂,使痰涎涌出,方能有效,余遂疏瓜蒂散与之。瓜蒂lOg,豆豉
lOg,赤小豆30g。煎汤顿服,连进两剂,其呕吐粘涎三次,毫不见效。后因房门锁开,
乘机蹿出,竟将邻人殴伤,并将所有杂物尽行砸碎,因此家中苦闷无法维持,一再强余
设法治疗。余因与患者之子相知素深,遂不顾一切的与大剂瓜蒂散与之;苦瓜蒂21g,
赤小豆30g,煎汤顿服。服后隔半小时便开始作呕,连续两昼夜共呕20余次,尽属粘
涎,  自呕吐开始,便不思饮食。一天后现周身困顿不欲活动,困睡至第三天忽然清醒,
后以豁痰通窍安神之剂,调理而愈。(<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按语]  瓜蒂散,是仲景为痰实阻滞胸膈而设,为涌吐峻剂,以胸脘痞闷,欲吐不
能,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心烦不安,或手足厥冷,寸脉微浮,或脉乍紧,苔多白腻,为
其辨证要点。因邪结部位在上焦,故本(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之旨,制以酸苦涌
泄的瓜蒂散。由于吐法峻猛伤阴损阳,故使用较少,报道亦少。然则,若能准确地掌握
适应证,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剂量,一般以每天3—6g煎汤顿服,或0.6—1.8g,研末
吞服为宜,中病即止。过量则可引起毒性反应,甚致呼吸、循环衰竭,不可不慎。
    [现代研究]
    瓜蒂散的主要药理作用在于瓜蒂,现代对甜瓜蒂的研究,认为甜瓜蒂的主要成分含
甜瓜素及葫芦素B、E等结晶性苦味质。味苦、性寒、有毒。有催吐、退黄之功,现代
药理研究,证实有如下作用。
    (1)催吐作用,据林氏报道,甜瓜蒂所含之甜瓜素,动物实验证明其能刺激胃粘膜
的感觉神经,反射性地兴奋呕吐中枢,引起强烈呕吐。反之,若皮下或静脉注射则
无效。
    (2)退黄与改善肝功能作用。据吴氏综合报道,甜瓜蒂中所含葫芦素B或正在抗
四氯化碳肝中毒实验中降谷丙转氨酶作用显著,从病理组织上可见对肝细胞的疏松变
性,坏死及空泡变性有治疗作用。葫芦素B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能明显增加肝糖元
蓄积,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及明显抑制肝纤维增生。临床运用葫芦素B、E混合物或主
含葫芦素的甜瓜蒂22号制剂,对迁延性、慢性肝炎有较好的改善症状、回缩肝脾、退
黄、降酶作用,此外还具有降浊、纠正蛋白倒置作用。瓜蒂浸出液内服或瓜蒂细粉吹入
或吸入鼻腔,有效好的退黄和改善肝功能作用,对各型病毒性肝炎,均有显著效果。有
人认为,肝炎迁延不愈,可能是长期的病毒感染,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暂时抑制或患
者本身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瓜蒂能激发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白细胞增加,分
类明显左移,淋巴细胞增加,淋巴母细胞转化力提高,这些可能是其退黄和改善肝功能

的作用原因L34)。
    盂氏认为瓜蒂散吹鼻,系以其有效成分作用于局部神经和血管分布极为丰富的鼻前
庭,血管反射性舒张,渗透性增加,使机体内过多的胆红质移置体外而达到治疗效
果C32)。
(八)痰厥(355)
  [原文]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
当须吐之,宜瓜蒂散。(355)
  瓜蒂,赤小豆。    .
  上二味,各等分,异檮筛,合内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
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匕,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
家。不可与瓜蒂散。
    [词解]
    (1)邪:这里指停痰、食积等致病因素。
    [提要]  胸中痰实致厥的证治。
    [释义]  病人出现手足厥冷时,切其脉象乍然而紧,同时伴有脘腹与胸膈满闷、心
烦、饥不能食的症状,这是由于痰涎或宿食等有形实邪阻塞于胸中所致。
    邪实于胸膈,胸阳被阻,不能外达于四肢,故手足厥冷;脉乍然而紧,不仅为寒邪
收引之象,而且主痰涎、宿食等实邪阻滞于里,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云:“脉乍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又云: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
也。”即是明证。实邪郁遏气机,脾胃升降失常,运化无权,故见心下满而烦,饥而不

欲食。
    本证邪实胸中,病位偏高,本着“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疗原则,故用瓜蒂散因
势利导,涌吐胸中之实邪。实邪得去,胸阳畅达,气机通利,则肢厥烦满诸证自解。
    <伤寒论}中痰食阻滞证共有三条,除本条外。166条云:“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
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324条云: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
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
之。”虽叙证有别,但病机则一,故均以瓜蒂散主治。学者宜彼此互参。
    [选注]
    张隐庵:日病人者,非厥阴之为病,而亦非外受之寒邪也。以手足厥冷,故列于厥
阴篇中。(<伤寒论集注。辨厥阴病脉证篇))
    汪苓友:此条证,乃厥阴病用吐之法也。病人者,厥阴病之人也。言病则气上撞,
心痛之义已该其中,厥冷而但云手足,乃厥之微者也。厥则阳气内陷,脉不当紧,今则
脉乍紧者,知邪气仅结于胸,未入于胃,邪结故脉紧也。邪在胸中,故心下满而烦,胃
无邪故饥,不能食者,胸邪窒塞,于食有碍,故虽饥而不能食也。仲景法,邪在胸中
者,宜吐之,故与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尤在泾:脉紧为实,乍紧者,胸中之邪能结而不能实也。夫胸中阳也,阳实气于四
肢,邪结胸中,其阳不布,则手足无气而厥冷也。而胃居心下,心处胸间,为烦满,为
饥而不能食,皆邪结胸中,逼处不安之故。经云,其高者,引而越之,胸邪最高,故当
吐之,瓜蒂苦而上涌,能吐胸中结伏之邪也。此证不必定属阴经,即阳病亦有之也。
(<伤寒贯珠集。厥阴病))
    何志雄:本条的病机在肺胃。痰食之气滞于肺胃,胃气不宣,阳气不能通达四肢故
见厥。胸阳失运、肺气不能正常通于脉,故见脉象时紧时缓。脉紧为气机欲透不得透之
象。胸膈烦满因痰食互滞所致。胸中有郁热,故嘈杂似饥。胃滞不化,故不能食。因胃
气不断上逆,故因势利导以瓜蒂散吐之。(<伤寒论选释和题答.厥阴病辨证论治篇))
    [评述]  张氏认为此非厥阴病,因其手足厥冷,故列于厥阴病篇中;汪氏则指出此
证乃厥阴病用吐之法,病人者厥阴病之人也;以上两说均未免偏颇,惟尤氏所论公允得
当,瓜蒂散证不必定属阴经,即阳病亦有之。考论中三条有关原文,厥阴、少阴有之,
太阳亦有之。尤氏对本证病机的分析,以邪结胸中、其阳不布为要领,可谓入木三分。
何氏更引伸至痰食之气滞于肺胃,临床上确有验证,颇能发挥瓜蒂散的特殊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