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创作应展现诗歌的语言美

 江山携手 2014-05-02

   王安石曾提出写诗填词要用“诗家语”。“诗家语”不同于文章的语言,它是艺术的语言,它具有:形象美、音乐美、朴素美、含蓄美、凝练美、意境美。

 
 
  一、形象美
 
  毛泽东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诗靠形象说话,诗词创作要用形象思维。诗歌语言的形象美,首先表现在用形象思维进行艺术构思。
 
  超越时空任骋驰, 全凭形象巧思维。
  风云际会胸中出, 浮藻联翩笔下摛。
 
  形象思维通过想象和联想驰骋于极高极远的空间,突破上下古今的限制,然后在众多的形象中进行选择概括,使感情更加鲜明,物象更加清晰,最后创造出具体鲜明而高度概括的形象。这个过程从诗人感物生情到穷情写物,自始自终是在具体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中进行。
 
  咏物摅怀贵写真, 须知比兴是家珍。
  敢教旧调翻新曲, 宁复步人身后尘。
 
  比兴是诗人描写事物时激发感情、产生联想的构思过程和表现手法,说白了就是形象思维的运用。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通篇采用“比”的手法,形象地揭露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罪行。又如《关雎》:“关关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用水洲上鸣叫的鳩作起兴,以引起下面淑女配君子的内容。
 
  融情入景景生鲜, 触景生情情自然。
  想象别开新境界, 半由现实半由仙。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造境、写境同样需要用形象思维,寄情于景,融情入景,所见之景包含诗人的感情,就显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状物抒怀,触景生情,情由景生,而非凭空捏造,这情便水到渠成,合乎自然。情景交融,诗人将现实的景与浪漫的情相结合,创造出别开生面的境界,让人从对形象的体味和感受中,领悟诗的思想并接受美的熏陶。
 
 
  二、音乐美
 
  诗词从来就是吟唱的,故称“诗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曾播之弦歌,汉乐府就是音乐机关搜集的民间歌谣,文人诗虽已脱离固定的曲调,但它的音乐性已融入语言的平仄韵律中。
 
  仄仄平平间短长,回环往复韵悠扬。
  或吟或唱人陶醉,恰似蓬莱曲一章。
 
  古典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对声律是非常讲究的,要求句分平仄,字关抑扬;前有浮声,后有切响。具体地说就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连。吟之,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即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又有回返往复的韵律美;闻之,就像欣赏优雅的仙乐,让人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三、朴素美
 
  孔子称“辞达而已矣”,就是说辞要质朴无华最美。陆游《读近人诗》云:“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君看大羹玄酒味,蟹螯蛤柱岂同科。”大羹玄酒,是古代祭祀当酒用的水,蟹螯蛤柱,虽然味道特殊,但终比不上纯而无味的大羹玄酒,因为在人们神圣的祭坛上,它们是摆不上的。
 
  最具朴素美的古典诗词当推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整首诗明白如话,既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诗歌。
 
  粗犷清淳境界深, 茫茫原野响天音。
  莫言下里无人赏, 一曲穹庐胜万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北朝民歌格调粗犷豪莽,语言淳朴上口,虽出自“下里巴人”,却不逊于“阳春白雪”,它真实抒写劳动大众的胸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语出天然立意新, 粉脂除却更相亲。
  何愁未有惊人句, 眼处心生自有神。
 
  诗歌如果刻意地追求形式的完美和辞藻的华丽,只会失去天然的质朴美,如同一个容貌姣好的纯情少女,过分的追求奇装异服与粉脂唇膏,爱用浓妆艳饰打扮包装自己,反而掩盖固有的风韵,看起来令人不免讨厌,倒不如洗净脂粉铅华,求其淡装素抹,更显得原色原质的可爱。
 
  隐含直露各千秋, 流畅清新是所求。
  力弃陈言和僻字, 剪裁口语也风流。
 
  当今有许多描写现代生活的好诗,不但充满现代意识,连语音也是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如杨孔皆写的《鸡司令》:“春妹喜当司令员,口吹铜哨手扬鞭。开餐恰似兵排阵,啄食犹疑雨滴船。拾蛋朝朝逾两百,赚钱月月上千元。阿哥相约黄昏后,青饲盈车下夕烟。”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意境也十分清新。聂绀弩先生更是裁剪口语入诗的高手,如“四手同心同一锯,你拉我扯去还来。”(《伐木赠李锦波》)“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女乘务员》) “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推磨》)等等,这些朴实无华的大白话,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量是精工华美的辞藻难以比拟的。  
 
 
  四、含蓄美
 
  意于言外耐人探, 欲识本真吟再三。
  蕴藉之诗如橄榄, 味虽苦涩有余甘。
 
  诗经有篇《静女》是这样写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孌,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与漂亮的小姑娘幽期密约在城上的角楼,小伙子来到时,小姑娘却故意躲藏起来,急得小伙子直搔头,不知所措。当小姑娘出来送给小伙子一支光彩鲜艳的红笔时,小伙子高兴得不得了,对小姑娘产生更深的爱慕之情,这就是含蓄的美。如果小姑娘直接出来与小伙子见面,并说些轻佻的话,就显得索然无味,既没有“搔首踟蹰”的急切,也没有“说怿女美”的甜蜜。  
 
  含蓄美的特点在于:意在言外,耐人寻绎,如吃橄榄,从苦涩之中咀嚼出不尽的甘腴之味;要洗尽铅华脂粉,给人以“老树着花”的美感,使读者体味之后,感受到作品强烈的感染力。一首好诗不要使人读过就忘了,要让人读过还想再读,还想从诗里寻找到一点什么东西,又似乎在字面上找不到,但仍然觉得有点什么东西可以寻找到似的,正是:情在词外,状溢目前,不迫不露。
 
 
  五、凝炼美  
 
  兴替千秋只语过, 风光万里一言罗。
  敲诗拈出寻常句, 唯响唯新不在多。
 
  诗歌语言极其凝炼,它要求以有限的篇幅去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用字如用兵,以一当十。唐代诗人韦庄的“六朝如梦鸟空啼”(《金陵图》),一语囊括了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定都金陵几百年由兴盛走向衰败的历史过程,其中有写景有抒情,情景交融,哀叹伤感之情溢于言表,真是:只语千秋。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仅用七个字,就把方圆千里的江南春天美景尽钟其里,并且有声有色,春意盎然,可谓:一言万里。
 
  《文心雕龙·炼字》云:“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古人炼字要求篇无虚意,句无虚语,语无虚词,词无虚字;炼字贵响,遣词贵便,造句贵新,用意贵远。但古人炼字更强调意境,不可雕琢过甚。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此“三易”、“四见”可作检验炼字好坏的标尺。
 
 
  六、意境美  
 
  千锤百炼意为先, 奇崛雄浑壮大千。
  语浅妇孺皆乐咏, 意深万古可流传。
 
  诗词创作不仅在于炼字、炼句,更在于炼意。同一题材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景描绘,形成不同的意境和美学效果。如王维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三首诗题材都是写送行,由于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同,各自创造了不同的意境美。又如杜甫写松:“新松恨不高千尺”,陈毅写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陆游咏梅:“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诗人独具慧眼,另辟蹊径,自成高格,成为炼意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