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方剂学前言--第一章 解表剂

 学中医书馆 2015-03-08
 
前言
尝读《灵枢·逆顺肥瘦篇》言“圣人之为道也,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度检押乃后传言。故匠人不能释尺寸以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木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园,去矩以为方。”方者法也,术也,所以除疾病保命之术也。剂,古作齐,调和之谓,调百药齐和之所宜也。考医方之渊籔,始于商初,书载伊尹调五味之齐和,以为汤液。《汉书·艺文志》经方十一家,录《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惜流传未久,亡佚殆尽。而今所见者,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内经》一十三方。溯流寻源,三千年沧海桑田,历经六变。扁鹊、仓公长于禁方,其书不传。东汉·张仲景寻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凭脉辨证,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其书以六经分证,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太阳与少阴,一阴一阳,一虚一实,遥相对峙,并开脏腑辨证之先河,成为方书之祖,此变之一也;唐代《千金》、《外台》分门别类,有论有方,论则详析病源,方则广采博引,此变之二也;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为政府官修,“诏天下方术来上,并御府所藏”,以病分门,门各有论,首以风痰之变动,终以神仙之服饵,搜罗之富,深且广矣,此变之三也;金、元二代,张元素、刘完素、张从正争鸣于当时,李东垣、朱丹溪、危亦林承技于后世,泻火、补土、养阴诸学派应运而生,影响所及,医方亦流派纷呈。《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宣明论方》、《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丹溪心法》、《世医得效方》等各树一帜,此变之四也;明代吴昆《医方考》启始,诠注古方之风,一发而不可收拾,《金镜内台方议》、《古今名医方论》、《千金方衍义》、《医方论》、《古方选注》、《删补古今名医方论》风起云涌,可取者,阐发奥义,对后学不无启迪,此变之五也;清代,温热学派崛起,叶、薛、吴、王发明卫、气、营、血,以治热病,创凉营泄热,开窍熄风方法,轻清灵动,活泼泼地,耳目为之一新,此变之六也。可叹者,《千金》、《外台》、《圣惠》、《总录》、《普济方》,犹长江之波涛,后浪超越前浪。《普济方》更是空前绝后,凡一千九百六十二论,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虽皓首穷经,莫能为也。书海浩瀚,望尘莫及矣。入此门来四十余载,深感检阅之艰辛,于是乎鸡窗灯火,无问寒暑,取《伤寒》、《金匮》方为源,历代名方为流,由博返约,以简驭繁,去粗存精,参诸临床实践,附以用方心得,以期一编在握,纲举目张。俾初学之士,得其门径。奈忙于诊务,涉猎未广,管窥蠡测,不无遗珠之憾,辛勿以浅陋为讥焉。
凡  例
一、历代方书,数以万计,书海茫茫,初学者难以入其门径,是编以简驭繁,由博反约,旨在切合实用。
二、凡在方剂学中,有一定学术价值,能启人思路,教人法门者,或经反复实践,屡验不爽者,方予採摭。
三、全书以《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为源,历代名方为流。籍以溯流寻源,悟彻方剂底蕴。
四、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各论,包蕴方剂渊薮,制方原则,七方十剂,制剂类型,剂量演变五章。下编各论,隶分发表、涌吐、泻下、双解等类方剂二十章。每章简端,提挈梗概,使之眉目清楚。
五、每一处方,均注明方源、作者。主治项下,悉本原著,间有词意隐晦、冗长者,则以简明扼要者易之。主方之后,附丽衍生诸方,演绎“病有万变,方亦万变”之辨治规律。
六、历代名医方论,必择确有真知灼见,能启迪后人思路者,方予入选。近代验证,选取辨证精辟,理法方药完善之名医验案,或超过30例之临床报道,使之前后呼应,交相辉映。
七、方后按语,以反映晚近诸多名家或作者用方心得体验,使读者易于
第一章 解表剂
凡能解肌发汗,宣肺开闭,透疹举bei,透发痧庴等方,皆谓之发表剂。解表剂分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达邪剂。
一年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时序更替,受邪不一。秋深严冬,感受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骨楚,咳嗽痰滞者,须予辛温疏解,葱豉汤犹布帛菽粟之不可废也,南人腠理疏松,尤为繁用;北地寒冽亢燥,须用羌苏达表汤,活人葱豉汤等方,意在辛温疏散;若果风寒暴束,肺气闭塞,气急鼻煽,汗出发润者,则非麻黄汤之辛温开肺,难以救其危厄;病势轻缓者,但须制小其剂,三拗汤,华盖散合宜而用;若风水泛溢,上漫高原,面目浮肿者,则须麻黄加术汤宣肺发散,所谓“鸟巢高巅,射而取之”。若虚人感冒,热不甚高,二、三候补,尚觉自汗恶风者,则非桂枝汤之谐和营卫,难以为功矣。若其人表邪未解,气虚已甚,脉见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解表补虚,亦扶正达邪之法也。若其人阳明脉络空虚,冲气上逆者,桂枝加桂汤摄纳冲气;若其人表邪未罢,又见腹痛里症,则用桂枝加芍药汤解表和里;若其人感邪之后,魂梦难安者,则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解肌宁神。若冬有非时之暖,天气温燥,吸收其气,复感冷风而发者,为新感冬温,病轻而浅,葱豉桔梗汤辛凉宣肺,恰是对证;若冬温引动伏暑而发,病深而重,初起无汗恶风,先与辛凉透邪,血虚者,七味葱白汤,阴虚者,加减葳蕤汤;又冬时应寒而反暖,幼科尤多痧庴,疹出不透者,竹叶柳蒡汤透疹解毒,取效迅捷。春时气暖多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自内伏,风邪外薄,肺气闭塞,痰鸣喘吼,胸高气促者,则须麻杏石甘汤,辛凉开肺,救其急迫,麻疹内陷,最多是证,非麻杏石甘汤不能挽其危急。若风温上受,身热恶风无汗,咳不畅扬者,银翘散辛凉疏风,清温解毒、兼擅其长;若热不甚高,但见鼻塞声重,咽疼咳嗽等肺卫失宣症候者,桑菊饮辛凉宣肺,最为对证。若热势高壮,汗出不彻者,叶氏荷杏石甘、桑杏石甘两方,相机而用;若冬伤于寒,深伏少阴,立春时大气发泄,发为春温,身热恶风,咽喉肿痛,红疹郁发者,银翘透疹汤,防风解毒汤合宜而用;若温毒上犯,引动少阳伏火,而病痄腮发颐者,加减普济消毒饮最为有效;冬不藏精,寒邪直中少阴者,急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汗;冬不藏精,寒邪深伏少阴,至春夏阳气发泄,伏气成温者,黑膏汤滋阴发汗;若其人向体中虚,痰湿内蕴,气虚卫疏,易受外邪,参苏散益气解表,化痰利湿,原是对症,人参败毒散益气托邪,辛温疏散,凡虚人感受风寒者,最为合辙;又有产后血虚,或病后血虚未复,感受外邪者,则予《外台》葱白等七味饮最为对证。至炎夏触冒暑邪,秋深燥邪感伤,另设专章,兹不复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