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20日早上8点40分来到了西青的杨柳青镇,杨柳青镇地处京畿要冲,系西青区政府驻地,是该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域位居津城西厢,东临该区中北镇、杨柳青农场,西有张家窝镇,西南接辛口镇,西北连武清区,北临北辰区。 ![]() 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镇政府辖有25个行政街村、29个居委会,总人口11万,是天津市与环渤海经济区最大的乡镇。 ![]() 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杨柳青镇有丰富民间艺术。同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休闲旅游业发展迅速。 ![]() 杨柳青镇距天津市中心16公里,离天津机场30公里,到天津港50公里,有西青道、津杨公路等直通市区及外环线,间有京沪铁路、津同公路、津静公路、津保高速、京福高速穿境而过 ![]() 有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三河交汇,环镇而过,进津入海。处于天津市公路、铁路、海运、航空运输立体交通网络之中。 ![]() 一曰"有柳说"。即宋代景德至元丰年间(1004-1085年),黄河决口北流,在镇北形成"三角淀"(东淀),境内河道湖泊再次回流东下,得名"流口"。宋兵沿河界(今大清河)建立"河泺防线",遍栽莳柳,此处为东端,因杨柳密布,又名"柳口"。经沧桑变革,历史禅延,渐更名为"杨柳青"。 ![]() 二曰"名人留说"。即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文人偈奚斯游历至此,见遍地杨柳青青,流水潺潺,景若苏杭,因赋诗《杨柳青谣》一首。其中有"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之句,故得名"杨柳青"。 ![]() 三曰"御赐钦定说"。即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沿运河(南运河)行至此地,见两岸杨柳繁茂,婀娜多姿,遂问随行大臣刘墉为何地,刘墉随口答为"杨柳青",乾隆亦颔首称曰:"杨柳青!"被陪行的地方官传扬开去,"杨柳青"镇名遂被叫响。因有"御赐钦定"一说。 ![]() 上述三说究竟哪个为准,历来都难有定论。"有柳说"有史实文字记载,古时原名的确因宋兵植柳繁茂曾称"柳口"。"名人留说"亦确有《杨柳青谣》原诗自元代流传至今。此说业已被《杨柳青镇志》确认。 ![]() ![]() 至于"御赐钦定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确也经过此地,不过,起码仍存两大疑点,难以确认。一是此说虽流传极盛,但并无史书文字记载,考证欠据; ![]() 二是《杨柳青谣》早于乾隆下江南400余年就已有"杨柳青"的文字组合用于文学作品对杨柳青景色的描写,并将其定为篇名。这对"御赐钦定说"的可靠性和可信程度无疑是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悬念。 ![]() 杨柳青上千年的发展、变迁、禅延,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当是先有柳阴植成,再有文人留下好诗美文被人们逐渐引为镇名沿用,后为权威的乾隆皇帝"御赐钦定"进一步加以确认,也未可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去时杨柳青的集市正在装修,估计再有1-2个月就可以对外开放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