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3 篇文章 |
|
澳发布5项核心学习技能发展框架,突出可落地性。ACER基于学科必不可少、可教、可衡量等标准,通过许多以技能为重点的项目,以及与30多个国家的合作,确定并定义了符合上述标准的五项技能: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合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教...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3-03 00:58 |
无界学校并没有让AI替代一切教学活动,而是通过导师来监测学生进度、解答个性化问题并在必要时介入,既保证教学流程的顺畅也兼顾学生的情感、社交和心理需求。例如,AI提供学生的个性化数据分析报告,教师根据数据设计学习活动,并为学生规划学习路径,实时调整学习内容、节奏和难度,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AI教学效果的验证:无... 阅9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1-06 13:36 |
AI时代,关于教育革命的五个思考。2024年5月,著名的MOOC教育专家、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出版了《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在书中明确提出AI将会革命化人类的教育。原来的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现在我们有新的人对机器的教育。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 阅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1-05 08:42 |
——对10年后学校教育的8个预言。——对10年后学校教育的8个预言【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5000天后的学校教育是怎样的?——对10年后学校教育的8个预言。未来十多年,一定是教育大转折的实践,将来的教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把聪明的孩子选拔出来。第5个预言:教育追求多样化,而非追求考试成绩。【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11-24 08:58 |
突触:神经元之间通信的特异性接头 在解释运动如何改造大脑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以下两组概念: 神经递质:脑内信息传递的媒介,其中一组对大脑传递信号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包括血清素(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被比喻为“大脑的优质营养肥料”,可增加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元细胞再生,进而建立...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10-17 10:21 |
突触:神经元之间通信的特异性接头 在解释运动如何改造大脑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以下两组概念: 神经递质:脑内信息传递的媒介,其中一组对大脑传递信号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包括血清素(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被比喻为“大脑的优质营养肥料”,可增加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元细胞再生,进而建立...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10-17 07:4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译文)这些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使用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2022a)以及各种政策指导工具反复阐明,包括《北京人工智能与教育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b)以及《生成式人工... 阅7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9-21 21:59 |
K.K. 以《What''''''''s Next:in AI and Digital World》为主题带来他对于全球科技下一步发展趋势的深入思考和精彩见地,讨论了关于谁是AI的第一批使用者、AI与人类所产生的情感羁绊等问题。在我们需要AI协助的过程中,AI也在学习这个物理世界。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发展初期,还有一些AI是尚待开发,可能三十...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5-28 18:10 |
报告 |《塑造未来学习:人工智能在教育4.0中的作用》发布。第三,人工智能可以使学生和学习者培养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创造技能。该报告还提供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9个典型案例,包括联合国儿基会的“无障碍数字教科书(ADT)”,Kabakoo学院的“通过虚拟导师培养数字技能”,Letrus的“通过人工智能提高读写能力”项目、韩国教... 阅56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5-20 22:28 |
报告 |《塑造未来学习:人工智能在教育4.0中的作用》发布。第三,人工智能可以使学生和学习者培养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创造技能。该报告还提供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9个典型案例,包括联合国儿基会的“无障碍数字教科书(ADT)”,Kabakoo学院的“通过虚拟导师培养数字技能”,Letrus的“通过人工智能提高读写能力”项目、韩国教... 阅8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5-20 22:25 |