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郁胁痛(慢性乙肝活动期曲某,女,32岁。2013年2月26日初诊,病志号,病史与主症:患乙型肝炎半年多,经治无效。经常右胁闷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口苦口粘,头昏胀痛,手足心热,小便色黄,大便不调。肝大,右胁下2.5厘米,舌质暗赤,苔黄腻,脉弦滑。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检查:麝浊《《单位,麝絮++,谷丙转氨酶200单位。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辨证:胁痛,腹胀,见黄腻苔,脉滑者多为湿热蕴滞、肝郁气结所致。伴见口苦口粘,纳呆身重,尿黄,大便不调等皆湿热为患。本案证系”湿郁胁痛“无疑。 治则:疏肝和脾,理气祛湿。 处方:疏肝和脾汤加减:柴胡15克、赤白芍各10克、白术20克、枳实10克、党参20克、当归10克、丹参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鳖甲20克、虎杖15克、甘草克,水煎服,日1剂。 3月4日复诊,进药6剂,胁痛痞满略缓,口苦口粘已止。已见初效,原方加减,治疗2月余,诸症消失。肝大回缩胁下0.5厘米,舌淡红无苔,脉弱而滑。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肝功正常。病愈后已8年,一切良好。 按语:本案胁痛、腹胀由湿郁气滞,肝气不舒,横逆犯脾导致肝脾不和所致,故伴见苔腻、脉滑、纳呆、尿黄等症。治用疏肝和脾汤加减,方由《伤寒论》四逆散、《金匮》 枳术丸化裁组成。方中柴胡、白芍、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枳实、白术消补兼施,导滞和脾;党参、当归补益气血扶正: 丹参、郁金、赤芍活血化瘀止痛,配鳖甲软肝消肿;伍虎杖、甘草清热解毒以除未尽之邪。肝脾和调,气机升降复常,不祛湿而湿邪自化,药证相符,切合病机,故收到满意效果。 zzz6512 龙胆泻肝汤合逍遥散加减疗效也会很好! 脾胃好我就用苦参10-20克,再是三七5-10克,再是黄芪至少30克 |
|
来自: 负鹏载舟 > 《胁痛(肋间神经痛 肝炎 胆囊炎 胆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