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鹏载舟 IP属地:河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7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围刺法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胁痛。(2)、出针后采用2号壮医药线在固定疼痛点外围3~4cm处用药线点灸,呈包围状。间隔约1cm,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进行操作,每穴点灸3壮。点灸方法为右手拇、食指持药线一端,露出线头约1cm,将露出线端在蜡烛或酒精灯上点燃,有火焰即吹灭,使线头有火星即可,火星以呈珠状更佳,将火星对准施术部位敏捷地轻...
湿敷法是用纱布浸吸药液,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至唐?6?1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把所选药物浸泡、煎汤取汁,将5~6层纱布置于药液中浸透,挤去多余药液后,敷于患处。草药切碎,煎汤,以毛巾或纱布浸药液,趁热湿敷痛处。药液不可内...
乌梅味酸,能敛肝补肝,故可疗胁肋胀痛。胁痛病位在肝经,多由肝气郁结或肝阴不足,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金匮翼·胁痛统论·肝虚胁痛》曰:“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膈布胁肋,阴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故肝血充,肝阴敛,则胁痛自愈。临床疗胁痛,乌梅用量宜加大,取其敛肝补肝之功效。
虫类药治疗肝炎胁痛。10个方面:  1、攻坚破积  2.活血祛瘀  3.熄风定惊  4.宣风泄热  5.搜风解毒   6.行气和血  7.壮阳益肾  8、消痈散肿  9.收敛生肌  10、补益培本   上述10个方面的主治功用不是虫类药所独有,其他有关中药也同样具备,不过虫类药在这方面的效用,比较佳良而可靠,参用以后,往往效果更为显...
岳美中教授秘传经验方---治停饮胁痛方。1980年秋,恩师岳美中教授(1900-1982)身患重病,在北京西苑医院病榻上,令其小女沛芬示余验方一册,嘱余抄录,以作学习研究之用。枳壳、桔梗一升一降,斡旋气机,使气化则痰饮亦化,朱丹溪云:“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不能达”,加入白芥子,则能去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最宜于胁肋表面肿痛者,...
肝大,右胁下2.5厘米,舌质暗赤,苔黄腻,脉弦滑。辨证:胁痛,腹胀,见黄腻苔,脉滑者多为湿热蕴滞、肝郁气结所致。治则:疏肝和脾,理气祛湿。按语:本案胁痛、腹胀由湿郁气滞,肝气不舒,横逆犯脾导致肝脾不和所致,故伴见苔腻、脉滑、纳呆、尿黄等症。肝脾和调,气机升降复常,不祛湿而湿邪自化,药证相符,切合病机,故收到满意效果。
肝郁胁痛中医治疗效果好。肝大,右胁下2.5厘米,舌质暗赤,苔黄腻,脉弦滑。辨证:胁痛,腹胀,见黄腻苔,脉滑者多为湿热蕴滞、肝郁气结所致。按语:本案胁痛、腹胀由湿郁气滞,肝气不舒,横逆犯脾导致肝脾不和所致,故伴见苔腻、脉滑、纳呆、尿黄等症。肝脾和调,气机升降复常,不祛湿而湿邪自化,药证相符,切合病机,故收到满意效果。
根据疼痛部位诊病:胁痛。了解疼痛的部位,对分辨病变在何脏腑,何经络有非常重在的临床参考意义。右胁为肝胆之居所,肝胆经络循环于两胁,所以肝胆及其经络病变,均可引起胁痛。(1)如果胁痛脘胀,兼发热恶寒,黄疸,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则属肝胆湿热。因湿热侵袭肝胆,肝胆失于疏泄而致。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肝络不...
1 剂药后,胁痛减,服完3 剂,胁痛消失,诸证大减,去川楝子续服3 剂,诸证全除,再嘱续服“消症复肝丸。喜用《血证论》中之“滑氏补肝散”(炒枣仁10g ,熟地12g ,白术、当归、山茱萸、怀山药各10g ,川芎、木瓜、独活各3g ,五味子2g) 加减化裁,治疗慢肝久病,胁肋隐痛或胀、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口干便秘、纳差、失眠或多梦、腹胀腰痛、或日晡低热、...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