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15用腕

 田牧 2016-09-01

115用腕

  手腕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以做任何方向的动作。主要动作分三类:上下,左右,旋转。

  一、手腕上下

  手腕上下,可以调节动笔姿势,使之更加舒服。其中心位置是放平,即平腕。往下是压腕,往上是竖掌。坐姿,或字近身,多用竖掌。

    

  1、竖掌。竖掌的手背线还是有些倾斜的,并不是立掌。立掌,是竖掌太直,筋抽得紧了,很不舒服,便会拘挛,难以圆畅,并且笔杆靠近掌心,掌变也实了,不利书写。

   

  2、平腕。如果你站着,桌面很低,写字位置距离很远,这时手臂向前伸出,手腕可以放平,使掌心下覆,又称平腕。晚清画家吴友如,曾是上海很著名的《点石斋画报》主笔。这幅画中一位妇女站立俯身写字,手伸出很远,她的手腕是放平的,这是最自然的姿势。

  3、斜执。如果纸张斜置,为保持笔轴与纸面的垂直,手腕也要跟着上下调节,以找出最舒适自然的角度。这就是斜执。

  4、抓笔。平腕写大字时,特点有用。有一种毛笔特别大,叫抓笔,又称京抓,用平腕挥写,不宜竖掌。

  二、手腕左右

  手腕左右,又叫摇腕。这是书写最重要的动作,几乎所有的点画都可以用摇腕写出来。摇腕有三个基本位置,左中右。中心位置就是中,就是正锋。无中则无偏,无正则无侧。无论手腕怎么摇动,左右是暂时的,正锋是根本的。摇腕之后,都必须回到正锋位置。

   

  你看这三条线。第一条线,平直到一点变化也没有,非常呆板。王羲之说过,书法最怕“直过”,就是平拖。如果心电图中出现这条平拖线,就表示生命结束了。

  第二条线,就好看,是活的,有典雅的弯曲。线条要活,就要善于用腕。如果不看头尾,只看中段,手腕一右一左,动了一次。

  第三条线,就更活了,因为中段手腕动了两次,两次来回:右左、右左,所以线条呈现出波浪形。文征明这个“寺”字,每一笔都动了手腕。所在线条不断地变化,尤其是中间那根最长的一横,手腕两次来回,线条起伏,好像灌输了生命。如果线条改成直线,生命力立即消失,变成呆滞死板的线条了。

  

  宋朝大画家马远,画过各地的水波,这张是和风吹拂下的水波。这水波是怎样画的呢?这是灵活地运用手腕,一左一右画出来的。

  三、手腕旋转

  这是画圆弧线条是使用的。可分正反两个方向。平常多转手腕,有关肌肉用多了,就会灵活。

  

  圆形写起来比直线难,形态多。在书法中,圆形是左半圆弧和右半圆弧的合成。圆的写法,今后详细讲。上面三字出自张旭《古诗四帖》。

腕运

  从上可知,书法运笔是靠手腕实现的,故古人有“腕运”之名称。写字时,手腕来来回回。每一左一右,称为一个来回。向左或向右时,毛笔笔杆是倾倒的,回到中间又恢复垂直,所以历史上又称之为“起倒”。“起倒”一次,就是“来回”一次。草书中手腕“左右”和“起倒”作用非常大。

  宋代姜夔《续书谱》总结了用笔原则:“大抵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对执笔和运笔作了清晰的分工,被后世视为金科玉律。

  沈尹默先生《书法论》阐述说:“我们明白,执笔是手指的职司,运笔是手腕的职司,两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成用笔的任务。”

  上腕和下腕

  这是古人对腕运的阐述。明丰坊《书诀》说:“腕者,肘内之弯。上,时掌切,谓由此而上至肩也;下,奚价切,谓由此而下至掌也。”要注意,丰坊这里说的“腕”,不是指腕关节,而是将整个手臂分为两段,以腕为分界点。上腕的“上”的发音,是时掌切,shǎng,念第三声;切不可念shàng。《易经》中“云上于天”,才念第四声。

  我建议简单点,以关节来区分。书法用笔,主要运用腕关节,这是下腕。往上是肘关节,再往上是肩关节,统称上腕。即:腕以下部分称下腕,腕以上部分称上腕。

  丰坊又说,“伯高(张旭)、鲁公(颜真卿)皆言大字运上腕,谓径尺以上也;小字运下腕,谓径寸以内也。”写小字只要动下腕关节,也就是手腕;写大字动上腕,就是三个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都要动。

  悬腕

  无论大字、小字,手腕是一定要动的。手腕要灵活,就不能有东西阻碍它。

  

  悬腕高度多少好?只要悬腕,灵活就好,高一点低一点,作用是一样的。

  沈尹默《书法论》说:“腕却只要离案面一指高低就行,甚至于再低一些也无妨。……因之提笔不必过高,过高了徒然多费气力,于用笔不会增加多少好处,或许因吃力而反有坏处。”丰坊说,“三两分”都可以,只要悬空不受阻碍就可以。

  沈尹默《书法论》又说:“写字和打太极拳有相通的地方,打拳时要松肩垂肘,运笔是要抬肘松肩。若不松肩,全臂就会受到牵制,不能灵活往来。提笔过高,全臂一定也要抬高,臂肘抬高,肩必耸起,关节紧接,运用起来,自然就不够灵活了。”

  松肩,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一定要记得这话。比如用电脑,如果悬空打字,双肩耸起,肩颈肌肉极易疲劳,僵硬酸痛。

   

  提腕

  写小字只需动下腕,这时就可用“提腕法”。手臂和桌面有一接触点,但手腕是悬在空中,离开纸面的。

  文房器具有一种“臂搁”,就是写字时用来搁手臂的。臂搁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物料也多式多样。

  枕腕

《翰林要诀》说:“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这时,左手就是一个活动的“臂搁”,可高可低,可前可后;而右手有所依托,不至于震颤。

  以下实例,请注意他们手腕的高低。

沈尹默写大字沈尹默写小字

张大千在敦煌傅心畲

沙孟海站立写字沈从文

毛泽东周恩来

蒋介石杨仁凯

启功何香凝叶公超

胡小石汪道涵

  本节要点:

  手腕上下、左右和旋转的功能。

  小字只动下腕,大字加入上腕。

  悬腕、提腕和枕腕。

  复习思考:

  1、坐下或站立时写字,找到手腕最舒适的位置,注意保持正锋。

  2、试做悬腕、提腕和枕腕,注意肩膀放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