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百零五、小便不利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3-06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小便不利

【辩证诊断】

1然上亦有湿寒,下亦有湿热。

1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热痰,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此湿寒之在上者。

2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为白淫,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此湿热之在下者。

3便黄者,土色之下传,便赤者,木气之下陷。木中温气,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木气不达,侵逼土位,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其势然也。

2肾阳虚者症见面色苍白无华,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早泄,或五更泄泻,尿多或小便失禁。舌体淡胖,边多齿印,苔白,脉沉迟。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杜仲肉桂附子等。

3淋者,小便不通,溺孔塞痛也。木陷土湿,为此病之主因。痛者,木陷生热,冲击不舒也,而实由于中气之虚。如中气不虚,随陷随升。不成病也。(去湿达木,补中清热。)初病多热,久病多虚。

4小便虽由膀胱输出,但须金气收敛,又须三焦相火固藏,又须中焦气化,又须肝胆二经之木气疏泄得宜,小便乃能清利。膀胱不利,小便必热。膀胱不利,原因甚多:

1下焦火陷者;(温补中下。)

2肝木郁陷者;(降胆升肝。)

3热因木火之陷,而为脾湿下注所瘀塞者;(调中除湿。)

4肺气不收,水道不降者;(理肺降胃。)

5湿热伤津者。(清热生津。)

6故曰:非膀胱,言非膀胱本经之事也。如将有欲小便之意,而小便即下,或既已小便之后,而尚有小便流出,此为肾寒不纳。因肾家阳弱,阳弱则不能上升,故陷下也。(温补肝肾,兼补肺气。)此病亦有肾阴不足,收藏不固,木气疏泄,中气不守者。(补肺润木,兼益中气。)皆肾家的责任也。

5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6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7万病回春:消渴者,口常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知内有湿也,湿宜泻之,小便自利而渴者,知内有燥也,燥宜润之,大抵三消者,俱属内虚有热也。

【辩证治则】

1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则为痢,前郁于水腑则为淋。其法总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达,则疏泄之令畅矣。

桂枝苓泽汤

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生甘草三,桂枝三钱,芍药三钱

治淋沥

肝燥发渴,加阿胶。

桂枝苁蓉汤

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橘皮三钱,肉苁蓉三钱

治痢疾

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升麻。

2六君子汤:自中脘以上有腹力,下脘无腹力,似肾着汤之腹证。脐下脱而无力,小便不利,或气急促迫,其人气短,或触事而惊,或步行易倒,尤以小儿多见此证,世称痫症者,亦时有之,其余诸病,不问其忧,合此腹证者,非六君子汤不治。

3气虚胃虚者,乃身子羸弱,饮食不进,或大便溏泄、小便艰涩。方用人参一两,茯苓三钱,白术五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泽泻一钱,车前一钱,水煎服。不愈者,兼服八味丸以补土母,盖八味丸最能实大肠利膀胱也。

4甘草干姜汤:胸中烦躁急迫,吋吐痰涎。小便不利,世俗称“夜尿”多为此证。亦可考虑肾气丸证。

5小便不利,口干,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大便稀软,柴胡桂枝干姜汤

6其两胫自冷者,致腰以下无汗,有物如在皮中状;胸中痛者,致窒塞,不能食;身重且疼、因发热而致烦燥,睡中汗出者,反不得眠、为下焦不利。冲逆剧而小便不利者,此为黄汗正证,桂枝加黄芪汤

7心下悸且痞硬、结聚于胸下两傍者,定神按之,自觉暗然有冷气,或腹拘挛、小便不利,或时腹痛,此皆属附子汤证。

8心下有停水,厉害了心悸,微者短气,短气都是胃有水。胃停饮就有小便不利,水不下行。如果水饮、湿痰是在心肺之间,要靠橘皮,病人感到短气,方用橘枳姜汤

9阳明病无汗:

1小便不利,苔黄腻,胃里面糟糟的,吃东西吃下下去,身发黄。栀子豉汤

2身如虫行,是因为胃里无津液。可用桂枝加黄芪汤。如果便秘不能用承气汤,可用麻子仁丸

10葛根升大肠金气性凉,薤白降肺金性温,合并用之,能将整个金气的升降,活动起来。如膀臂酸痛,二便不通,均有特效。

11腰痛兼是小腹拘急、或者是小腹不仁,而又小便不利肾气丸,效果如神。

12水肿,又有汗又口渴,小便又不利,肌肉又酸痛,就是越婢加术汤

13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热在上焦肺之气分,用生脉散(人参9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加桔梗;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用通关丸(滋肾丸)(黄柏(去皮,锉,酒洗,焙知母(锉,酒洗。焙干)30克 肉桂1.5克,梧桐子大100丸)

