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厚朴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半夏厚朴汤
(辛苦开泄法)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易简方》加大枣,名四七汤。)
【主治】七情郁结,痰涎凝聚之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胸闷,或咳或呕,苔白润或滑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论选萃】
宋陈师文等:四七汤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并宜服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明吴昆: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也。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也。以三因而郁,七气升降有妨,则攻冲而痛。是方也,紫苏之辛芳,可使散七气;厚朴之苦温,可使下七气;半夏之辛温,茯苓之淡渗,可使平水谷相干之七气(《医方考》)。
明徐彬:气为积寒所伤,不与血和,血中之气溢而浮于咽中,得水湿之气而凝结难移。妇人血分受寒,多积冷结气,最易得此病,而男子间有之。药用半夏厚朴汤,乃二陈汤去陈皮、甘草,加厚朴、紫苏、生姜也。半夏降逆气,厚朴兼散结,故主之;姜、苓宣至高之滞而下其湿;苏叶味辛气香,色紫性湿,能入阴和血而兼归气于血,故诸失血以赤小豆和丸服,能使血不妄行,夏天暑伤心阴,能下暑郁,而炙脔者用之,则气与血和,不复上浮也(《金匮要略论注》)。
清黄元御:上湿堙塞,浊气上逆,血肉凝涩,结而不消,则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茯苓泄湿而消瘀;朴、半、姜、苏降逆而散滞也(《金匮悬解》)。
清高学山:妇人心境逼窄,凡忧思膹郁,则气郁于胸胁而不散,故咽中如炙脔,嗳之不得出,咽之不得下者,留气之上塞横据,而不散不降之候也。故以降逆之半夏为君,佐以开郁之厚朴,宣郁之生姜,如渗湿之茯苓,以去郁气之勾结,则下降旁散,而留气无所容矣(《高注金匮要略》)。
清尤在泾: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此凝痰结气,阻塞咽噫之间,《千金》所谓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吞不下,吐不出是也。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痰气;紫苏芳香,入肺以宣其气也(《金匮要略心典》)。
清吴谦等: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此证男子亦也,不独妇人也(《医宗金鉴》)。
清陈元犀:盖妇人气郁居多,或偶感客邪,依痰凝结,窒塞咽中,如有炙育状。即《千金》所谓咽中贴贴状,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今人名曰海核气是也。主以半夏厚朴汤者,方中以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调,而凝结焉有不化者哉后人以此汤变其分两,治胸腹满闷呕逆等症,名七气汤,以治七情之病(《金匮方歌括》)。
清张秉成:半夏、茯苓化痰散结,厚朴入脾以行胸腹之气,紫苏达肺以行肌表之气,气顺则痰除。故陈无择《三因方》以此四味而治七情郁结之证。《金匮》加生姜者,亦取其散逆宣中,通彻表里,痰可行而郁可解也(《成方便读》)。
近代程门雪:自觉喉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得,吞之不下,视之却无形踪,后人名之为梅核气也。仲景治此有奇方,即半夏厚朴汤是也。其方苦辛开泄,疏通气分,降气散结,最佳也。后人四七汤,即此方 也。以治一切气郁之症,极有功用,不可不知。若是阴虚火旺之人,气火结成梅核气者,则半夏厚朴汤温辛太过,非其所宜。当以乌梅、黄连、黛蛤散、瓜蒌皮、贝母、海浮石、杏仁、桑白皮、绿萼梅、枇杷叶等味,酸苦泄热,肃肺涤痰(《书种室歌诀二种》)。
【近代验证】
例一  丁德正治焦虑性神经症案(选自《陕西中医》1992;(9):412)
曹某,男,43岁。愁郁焦虑,惶恐不安,胸闷气急,眩晕呕吐,卧床不起,自谓“病危”,“顷刻即死”。故昼夜呻吟,唉叫连天。近日益剧,每于人嘈杂及闭户掩窗时,则觉心悸憋闷,喉头似堵,呼吸极度困难,顷之,喘促声粗,痰声漉漉,窒息昏厥。病起于暴怒气逆之后,始则愁虑少寐,后则渐觉胸闷痰多,焦虑遂起。曾诊为气机怫郁,心神不宁,屡服疏郁宁神药罔效。诊见:面容愁悴而苦楚,目光呆凝而疑虑。苔白腻,脉沉滑。证属痰气交阻,予半夏厚朴汤加香附、郁金各20克,枳实、远志各15克。
二诊:服15剂,喘促憋闷、悸厥得止;且焦虑愁悴及惶恐大减;又稍增损服35剂,焦虑惶恐等消失。惟胸闷痰多,夜寐欠佳,予六君子汤加酸枣仁等以善后。
例二  丁德正治忧郁症案(选自《陕西中医》1992;(9):412)
王某,男,21岁。患者终日坐于暗室一隅,面壁垂首,忧叹啜泣;时而以拳猛击头部,自责“头脑变成了木头”;时而捶胸抓喉,喘促声粗,且大口吐痰。唤之诊,拒之。病已半载,病前因婚事受挫折,情志不悦,抑郁不乐,后渐觉头脑迟钝,且胸闷喉塞痰多;近日抑郁加重,常觅机自杀。诊见:面容愁郁,滑而多垢,目光呆滞。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气郁结。予半夏厚朴汤加郁金30克,川贝母15克,甘松9克。
二诊:服20剂,头脑迟钝减轻,忧郁自责及胸闷喉紧之象大减;继服22剂,头脑灵活,忧郁消,胸闷喉塞亦释。后予上方酌事加减以善后。
【按语】
妇人最多肝郁,肝郁既久,气机失其升降,未免湿郁痰滞,痰气互结,气机更形窒塞,梅核气为其例也。半夏厚朴汤辛苦开泄,实为后世理气开郁,化痰散结之祖方也。方取厚朴之苦温,紫苏之辛芳,苦温开泄,疏利气机;半夏、生姜、茯苓,即小半夏加茯苓汤也,其化痰降逆之用,不言而喻矣。
近代常用本方治疗癔病,慢性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妊娠呕吐等证属气滞痰凝药,也可用于治疗风寒咳嗽,气郁痰湿之头痛,寒湿泄泻等病证。
附方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