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柿石(一) [病案]温某,女,37岁。1977年11月22日诊。三个月前吃柿子数个,随感腹胀 加重,脘痛干呕,胃部触及有块。经x线钡透,诊为胃柿石症。曾用膈下逐瘀 汤、大承气汤等未效,刻诊面色黄暗,舌质淡,苔白厚,脉沉细弦滑。 [治则]肃降肺气,温胃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1.半夏15克,桔梗12克,瓜蒌15克,胆南星9克,砂仁9克,沉香6克,甘草6 克,生姜9克。2.硝石、白矾各9克,研细,1日分2次冲服。6剂后,恶心,脘嘈杂 不适,便稀。上方加苏梗9克,陈皮9克,大黄6克。又服6剂,吐出粘液及黑色块 状物数块,红色粘状物3块。此后胃纳佳,硬块已无,舌下瘀丝亦消失。钡透未 发现异常。唯乏力,汗多,舌淡,脉沉。宜气血双补:黄芪30克,当归10克,白术 10克,焦山楂15克,肉苁蓉15克,麦芽15克,首乌30克,党参10克,延胡10克,炙甘 草6克,浮小麦30克,以善后。(见《陕西中医》1980年第5期) [评析]本案素有宿痰,复脾胃虚寒,痰湿交滞而为积滞。治当标本兼顾,在温运 脾胃的基础上,重化痰、消积,结石除后再调理脾胃善后。前医首用膈下逐瘀 汤等攻下,已犯了“虚虚之戒”,应以降气化痰、温胃软坚为治,积聚随胃气之运 转而消失。(吕志连) 胃柿石(二) [病案]邓某,男,41岁。患者于1963年9月间,每天吃柿饼三次,每次约0.5公斤, 食后喝浓茶,连吃三天。第六天起,自感胃脘不适,有烧灼感,食欲锐减,每天只 能进流质少量,恶心呕吐,腹胀嗳气,胃痛,大便干黑如羊粪,1~2天一次。检查: 脐右上方触及胡桃大包块一个,活动,压痛。X线钡餐摄片。见胃窦部可见一 圆形(2.5×3厘米)透明区,边缘不整,活动性。诊断为胃柿石。经中西多次诊治 未效。 [治则]消石滑通。 [方药]郁金粉0.6克,白矾末0.48克,火硝粉1克,滑石末1.8克,甘草粉0.3克。上 为1次服用量,每天服3~4次。服至第五天,诸症明显减轻,大便正常,饮食增 加;服至第十一天症状渐次消退。于1964年2月6日X线钡餐复查胃柿石消 失。随访年余,一切正常。(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0期) [评析]胃柿石为胃内异物的一种,常由多食柿子、柿饼或软枣后形成。医者 用本方消石散治疗5例,均获痊愈。(黄宣能) 胃柿石(三) [病案]周某,女,67岁。1971年2月17日入院。患者于1970年8月曾大量吃过 未成熟柿子,食后上腹部剧痛,呕吐伴腹泻。此后上腹部经常疼痛,伴反酸嗳 气,恶心呕吐,食后腹胀,对症治疗可以缓解。入院前五天,以上症状加重,进食 与饮水即吐,经治疗无效。既往患过慢性胃肠炎。体检:发育尚好,重病容, 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 官、四肢无异常。腹部平软,中上腹可触及一个大小约5×6厘米中等硬度之包 块。有压痛,表面光滑。肝脾未触及。胃肠钡餐检查所见:胃腔内有3块分 别为6×7.9,5×3.5×6厘米大小x线透过之块状物,几乎占满胃腔,边缘不锐,其表 面均附有斑点及条索状钡影,可稍移动。胃大小弯缘光滑,胃体蠕动较弱,胃 窦蠕动较强,粘膜无法检查,压之,患者有难受感,胃位置可移动。十二指肠球 稍有扩张。诊断:胃柿石。 [治则]理气,消导,化滞。 [方药]苍术9克,陈皮9克,香附9克,木香9克,莪术9克,焦神曲9克,干姜9克,肉桂 9克,肉豆蔻9克,草果9克,青皮9克,桃仁9克,槟榔15克,麦芽6克,砂仁6克,枳实6 克,粉甘草6克,三棱6克。7剂后,X线检查所见:胃内3块柿石与前片相比其直 径均缩小约1厘米,附着其表面钡影呈纵行细条状。说明柿石表面较光滑。 继服10剂后,改霍梗6克,制半夏6克,砂壳5克,白术5克,苍术6克,陈皮5克,炙甘 草2克,建神曲9克,鸡内金9克,福建人参9克,麦芽12克,生姜为引。服药10剂, 患者症状消失,再行第三次x线检查,胃及十二指肠正常,柿石已排空。(见《新医 药学杂志》1976年第7期) [评析]本症属食滞气阻,不通作痛之症。故用芳香化滞、温中理气之香附、 木香、砂仁、肉桂、槟榔等,使滞去气顺则痛自至。(马荫笃)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