14越婢汤证,又兼小便不利,或脚弱者,为越婢加术汤证。所谓脚弱者,行步不稳,脚膝软弱无力,动则厥仆是也。

15膀胱结到的时候,小腹痛是主证,就是「中极」到「关元」这一带剧痛。膀胱结有四种状况:

1水结膀胱少腹痛,最明显的状况是小便不利,这时候用五苓散

2血结膀胱少腹痛,小便不利,可能有便血,用桃核承气汤

3热结膀胱少腹痛,小便红涩,小便出来有刺刺的感觉,用猪苓汤

4冷结膀胱,也是少腹痛,小便色白,用真武汤

5血水两结:必小便难,少腹满如墩状,如大黄甘遂汤是也

如果小便不利,是瘀在膀胱,开的是桃核承气汤,吃药以后瘀血会从小便出来;如果小便利,代表膀胱没有问题,这时候吃桃核承气汤没有用,瘀热在整个下焦的部位,要用抵当汤抵当汤专门攻下焦的瘀,吃药以后瘀血会从大便排出。

16临床上,只要是很口渴,全身肌肉无力,小便不利,胃不舒服,没有胃口也没有呕吐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不管内部是什么。

17唐容川:

1小便赤短,别无外证内伤者,小肠经火气也。宜加味导赤散(生地三钱木通二线草梢一钱竹叶一钱滑石二钱山栀三钱黄芩三钱)。

2小便白浊,甚则尽如米饮者,脾经之湿气也。宜萆薜分清饮(萆薛一钱菖蒲二钱甘草一钱益智二钱乌药三钱神曲—钱青盐五分)。

3小便短涩,每溺则涩而痛者,膀胱之热淋也。宜车前五淋散(当归三钱白芍三钱赤苓三钱栀仁三钱甘草一钱灯芯三分车前子二钱)。

4小便不通,点滴俱不能出者,膀胱之热结也。宜滋肾通关丸(黄柏三钱知母三钱安桂三分)。

5小便带血,或兼茎中割痛者,热动胞中血也。宜加味五苓散(当归三钱赤芍二钱甘草一线牛膝一钱郁金一钱生地三钱胆草一钱白芍三钱栀仁二钱灯芯五分桃仁三钱木通—钱车前子一钱麝香三匣)。

6小便不通,诸药俱不效验者,气道迫塞故也。宜通气麻杏汤(麻黄七分杏仁三钱甘草一钱)。

7小便过多,以及遗溺不禁者,膀胱与肾寒也。宜附子温肾丸(附子二钱安桂一钱熟地三钱山萸三钱白术三钱青盐五分)。

18利尿要是渴的话,都有猪苓

19口渴(不算很严重)、小便不利,兼表症五苓散;如果口很渴,并没有小便不利,皮肤上并没有肿,大部份是白虎汤承气汤

20站着不能小便、躺着才可以小便,五金类东西累积在膀胱(喝太丰富的矿物质的水):用生硫磺石硫黄)。

21头重脚轻、站不稳很晕、下焦寒湿、小便不利,用真武汤

22黄疸病全身发黄,小便没有。茵陈五苓散

23尿毒病人小便排不出来,可用五苓散

24膀胱瘀血:血证的第一个方子是桃核承气汤:小便不利,膀胱里有淤血,用桃核承气汤

25发黄与狂,有气血之分:

1小便不利而发黄者,病在气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也。湿热留于皮肤而发黄,卫气不行之故也。

2若小便自利而发狂者,病在血分,抵当汤证也。燥血结于膀胱而发黄,营卫不敷之故也。

26阳明渴饮有四法:

1本太阳转属者,尚有表证,小便不利,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

2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人参汤,清火而生津;燥渴而汗多或小便自利者,不可用猪苓汤;

3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

4小便不利,身发黄,腹满者,茵陈蒿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

【辩证比较】

1凡以下剂攻下后:

1上冲拘挛、或作急迫者,用桂枝加桂汤

2面浮肿手足挛痛者用当归建中汤

3上冲头眩小便不利苓桂术甘汤

4或发上冲胸胁苦满柴胡桂枝汤诸证者;

5血气动者,多为当归建中汤证。

2、(1越婢加术汤:聚于心胸之水气,若小便利,则自去。今因小便不利、越婢汤之伏热,故聚于上部,溢于周身,发为水肿。若去胸中之水,则以发表兼利小便,其病可愈,故加术以利小便。

2甘草麻黄汤:治因表闭而水聚胸中,喘急息迫之证。当以无伏热,小便不利等证别之。黄肿之黄为淡黄之色,与黄疸之黄不同

3麻杏石甘汤:似越婢汤证,但无脚弱、疼痛及水肿等证。因表闭而水气聚于心胸,见喘急、汗出而渴、或不渴。其腹胀满,腹皮鼓之有力,按之无大热,反觉身热如白虎。

4 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5风湿相搏:

