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百五十八、气虚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3-03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气虚

【辩证诊断】

1


总则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

虚则目无所见,耳有所闻,心澹澹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善瘛(痉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心虚则悲不已,心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前,善悲,是眩仆(晕眩跌倒),视有余不足崦调之。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脾实则腹满,殓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

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绵调其三里。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

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 []

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视有余者尽取之。

2一动就卒然间心跳,血虚则心跳,血不足于养心,就心悸;气虚则喘,是指肺。

3属气虚,为血虚。

4、(1舌形扁血虚舌形胖气虚

2舌头太大血虚心阴虚);如果有时肥大,是心阳虚

3一般舌体增大血瘀症、水湿过剩齿痕一般是脾虚、肾虚

4舌头瘦小一般是长期疾患造成体虚,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5、(1气虚:肺气虚者症见短气、自汗、气怯音低,时寒时热。可兼咳嗽,易总感冒。舌质淡,脉软无力。脾气虚者症见食欲不振,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平素四肢困乏,懒于言语,色萎便溏。舌淡苔薄,脉软无力。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2血虚:心血虚者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纷纷,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或结。肝血虚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胁痛,易于惊惕。妇人月事不调,甚者经闭。舌淡,脉弦细或细涩。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3阳虚: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心阳虚者心悸、气短,动则气促,神倦嗜寐,心胸愁痛,面色苍白,舌淡或紫黯,脉细弱或结而无力,或虚大无力。脾阳虚者症见面萎食少,纳减腹胀,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甚则完谷不化,舌淡白,脉虚弱无力。肾阳虚者症见面色苍白无华,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早泄,或五更泄泻,尿多或小便失禁。舌体淡胖,边多齿印,苔白,脉沉迟。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杜仲、肉桂、附子等。

4阴虚: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口干,潮热盗汗,甚则失音或痰中带血。舌干少津,甚则舌红无苔,脉细涩,或细数。肾阴虚者症见眩晕耳鸣,其则耳聋,潮热颧红,腰膝酸软,口干不欲饮,咽痛舌疮,甚则失音羸瘦,两足痿弱无力。舌干少津,甚则舌红,脉沉细无力。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5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相应膳食:气血:鲫鱼豆腐汤;气血双补汤;药膳鸡。

6气虚患者往往是上午较轻下午较重,晚上尤重,其死亦常在午夜,乃上午为阳中之阳,人处于活动之中,动则生阳,有此阳气以助之,故血液循环尚能正常进行,下午为阳中之阴,人在一天疲劳之后,下午已处于相对安静状态,静则生阴,气以运血的功能减弱,晚上属阴,上半夜为阴中之阳,人的活动尚末完全停止,阳气虽已不足,尚能维持血的运行,下中夜为阴中之阴,人已处绝对安静状态,无外界阳气相助,病多在此时,死亡亦在此时。补气即所以恢复运行功能使之正常也。

【辩证治则】

1中医如何分辨病人是气虚还是血虚呢?简单说如果病人脉浮大(芤脉),就是血虚,如果是脉微细,就是气虚。遇到气虚时我们要开补气的药,像黄芪、人参、党参这类就是补气的药。补血的药像当归、川芎等,这都是补血的药。去寒的药也要开在里面,像干姜、附子这类去寒的药。一般亡血失精的人可以用天雄散来治疗。切忌使用寒凉滋阴之类的药物。

2头晕自汗、气短乏力、动则作喘、目无神采、赖于言语、肢体倦怠、面色晄白、口中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脱肛,女性见子宫脱垂、脉沉微无力。需补益中气,四君子汤。

3气虚胃虚者,乃身子羸弱,饮食不进,或大便溏泄、小便艰涩。方用人参一两,茯苓三钱,白术五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泽泻一钱,车前一钱,水煎服。不愈者,兼服八味肾气丸以补土母,盖八味丸最能实大肠利膀胱也。

4黄芪,不拘汗之有无,但诊得肌肤正气不足,用之而无误。

5人右手寸脉大于左手寸口之脉,无论其左右关脉,与左右肾脉之大与小、沉与浮,即以补中益气汤投之,无不神效。盖右寸之脉大于左寸口,即内伤之症也,此方实为对病。

6升麻佐黄芪党参益气升阳之功更著,牛膝佐四物则补血活血之力益专

7左手脉小是血虚,右手脉小是气虚。气虚用黄芪建中汤。

8脑震荡后遗症,淤阻经络固然是主要的,但此类病人往往有气虚的现象,症状上常见懒言懒动,脉象上常见弱脉或结代脉。在40余例脑震荡后遗症病人中,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气虚现象,都使用补气活血祛淤通络的方法治愈。黄芪用30克、60克、100克。《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足则血行”。

9补气益阴,莫过于桂枝、人参、生姜,益阴恋气无过于芍药、甘草、大枣。故前贤云:“桂枝得人参,大气周流,气血足而百骸埋,人参得桂枝,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

【辩证比较】

1心下及两胁痞塞,一如柴胡汤证而轻者,诊其皮肤,如前述桂枝加黄芪汤证,而见正气不足,不能畅达者,为当用补中益气汤之腹证。

1补中益气汤:黄芪(五分,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五分)人参(三分,去芦,有咳去之)当归身(二分,酒焙干,或日干)橘皮(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2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3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2气虚黄芪,但是气逆之虚人参,不可用黄芪。

3、(1气虚者,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

2血虚者,用四物汤。

3肾虚无火者,用肾气丸;肾虚有火者,用六味地黄丸。

4肺虚者,用生脉散。

5心虚者,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

6肝虚者,用建中汤(小建中汤)。

7胃虚者,用四君子汤。

8脾虚者,用补中益气汤。

9郁症,用消遥散。

10伤风,用小柴胡汤参苏饮

11有热者,用二黄汤

12胃热甚者,用竹叶石膏汤。

4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经典回顾】 

《黄帝内经—素问》

1、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2、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3、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4、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恇然。脉虚者,不像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5、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6、荣气虛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虛,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7、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黄帝内经—灵枢》:

1、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顷,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补足外踝下留之。

2、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支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伤寒》:

1、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胃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金匮》:

1、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2、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