1甘草附子汤

A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B腹部脐上动气强、呼吸喘促、心下苦闷、按之腹软无力,外证骨节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恶风或恶寒、身微肿者,此甘草附子汤证也。

2桂枝附子汤

A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B若似甘草附子汤证而无短气冲逆急迫之状,身休疼烦不可转侧,其腹软似四逆之腹状,乃桂枝附子汤证也。

3术附汤

A白术 四两 附子三枚() 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B小便自利,因气不上冲,故去桂枝加术附,大便坚。自利,谓其非因药力而利,且尿量多于常人。故不唯下焦有寒,且有水气。更加术以逐水,故此方当用于水病虚寒之证。

6、(1猪苓汤证之血证,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2芎归胶艾汤证,相仿血症之候,腹微满而无小便不利及渴证

7、消渴、淋病病证方治合表

消渴诸病

中消

趺阳脉浮数,消谷而大便坚,气盛洩数

调胃承气汤

三黄丸

下消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一斗

肾气丸

太阳消渴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五苓散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曰水逆

渴欲饮水不止者

文蛤散

阳明消渴

渴欲饮水、口干燥者

白虎加人参汤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猪苓汤

厥阴消渴

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乌梅丸

淋病

石淋

石淋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栝蒌瞿麦丸

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或渴者

小水淋涩

小便不利,其人不渴

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

8 中医对比:

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9陈逊斋氏曰:少腹硬满,有「血结」,有「水结」,有「水血两结」

1血结必见狂妄,只要血症出现,如有小便不利(小便不舒服、小便难)桃核承气汤,若小便自利,用抵当汤

2「水结」必小便不利(渴而小便少)五苓散

3「水血两结」必小便难,少腹满如墩状,如大黄甘遂汤是也。

10身黄,脉沉结,少腹鞭:

1小便不利,没有瘀血,用茵陈蒿汤,去膀胱的热。膀胱里面如果太热,胆汁分泌就太热,病人会身黄;

2小便利,病人发狂,如果小便很黄、便秘,大承气汤,否则就是瘀血,抵当汤

11、(1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五苓散

2表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而结在下焦就是小青龙汤

3如果是里面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真武汤

4猪苓汤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小便里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

12淋病,小便不利,痛引脐下,渴者,栝蒌瞿麦丸,不渴者,茯苓戎盐汤滑石白鱼散并主之。

13脉沉渴欲饮水,但是小便不利,小便是粘稠的,不治疗的话就会形成黄疸。治疗用方用栝蒌瞿麦丸。如果脉是浮的,小便不粘稠,就用五苓散了。

14、(1猪苓汤证之血证,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2芎归胶艾汤证,相仿血症之候,腹微满而无小便不利及渴证

15下焦结:

1只要血症出现、小便不利的,我们先用桃核承气汤;小便正常利的时候,用抵当汤

2水结在下焦就是五苓散

16 1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阳转属阳明者,其渴尚在上焦,故仍用五苓入心而生津,五苓散

2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自病而渴者,本于中焦,故又藉猪苓入胃而通津液。猪苓汤

【辩证针灸】

1阴包可治小便困难,其原因可能是膀胱结石,或肾结石,或小肠太寒了,或是尿道感染,小便有困难、女人月经不好,通通可以在阴包穴上取穴。

【经典节选】 

1、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2、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3、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5、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6、表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口中渴而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7、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渴,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小便不利而渴者,宜五苓散。

8、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9、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10、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惊烦,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1、太阳病一日,反烧瓦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故欲小便不得,反呕,先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鞭,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2、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鞭,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3、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而微汗出,及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客气动膈,膈内拒痛,短气燥烦,心中懊恼,胃中空虚,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14、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5、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6、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17、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恼者,身必发黃。

18、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19、阳明病,面合色赤,发热,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

20、阳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1、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3、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4、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2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27、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28、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29、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为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30、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31、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32、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33、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34、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35、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36、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37、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38、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39、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疑是衰),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40、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41、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42、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43、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44、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45、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民间方法】

(仅供参考而已,大部分只对特定情况有效。真正治疗或除根请认真阅读临床指导等内容)

1小便不通(尿闭鼓胀):生田螺肉一个,葱白一根,加盐少许,共捣成糊状,取一小团敷肚脐上,用胶布贴牢,过3~5小时后取下,一日一次,2~3天即愈,神效。

2小便失禁(尿急、控制不住):公鸡肠二副,洗净晒干,放锅内炒黄,磨成粉,用黄酒送服,每次10克,一日三次,服完即愈。忌姜、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